09考研法硕联考大纲9

时间:2009-01-24 21:35:00   来源:教育联展网     [字体: ]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
  二、民事责任的特征
  第二十一章民事责任
  第一节 民事责任概述
  第二节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一、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概念
  二、归责原则的种类
  过错归责原则;无过错归责原则;公平责任归责原则。
  第三节 民事责任的分类
  一、侵权行为民事责任
  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一般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法律规则;特殊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法律规则。
  侵权行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二、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违反合同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违反合同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违反合同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违反合同的免责理由。
  第四节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下编综合课
  I.考查目标
  综合课考试包括法理开云kaiyun(中国)、中国宪法开云kaiyun(中国)和中国法制史三部分,主要考查相关开云kaiyun(中国)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从理论法开云kaiyun(中国)的角度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法律硕士专业开云kaiyun(中国)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在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及掌握的同时,侧重考查考生运用法律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法开云kaiyun(中国)知识和原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正确掌握和准确理解法理开云kaiyun(中国)、中国宪法开云kaiyun(中国)和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基本原理。
  2.正确运用法理开云kaiyun(中国)、中国宪法开云kaiyun(中国)和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给定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和正确评价。
  3.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综合运用法理开云kaiyun(中国)、中国宪法开云kaiyun(中国)和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我国现实法律现象和法治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4.准确、恰当地使用法开云kaiyun(中国)专业术语和运用法律思维进行表达,论述有据,条理清晰,符合逻辑,文字表达通顺。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法理开云kaiyun(中国)60分
  中国宪法开云kaiyun(中国) 50分
  中国法制史 4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多项选择题 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分析题 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论述题 l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Ⅲ.考查内容
  第一部分 法 理 开云kaiyun(中国)
  第一章绪 论
  第一节 法 开云kaiyun(中国)
  一、法开云kaiyun(中国)的含义
  法开云kaiyun(中国)的概念;法开云kaiyun(中国)的研究对象;法开云kaiyun(中国)体系。
  二、法开云kaiyun(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法开云kaiyun(中国)产生的条件;法开云kaiyun(中国)的历史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法开云kaiyun(中国)
  马克思主义法开云kaiyun(中国)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开云kaiyun(中国)的特征。
  第二节法理开云kaiyun(中国)
  一、法理开云kaiyun(中国)的含义
  法理开云kaiyun(中国)的概念;法理开云kaiyun(中国)的研究对象;法理开云kaiyun(中国)在法开云kaiyun(中国)体系中的地位。
  二、法理开云kaiyun(中国)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法理开云kaiyun(中国)的研究方法;研究法理开云kaiyun(中国)的意义。
  第二章法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法、法律的含义
  一、汉语中“法”与“法律”的词义
  二、西语中“法”与“法律”的含义
  在大部分西语中,法主要是在哲理意义上使用;法律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具体法律规则,即实在法。
  三、当代中国“法”与“法律”的使用
  在法开云kaiyun(中国)上,一般从哲理意义上来理解法,从国家法意义上来理解法律;在制度上,一般认为狭义的法律仅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广义的法律是指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第二节法的本质
  一、非马克思主义法开云kaiyun(中国)关于法的本质的开云kaiyun(中国)说
  神意论认为法为神的意志的体现;理性论认为法是人的理性的体现,自然法高于实在法;命令说认为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是以制裁为后盾的行为规则;民族精神论认为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社会控制论认为法是社会控制的工具。
  二、马克思主义法开云kaiyun(中国)关于法律本质的开云kaiyun(中国)说
  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法律所体现的意志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法律所体现的意志也受经济以外诸多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法的基本特征
  一、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
  三、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四、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
  第三章法的起源与演进
  第一节法的起源
  一、法的起源的主要原因
  法起源的经济因素;法起源的政治因素。
  二、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
  法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法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制定法;法由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到相对独立。
  第二节法的演进
  一、古代法
  奴隶制法严格保护奴隶主所有制,公开确认贵族的等级特权;封建制法确认人身依附关系,维护专制王权。
  二、资本主义法
  资本主义法的产生和本质。
  法系的概念;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两大法系的区别。
  三、社会主义法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本质。
  第四章法的作用
  第一节法的作用的含义
  一、法的作用的概念
  法的作用的定义;法的作用的实质。
  二、法的规范作用与法的社会作用
  从法是一种社会规范看,法具有规范作用;从法的本质和目的看,法具有社会作用。这两种作用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一、指引作用
  二、评价作用
  三、预测作用
  四、教育作用
  五、强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