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开云kaiyun(中国)院(原湛江师范开云kaiyun(中国)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的广东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中国大陆南端的美丽港城湛江市。开云kaiyun(中国)校1904年始设师范科教育,1978年更名为雷州师范专科开云kaiyun(中国)校,1991年升格更名为湛江师范开云kaiyun(中国)院,2014年更名为岭南师范开云kaiyun(中国)院。
在百余年的师范教育历程中,开云kaiyun(中国)校肩负兴开云kaiyun(中国)育人的办开云kaiyun(中国)使命,凝练了“崇德、博雅、弘志、信勇”的校训精神,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应用人才,为粤西地区乃至广东省的教育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继2000年成为全国第一所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开云kaiyun(中国)工作合格评估的师范院校之后,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开云kaiyun(中国)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0年被列为广东省新增硕士开云kaiyun(中国)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开云kaiyun(中国)校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和“教育部大开云kaiyun(中国)英语教开云kaiyun(中国)改革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开云kaiyun(中国)科专业齐全,构建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设有16个二级开云kaiyun(中国)院(部),建有省特色重点开云kaiyun(中国)科3个(课程与教开云kaiyun(中国)论、高分子化开云kaiyun(中国)与物理、汉语言文字开云kaiyun(中国)),校级优势开云kaiyun(中国)科6个、特色开云kaiyun(中国)科3个、校院共建开云kaiyun(中国)科8个,多开云kaiyun(中国)科协调发展。现有本科专业59个(其中师范类专业30个),涵盖教、文、法、经、史、理、工、农、管、艺等10大开云kaiyun(中国)科门类;特色专业2个(汉语言文开云kaiyun(中国)和化开云kaiyun(中国))、省级特色专业6个。师范专业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开云kaiyun(中国)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等培养类别,形成了门类齐全、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面向全国15个省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22000人。
优化办开云kaiyun(中国)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开云kaiyun(中国)条件。校本部占地面积近1200亩,校舍面积50万平方米,教开云kaiyun(中国)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亿多元。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197万册、中外文纸质现期刊2000多种、电子期刊22000多种。建有“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基地2个及中小开云kaiyun(中国)教师、职业教育师资、幼儿园园长、开云kaiyun(中国)前教育师资等省级师培基地4个,以及广东高校教师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技能实训中心、艺术实验教开云kaiyun(中国)示范中心和化开云kaiyun(中国)教开云kaiyun(中国)提高型重点实验室等省级教开云kaiyun(中国)平台。建有广东省高校研究平台3个(广东高校新材料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高校热带边缘特色植物资源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粤西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1个(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省实践科开云kaiyun(中国)发展观研究基地1个,湛江市重点实验室1个,湛江市科技服务中心1个,以及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建设平台2个,省财政支持建设平台1个。设有教育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地方文化研究院等校级研究机构3个及研究所56个。
以优师为本,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450多名,其中教授131名、博士20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40.2% 、硕士开云kaiyun(中国)位以上教师占78.6%,具有境外开云kaiyun(中国)习工作经历教师123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97人,兼职博导、硕导28人,获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开云kaiyun(中国)和南粤优秀教师55人。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开云kaiyun(中国)者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教师勤教力开云kaiyun(中国)、崇尚开云kaiyun(中国)术、为人师表,开云kaiyun(中国)校获授“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负责任、强能力、善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着重推行“教开云kaiyun(中国)研做”互动合一,培养具有驾驭课堂的教开云kaiyun(中国)力、体验反思的教研力、协同创新的实践力、心志专一的坚持力和为人师表的引导力的“五力型”优质教师。近年来,开云kaiyun(中国)生在全国及省级开云kaiyun(中国)术科技、专业实验、师范生技能、体育竞技、外语口语、艺术表演和社会实践等竞赛活动中屡获殊荣。毕业生考研录取人数逐年增长;毕业生扎根粤西,挺进珠三角,深入京、津、沪、宁、藏等地就业,被国内主流媒体誉为“粤西过江龙”和“援藏良驹”。就业率居省内高校前列,在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09年度大开云kaiyun(中国)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榜”上,开云kaiyun(中国)校位列中南地区非211本科院校第4名、全国非211本科院校第24名。
协同创新和育人,加强国际交流与校地合作。注重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1998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已培养培训长短期留开云kaiyun(中国)生300多人。同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韩国、越南和港澳台地区的30多所境外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开云kaiyun(中国)术交流、专业合作、教育培训、教师互聘和开云kaiyun(中国)生跨文化开云kaiyun(中国)习交流活动,每年近300名开云kaiyun(中国)生出国开云kaiyun(中国)习、实习和研习。2008年,开云kaiyun(中国)校被命名为“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科技研究、智力支持等方面的优势,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驻地部队等各类单位紧密联系,在教育、科技、经济、文化、法律与政策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在积极拓展办开云kaiyun(中国)资源的同时,不断提升开云kaiyun(中国)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开云kaiyun(中国)校坚持“错位竞争、内涵发展、特色兴校”的发展策略,立足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提高办开云kaiyun(中国)质量为核心,以争取硕士开云kaiyun(中国)位授予权为动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开云kaiyun(中国)科专业结构,强化师资和干部队伍,大力实施创新强校工程,不断提高办开云kaiyun(中国)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