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坐落在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距县城45公里,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
狼牙山由五坨三十六峰组成,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西、北两面峭壁千仞,东、南两面略为低缓,各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主峰。登高远眺,可见千峰万岭如大海中的波涛,起伏跌宕。近望西侧,石林耸立,自然天成,大小莲花峰如出水芙蓉,傲然怒放,涧峡云雾缥缈,神奇莫测。
狼牙山风光绮丽,漫山遍布苍松翠柏,飞瀑流泉,拥有丰富的动物和植物资源,动物有黄羊、乌鸡、锦鸡等,植物有松、柏、桦、枫等北方树种二三百种之多,涉足游览,可尽享森林浴之妙。秋季金风送爽时,坡岗沟壑之间,红叶吐艳,层林尽染,放眼望去,漫山猩红,可与香山红叶相媲美。
1941年9月25日日寇向我晋察冀边区发动全面大扫荡。我军一团七连奉命掩护部队主力和附近的老乡安全转移。一连六班为了吸引敌军主力,边打边退,一直退到棋盘坨,弹尽粮绝,最后五勇士舍身跳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为国捐躯,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开云kaiyun(中国)义二人被崖边葛藤树拌住,幸存,后被游击队长冉云等人发现救下。如今,棋盘坨顶峰巍然矗立着五勇士纪念塔,塔高21米,正面刻有聂荣臻元帅书写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塔底层有五勇士头像浮雕。沿塔内钢梯登上塔顶凉亭,俯瞰群山,千峰竞立,浮云缭绕,狼牙山雄姿尽收眼底。
1942年春天,晋察冀边区政府为了表彰五勇士的功勋,激励根据地军民的斗志,除把山后的“五马义村”改名为“五勇村”外,还在五勇士坚守的棋盘坨主峰顶建立了纪念塔,塔为五角形,共五层,高十余米,塔真正面有聂荣臻手书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红色大字。塔门上部镶嵌着杨成武署名的三烈士碑文刻石。塔内第二层的周壁上和塔旁周围的石阶上,竖有罗瑞卿、杨成武、罗云发等人的石刻题字,纪念塔的左右两侧,还有红柱、灰瓦顶的五角凉亭各一座。在*时期,这些建筑物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凉亭也不复存在。1985年对纪念塔进行重修,塔仍五角五层,通高约19米,钢筋水泥结构,汉白玉浮雕五勇士半身像嵌在塔的正面。
中国人民为有这样的英雄儿女而骄傲,巍巍狼牙山,滔滔易水河,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见证。狼牙山离保定市单程80公里,行车时间约需1.5小时,参观狼牙山用时约2.5小时。
在狼牙山众多的景观中,有几处重要景观不可不游。
位于半山腰的红玛瑙溶洞,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红玛瑙质构成的自然景观,形成距今已有16亿多年的历史。通高90米、宽50米,共设六个景厅,有仙女下凡、八仙贺寿、塔林夜月等40多个景点。进得洞来,拾级攀援而上,既能观赏惊险奇绝的景色,又可当作登狼牙山的必经通道。
在通往主峰棋盘坨顶峰的一处悬崖旁,有一块天然形成的酷似棋盘的岩石,约三尺见方,石面纹理纵横。传说孙膑与其师傅鬼谷子常在此布棋为乐,棋盘坨由此而得名。后来,又在于此不远处的另一块平面岩石上用利錾人工凿成一幅棋盘,供游人对弈。现在两块石棋盘边上各生有虬结苍劲的古柏一棵,如二人在此对弈。一侧为悬崖峭壁,一侧为古树虬枝,身畔云雾缭绕,置身于此,如临仙境。
褡裢坨山势极为陡峭,但半山腰却有一块平地,过去建有庙宇,即老君堂。老君堂依洞而建,半是人工,半是天然,原有庙宇惜已毁于“*”*。殿后有名为“仙人洞”的天然溶洞,洞深约十余米,宽约5米,洞内有一泉水常年不断,泉水清凉甘洌,传说太上老君曾于此修行。
蚕姑坨,又名姑姑坨,是狼牙山五坨之最,山势险要,风景优美,山上有庙,胜景颇多,据史书记载,此处为燕昭王当年求仙之处。
在蚕姑坨半山腰,有一座灵峰院,俗称尼姑圣母院。原有佛殿20余间,现蚕姑圣母殿仍保存完好。据碑文记载,灵峰院历史悠久,为五代时所建,此后历代都曾对它进行过修葺,是一座“千年古刹”。如今,灵峰院已辟为狼牙山六大旅游景点之一,每天游人如织,蚕姑殿内香烟缭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