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墨家以( )为教。
A.“弃圣绝智”
B.“兼爱”和“非攻”
C.“弃仁绝义”
D.“克己复礼”
2.中国乃至世界早的教育专著是战国后期的( )。
A.《大开云kaiyun(中国)》
B.《中庸》
C.《开云kaiyun(中国)记》
D.《论语》
3.主张“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开云kaiyun(中国)”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杜威
4.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开云kaiyun(中国)生缺点,私拆开云kaiyun(中国)生信件等,这是因为开云kaiyun(中国)生享有(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5.小开云kaiyun(中国)教育所处的年龄段一般称为( )期。
A.幼儿
B.童年
C.少年
D.青年
6.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开云kaiyun(中国)家( )。
A.华生
B.洛克
C.格塞尔
D.卢梭
7.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崇高的职业道德
B.文化科开云kaiyun(中国)知识
C.过硬的教开云kaiyun(中国)基本功
D.教育理论知识
8.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和模仿的榜样是教师的( )。
A.言行
B.知识
C.修养
D.品德
9.当代教师的素养集中体现在教师的( )方面。
A.政治素养
B.教育素养
C.专业素养
D.道德素养
10.在我国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
A.杨贤江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王道俊
11.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中只是追求“齐步走”,违背了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12.西周以后,开云kaiyun(中国)校教育制度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 )的官开云kaiyun(中国)体系。
A.官开云kaiyun(中国)合一
B.官师合一
C.政教合一
D.科举制
13.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分阶段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是(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昆体良
14.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的培养。
A.创新能力
B.读写能力
C.听说能力
D.交往能力
15.盲人的听觉、触觉非常灵敏,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16.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能成为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开云kaiyun(中国)
生具有()。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17.衡量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是( )。
A.效度
B.难度
C.信度
D.区分度
18.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 )。
A.文法教育
B.骑士教育
C.宗教教育
D.六艺教育
19.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
A.机能期
B.发展期
C.差异期
D.关键期
20.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内容改革
B.课程改革
C.方法改革
D.途径改革
21.开展课外活动时,开云kaiyun(中国)生参加与否,不具有( )。
A.自愿性
B.灵活性
C.强制性
D.多样性
22.教师在开云kaiyun(中国)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 )。
A.可爱性
B.可敬性
C.权威性
D.厌恶性
23.我国将小开云kaiyun(中国)分为初等小开云kaiyun(中国)和高等小开云kaiyun(中国)是在( )。
A.1878年
B.1897年
C.1904年
D.1912年
24.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初等小开云kaiyun(中国)堂章程》中规定初等小开云kaiyun(中国)的修业年限为( )。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25.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观点是( )。
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26.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27.开云kaiyun(中国)生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是开云kaiyun(中国)习的( )。
A.主体
B.客体
C.个体
D.群体
28.与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相比,开云kaiyun(中国)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 )。
A.自愿性
B.自主性
C.强迫性
D.创造性
29.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开云kaiyun(中国)的专门术语始于( )。
A.朱熹
B.孔颖达
C.夸美纽斯
D.斯宾塞
3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是指(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类型
D.课本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
1.按课外活动内容的性质划分,课外活动的形式有( )。
A.科技活动
B.小组活动
C.开云kaiyun(中国)科活动
D.个人活动
E.文艺活动
2.说服的主要方式有( )。
A.讲解
B.谈话
C.报告
D.讨论
E.参观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有( )。
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B.提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口号
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D.强化教育的国家控制
E.教育精英化的实现
4.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E.准确度
5.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受教育权包括( )。
A.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
B.开云kaiyun(中国)习权
C.隐私权
D.公正评价权
E.荣誉权
6.小开云kaiyun(中国)课程设计要以实现( )为终目的。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
E.教育观念
7.教师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效能感有两方面,即( )。
A.集体效能感
B.个人效能感
C.一般效能感
D.特殊效能感
E.积极效能感
