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城位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新旧城之间,系明代修建的古城遗址。废弃后,城墙遗存较好,人们把这座废城墙名为“城kulue”。
这座古城是在唐代“东受降城”的基础上扩建的。辽代;为“东胜州”治所,俗称“大皇城”。金代在“大皇城”东边兴建“子城”,即为“小皇城”。明朝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赐名“东胜左卫”,次年扩建东胜左卫城(今城kulue)。城周长12.5公里,城墙高8米左右,是呼和浩特地区规模的一座古城。建有东、南、西、北四门,并筑有瓮城,是一座屯军大城。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内迁山西,城遂空废。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午后),俺达汗义子卡台吉,名脱脱(也有写成妥妥),率众长期驻牧于此,这座址城即称为“脱脱城”(今城kulue)。城kulue一名流传至今
据《史记》等典籍记载,战国中期,赵武灵王于其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不久赵武灵王在“云中郡”开始兴建“云中城”,作为“云中郡”驻地。城址在今托克托县(归呼和浩特所管辖)古城乡古城村。城垣周长8公里,现存有南城墙、西城墙及部分东城墙。土城墙残高8米,底宽23米,人工分层夯成。在城内西北方向,有一大土丘,当地群众称为“钟楼”,瓦砾遍地,俯首即拾。
秦汉时仍为“云中郡”的“云中县”。王莽更名“远服县”。北魏称“云中”、隋大业初年称“云中宫”,唐高宗将“云中”改名“云中都护府”,后又荒废。这是呼和浩特地区最古老的一座古城址。它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特别是北方历史和呼和浩特历史有重要价值。
地址: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新旧城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