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笋山位于成都市邛崃市区西北25千米的大同乡景沟村。因山崖环抱之中,有一孤峰卓立,状似春笋而名。石笋山在唐及唐以前为成都经大邑、邛崃至芦山、雅安直至云南、海外的一条重要通道。山势雄踞,俯览邛崃,层峦叠嶂,沃野千里。每当晴朗夜晚,远眺邛崃市区万家灯火,尤如闪烁星星。
在石笋山和对面横向山崖上刻有唐代佛教摩岩造像33龛,十分精美。近侧有寺院遗存和千年“唐柏”,明代“藩王坟”、清代“廊桥”。历来为佛家宝地,香客游人不断。
石笋山全部造像集中在长120米、高30余米的崖壁上;北东面西,依崖镌凿而成,造像龛分两段,南段为一层,北段分上下两层。各龛排列次序较为整齐,现存的33龛,共有造像749尊。其大像高8.1米,蔚为壮观。浮雕飞天,飘然欲飞。该处摩崖造像,除29号龛左边有一则题记外,其它各龛均无题记。而这则题记乃是32号龛的题记,仅“石笋山菩提释迦二像龛并铭……大历二年二月十五日”等字清楚可辨。据考,其绝大部分开凿于中晚唐,最晚的可能至五代。
石笋山造像的造型,无论是佛还是菩萨的形象,大多体态丰满匀称,各部份符合解剖比例。佛像的衣纹稀疏而圆转流畅。尤其是菩萨像,面相温柔妩媚,肌肤丰润,体态婀娜多姿,极富人间的健康和美丽的情调。总的风格与蜀中唐代摩崖造像有许多共同之处。部份造像收入《中国美术全集四川石窟卷》。1980 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