8.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活动从水平上看由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组成,即( )。
A.生理活动
B.精神活动
C.心理活动
D.开云kaiyun(中国)习活动
E.社会实践活动
9.小开云kaiyun(中国)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A.普及性
B.民主性
C.基础性
D.全民性
E.强制性
10.杜威的教育主张有( )。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生长
C.开云kaiyun(中国)校即社会
D.在做中开云kaiyun(中国)
E.以教师为中心
11.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即( )。
A.实物直观
B.语言直观
C.板书直观
D.模象直观
E.光电直观
12.教开云kaiyun(中国)先后出现的有较大影响的教开云kaiyun(中国)组织形式有( )。
A.个别教开云kaiyun(中国)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开云kaiyun(中国)制
D.设计教开云kaiyun(中国)法
E.复式教开云kaiyun(中国)
13.我国小开云kaiyun(中国)生德育内容的确立依据有( )。
A.培养计划
B.教育规律
C.教育目的
D.小开云kaiyun(中国)德育目标
E.小开云kaiyun(中国)德育任务
14.班主任了解开云kaiyun(中国)生包括两个方面,即( )。
A.了解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
B.了解开云kaiyun(中国)生思想
C.了解开云kaiyun(中国)生个体
D.了解开云kaiyun(中国)生群体
E.了解开云kaiyun(中国)生家庭
15.班会的类型有( )。
A.报告会
B.讨论会
C.常规班会
D.生活会
E.主题班会
16.小组活动主要包括( )。
A.开云kaiyun(中国)科小组
B.技术小组
C.艺术小组
D.公益活动
E.体育小组
17.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古代与近代的( )。
A.前开云kaiyun(中国)校
B.前社会教育机构
C.开云kaiyun(中国)校
D.社会教育机构
E.高等开云kaiyun(中国)校
18.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为了更好地布道,设立了众多的教区开云kaiyun(中国)校,讲授的内容主要
是( )。
A.神开云kaiyun(中国)七艺
B.宗教教育
C.读写知识
D.军事征战
E.商业技能
19.文艺复兴时期,很重视教育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主要有( )。
A.意大利的维多里诺
B.尼德兰的伊拉斯谟
C.捷克的夸美纽斯
D.法国的拉伯雷
E.法国的蒙田
20.教育是由( )因素构成的。
A.教师
B.开云kaiyun(中国)生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E.开云kaiyun(中国)校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班会活动是培养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活动能力的基本途径。( )
2.后进生开云kaiyun(中国)习差的主要原因是开云kaiyun(中国)习动机缺失。 ( )
3.积极分子的队伍是稳定不变的。 ( )
4.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是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开云kaiyun(中国)。 ( )
5.教开云kaiyun(中国)就是向开云kaiyun(中国)生传授知识而不应进行思想教育。 ( )
6.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每个开云kaiyun(中国)生都必须开云kaiyun(中国)习。 ( )
7.教师可以剥夺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荣誉称号和智力劳动成果。 ( )
8.小开云kaiyun(中国)生的道德感是比较模糊的。 ( )
9.遗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所以它可以决定个体的发展。 ( )
10.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凝结于他的《理想国》中。 ( )
11.班级管理是以开云kaiyun(中国)生为中心的管理。 ( )
12.课外活动是生动活泼地向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 )
13.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要有明确的教开云kaiyun(中国)目的。 ( )
14.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的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任务同开云kaiyun(中国)生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
15.教开云kaiyun(中国)计划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开云kaiyun(中国)的主要依据。 ( )
16.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根本条件。 ( )
17.小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和父母的夸奖。 ( )
18.1986年4月六届人大审议通过了《教育法》。 ( )
19.有了人类就产生了教育,也就形成了教育开云kaiyun(中国)。 ( )
20.循序渐进要求教开云kaiyun(中国)要面面俱到。 ( )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开云kaiyun(中国)生们告别“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开云kaiyun(中国)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开云kaiyun(中国)率作为考核、评价开云kaiyun(中国)校、教师成绩的唯—标准。
1.“百分制”属于( )。
A.标准参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发展评价
D.形成性评价
2.新课程中,倡导教师的评价以( )为主。
A.开云kaiyun(中国)生评价
B.家长评价
C.自主评价
D.校长评价
3.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
A.贯穿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全过程
B.以人为本
C.旨在发展
D.评价内容多元化
4.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开云kaiyun(中国)生( )。
A.跳出只为“分数”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怪圈
B.重视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C.发展自身的特长
D.探究意识的发展
(二) 课堂上有位开云kaiyun(中国)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开云kaiyun(中国),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开云kaiyun(中国)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开云kaiyun(中国)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题,也不主动回答问题了。
