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地处中国东北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全市辖7个区和阿城、双城、五常、尚志、宾县、呼兰、巴彦、依兰、方正、木兰、通河、延寿12个县(市),总面积5.3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3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 220平方公里。 哈尔滨市区及双城市、呼兰县地域平坦、低洼,东部10县(市)多山及丘陵地。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区,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哈尔滨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有"冰城"之称,是旅游和避暑的胜地。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哈尔滨最早的居民是商周至两汉时期的东胡、肃慎、(氵岁)貊扶余三大民族。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城市)建都,现存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至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898年起,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至1903年,一座近现代城市的雏形已在哈尔滨形成。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汇集这里,16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1945年哈尔滨率先从外国侵略者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当时人口已达70余万。1946年4 月28日,哈尔滨建立了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哈尔滨市位于东北亚中心地区,是国内和东南亚各国进入俄、日、韩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国东北北部的商品集散地。科技实力雄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大企业人才济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冰雪旅游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评为首批全国优秀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