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庙,原名“皮王神阁”。始建于东汉,北宋时拓址新建。一九七八年庙内群体建筑遭破坏,现仅存一座后殿“大放光明”殿。是中国目前规模的纪念历史医圣的庙宇建筑群。
庙内所祀之神,药王——邳彤,为东汉刘秀部下二十八宿将之一。他生时为政清廉,精于药理,普救众生,深得百姓拥戴。死后葬于安国,因“显灵”治愈宋秦王疑难病症,被敕封“药王”,建庙以祀。
药王庙分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三千二百平方米。由马殿、药王墓亭、正殿、后殿、名医殿、碑房、钟鼓楼等单体建筑十三座。山门正中悬有清朝乾隆年间丞相刘壅书写的“药王庙” 巨匾。中院墓墓亭内竖一高3.8米,上刻“敕封明灵昭惠显佑王之墓”透雕木碑。两侧的名医殿内塑有中国历的十大名医像。庙中碑碣林立,壁画生辉。各殿内挂满历代名人和各地药商帮会书写的匾额。庙前的木质牌楼高8.4米,为三栋四楹庑殿顶,工艺精湛,为国内木制牌楼之珍品。两根铁铸旗杆,高达二十四米,每根重约要十五吨,盘龙翔凤,悬斗挂铃,造型奇巧独特,国内实属罕见。
药王庙建成后,进香参拜者纷至沓来,逐渐形成安国庙会。千百年来,这里客商云集,百货交流,其中以中草药为主,发展为中国北方规模的药材集散中心。安国被誉为为“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故有安国药业起源以药王庙之说。
大放光明殿,高台式建筑,台高3.35米,宽37.8米,进深27.5米,台上建五开间殿宇;殿台之左有残断的清道光二十五年重修药王庙碑。此碑为清末书法家何绍基篆额并书丹。因何绍基书法流传于世的多为晚年的篆隶或行草,这篇楷书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