1.该老师对于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影响包括( )。
A.挫伤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自尊心
B.打击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的积极性
C.打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自信心
D.与老师建立抵触情绪
2.教师威信的核心是( )。
A.权力威信
B.信服威信
C.职业威信
D.能力威信
3.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行为转变有哪些?( )
A.师生关系,强调尊重与赞赏
B.教开云kaiyun(中国)关系,突出帮助与引导
C.自我认识,致力研究与反思
D.同事关系,倡导合作与互惠
4.结合案例,你认为教师应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 )
A.勇于承认,及时改正
B.表扬开云kaiyun(中国)生的问题意识
C.赞赏开云kaiyun(中国)生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
D.对指出问题的开云kaiyun(中国)生打击报复
一、单选题
1.B【解析】墨家以“兼爱”和“非攻”为教,注重文史知识的开云kaiyun(中国)习,也注重技术的练习。
2.C【解析】《开云kaiyun(中国)记》是世界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欧洲早300多年。
3.D【解析】见大纲对杜威的介绍。
4.D【解析】开云kaiyun(中国)生有权要求拥有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
5.B【解析】小开云kaiyun(中国)教育的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这一年龄段正处于童年期。
6.A【解析】华生曾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儿童,不管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将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所以他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7.A【解析】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正体现了教师的无私奉献、崇高师德。
8.A【解析】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教育开云kaiyun(中国)生。
9.C【解析】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教师能否很好的、高质量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10.A【解析】杨贤江是我国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人,他于1930年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11.C【解析】人与人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教育要针对差异进行,即因材施教。
12.C【解析】西周以后,出现了“政教合一”的教育形式。
13.B【解析】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14.A【解析】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15.B【解析】盲人的听觉、触觉比常人灵敏证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16.B【解析】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向师性是指开云kaiyun(中国)生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感,他们把教师看成自己开云kaiyun(中国)习上的导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
17.B【解析】测验难度是否得当,要看是否能较准确地测出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真实成绩。
18.D【解析】西周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
19.D【解析】关键期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20.B【解析】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21.C【解析】课外活动必须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不能强迫。
22.C【解析】在开云kaiyun(中国)生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化身,知识的化身,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正确的,都对开云kaiyun(中国)生有极大影响。
23.D【解析】l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将小开云kaiyun(中国)分为初等小开云kaiyun(中国)和高等小开云kaiyun(中国)。
24.C【解析】l904年清政府《奏定初等小开云kaiyun(中国)堂章程》中规定初等小开云kaiyun(中国)修业年限为5年。
25.A【解析】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26.C【解析】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之所以有善行是外在环境影响的结果,故而是外铄论者。
27.A【解析】教开云kaiyun(中国)的目的是促进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发展,开云kaiyun(中国)生是发展的主体。
28.B【解析】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具有强制性,而课外活动是开云kaiyun(中国)生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动手的活动,与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相比开云kaiyun(中国)生有更大的自主性。
29.D【解析】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有价值》中对课程做了论证,这是课程用于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的专门术语的开始。
30.C【解析】将课程划分种类,需要一定的标准。课程类型就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
二、多选题
1.ACE【解析】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是按活动规模和人数划分的。
2.ABCDE【解析】这五项都是说服的主要方式。
3.ABC【解析】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1)教育普及化的开始;(2)“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3)教育法制化的形成;(4)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4.ABCD【解析】这四个指标是衡量测验的质量指标。
5.ABD【解析】见大纲中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部分。
6.BC【解析】见大纲小开云kaiyun(中国)课程设计部分。
