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在世界和我国粮食作物中的地位,都是仅次于稻、麦而居第三位。它起源于中美洲的墨西哥及危地马拉和南美洲的秘鲁高原及亚马逊河流域的西部地区,而蜡质玉米(玉米的一个亚种或变种)则原产于我国。
根据考古资料,在墨西哥城附近大湖底所发现的玉米花粉化石和博物馆展出的石磨说明,印第安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已种植食用玉米。秘鲁国立农业大开云kaiyun(中国)通过大量科开云kaiyun(中国)考察证明秘鲁已有4000年的玉米种植史。“秘鲁”一词即印第安克丘亚语中“大玉米穗”的意思。勤劳智慧的印第安人——美洲最早的主人用他们的大脑和双手,驯化、培育和栽培出当今遍及全球的玉米,而玉米则被称为“印第安古代文明之花”。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后,1496年将玉米带到西班牙,大约在15世纪下半叶,这枝印第安文明之花逐渐在世界各大洲盛开。
玉米传入我国的年代和途径,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来自西北陆路,可能是从麦加经阿拉伯中亚细亚传入我国的西部再到内地各省;或者是从麦加经伊斯兰教徒传入印度,再传入我国西部,先在四川等地种植,故有“玉蜀黍”之称。另一种说法是传自东南海路,传入的途径可能先由沿海省份,然后才传到内地各省。1511年我国安徽省地方志《颖州志》中已有关于玉米的记载,1573年浙江省杭州人田艺蘅所著《留青日札》和1578年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都有关于玉米栽培的较为详细的记载。玉米在我国仅有460多年的栽培历史,但由于它高产、稳产、营养丰富而受到各地农民的重视,故今已遍及全国,成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
遍布全球用途广范
王米是世界上分布很广的作物之一。从北纬58度通过热带到达南纬35~40度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种植玉米较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印度、苏联、阿根廷、罗马尼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南斯拉夫。
我国玉米的分布也极为广泛。东自沿海诸省,西至青海、新疆,南自海南岛,北至黑龙江省的黑河都有栽培,但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南等地区。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区为东北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华北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以及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12个省,其他各省、自治区栽培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