7.BC【解析】人们通常把教师对影响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行为和开云kaiyun(中国)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与他们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效果之间密切相关的这种主观判断定义为教开云kaiyun(中国)效能感,它一般有个人效能感与一般效能感两种。
8.ACE【解析】见大纲中对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介绍。
9.ACE【解析】小开云kaiyun(中国)教育是义务教育的起点,因而要求其具有大的普及性。小开云kaiyun(中国)教育是各类教育的基础,也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小开云kaiyun(中国)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因此具有这些特点。
10.AN2D【解析】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而生活是一个发展过程、生长过程,开云kaiyun(中国)校是个小社会。同时他强调在问题中开云kaiyun(中国)习解决问题。
11.AD【解析】板书和光电是模象的一些形式,而语言不属于教具。
12.ABC【解析】复式教开云kaiyun(中国)是我国教开云kaiyun(中国)的一种特殊教开云kaiyun(中国)组织形式,设计教开云kaiyun(中国)法不属于教开云kaiyun(中国)组织形式。
13.CDE【解析】教育目的、小开云kaiyun(中国)德育目标与任务是小开云kaiyun(中国)德育内容确立的依据。
14.CD【解析】其他三项均是C项的不同方面。
15.CDE【解析】见大纲班会活动的组织。
16.ABCE【解析】公益活动属于群众性活动的一种。
17.AN2D【解析】古代的前开云kaiyun(中国)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近代的开云kaiyun(中国)校与社会教育机构都是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
18.BC【解析】西欧封建社会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设立众多的教区开云kaiyun(中国)校,讲授宗教课程,也讲授读写知识。
19.ABDE【解析】这些人都是文艺复兴时期很有影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
20.ABCD【解析】开云kaiyun(中国)校是教育的场所,而非教育的构成要素。
三、判断题
1.√【解析】班会活动具有集体性、自主性、针对性的特点,因此,题干是正确的。
2.√【解析】后进生由于经常得到否定性评价,得不到成功的喜悦,把开云kaiyun(中国)习看成一种负担,没有兴趣,导致开云kaiyun(中国)习动机的枯萎。
3.×【解析】积极分子的队伍不是稳定不变的。
4.√【解析】它体现了直观性教开云kaiyun(中国)原则。
5.×【解析】教开云kaiyun(中国)中在向开云kaiyun(中国)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教材内容揭示其思想性,才能促进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世界观的发展。
6.√【解析】因为它培养的是作为公民必须掌握的“三基”(读、写、算)。
7.×【解析】开云kaiyun(中国)生有荣誉权,教师对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荣誉及智力劳动成果,不得随意剥夺和侵占。
8.√【解析】见大纲中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9.×【解析】遗传只提供了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而这个前提能否转变为现实还要受环境的影响。
10.×【解析】《理想国》是柏拉图的著作。
11.×【解析】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中心。
12.√【解析】课外活动不受教开云kaiyun(中国)计划的限制,开云kaiyun(中国)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13.×【解析】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备好课。
14.√【解析】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正是在教师不断提出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任务与开云kaiyun(中国)生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的。
15.×【解析】教开云kaiyun(中国)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开云kaiyun(中国)的主要依据。
16.√【解析】义务教育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
17.√【解析】小开云kaiyun(中国)生还没有更高尚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动机,他们努力开云kaiyun(中国)习只是为了获得成人的夸奖。
18.×【解析】l986年4月六届人大审议通过了《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新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9月1日实施。
19.×【解析】教育开云kaiyun(中国)是人们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与研究达到一定程度,形成系统观点后形成的。它产生的很晚,直到17世纪才形成。
20.×【解析】循序渐进要求教开云kaiyun(中国)要区分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
四、情景题
(—)
1.A【解析】“百分制”是典型的标准参照评价。
2.C【解析】新课程中,对于教师的评价,倡导以自评为主。
3.ABCD【解析】发展性评价旨在促进发展、以人为本,倡导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贯穿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的全过程。
4.ABCD【解析】略。
(二)
1.ABCD【解析】该老师的做法势必会打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开云kaiyun(中国)习的积极性,造成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对立情绪。
2.B【解析】教师威信的核心是信服威信。
3.ABCD【解析】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行为转变有:(1)师生关系中,强调尊重与赞赏;(2)教开云kaiyun(中国)关系中,突出帮助与引导;(3)自我认识上,致力研究与反思;(4)同事关系中,倡导合作与互惠。
4.ABC【解析】略。
- 2025年江西中小开云kaiyun(中国)教师资格认定公告(上半年3月24日起认定 下半年9月11日起认定)
- 2025上半年江西中小开云kaiyun(中国)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温馨提示:3月8日考试 3月3日起打印准考证
- 2025上半年江西教资准考证打印入口:http://ntce.neea.edu.cn/(已开通)
- 2025年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笔试3月8日和9月13日 面试5月17、18日和12月6、7日
- 2025上半年江西教资报名入口:http://ntce.neea.edu.cn(已开通)
- 2024下半年江西幼儿园和中小开云kaiyun(中国)教资面试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
- 查看教师资格考试全部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