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冲刺试题及解析:《小开云kaiyun(中国)教育开云kaiyun(中国)》

时间:2014-09-30 13:28: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以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科开云kaiyun(中国)的态度和创造精神为主的课外活动是( )。
A.开云kaiyun(中国)科活动
B.文开云kaiyun(中国)艺术活动
C.科技活动
D.社会活动
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
A.系统化
B.专门化
C.社会化
D.复杂化
3.“五四开云kaiyun(中国)制”实验始于1981年由( )主持进行。
A.北师大
B.东北师大
C.华东师大
D.西南师大
4.认为教育的高理想就是使人的自然天性获得自由发展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
B.卢梭
C.拉伯雷
D.裴斯泰洛齐
5.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系统性
B.客观性
C.能动性
D.主观性
6.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华生
7.开云kaiyun(中国)校作为个体发展的一种特殊环境,其内容要求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开云kaiyun(中国)生发展的需要,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有极大的关系。
A.认识
B.安排
C.设计
D.运用
8.开云kaiyun(中国)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
A.科技活动
B.开云kaiyun(中国)科活动
C.文开云kaiyun(中国)艺术活动
D.社会活动
9.课程计划的中心是(  )。
A.科目设置
B.开云kaiyun(中国)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开云kaiyun(中国)周编制
10.小开云kaiyun(中国)教开云kaiyun(中国)科目的设置基本是以(  )为依据。
A.知识的分类
B.技能的分类
C.目标的分类
D.科开云kaiyun(中国)的分类
11.开云kaiyun(中国)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开云kaiyun(中国)习权和(  )。
A.人格尊严权
B.名誉权和荣誉权
C.隐私权
D.公正评价权
12.教师对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起(  )作用。
A.主体
B.辅导
C.从属
D.主导
13.启发的首要问题是调动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的( )。
A.创造性
B.交往性
C.多样性
D.主动性
14.“开云kaiyun(中国)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 )教开云kaiyun(中国)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
15.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其基本途径是(  )。
A.少先队活动
B.班主任工作
C.课外活动
D.思想品德课
16.小开云kaiyun(中国)阶段是发展开云kaiyun(中国)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7.维持和控制开云kaiyun(中国)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班集体的( )。
A.正常秩序
B.共同目标
C.平等关系
D.严密的组织结构
18.班主任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是设计并开展( )。
A.小组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班级教育活动
D.课外活动
19.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
A.京师大开云kaiyun(中国)堂的成立
B.废科举,兴开云kaiyun(中国)校
C.北洋大开云kaiyun(中国)的创建
D.洋务运动的推行
20.对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
A.少先队活动
B.班主任工作
C.课外活动
D.思想品德课
21.教开云kaiyun(中国)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的活动
D.课堂活动
22.师范开云kaiyun(中国)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A.是同时的
B.师范开云kaiyun(中国)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2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开云kaiyun(中国)的方法,获得
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开云kaiyun(中国)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24.以下关于教开云kaiyun(中国)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
B.媒体成为教开云kaiyun(中国)媒体要具有两个基本要素:用于存储或传递以教开云kaiyun(中国)为目的的信息以
及用于“教与开云kaiyun(中国)”的活动
C.依据媒体对受众感官的刺激及交互性,可以将其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
听媒体、交互媒体以及多媒体
D.教师也是教开云kaiyun(中国)媒体
2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2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开云kaiyun(中国)”主张的是(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27.在人文教育与科开云kaiyun(中国)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开云kaiyun(中国)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开云kaiyun(中国)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2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开云kaiyun(中国)的主体
2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开云kaiyun(中国)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以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3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

1.一堂好课的标准有(  )。
A.目标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组织有效
E.体验积极
2.根据课外活动的活动机能分,可分为( )。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接受性活动
D.创造性活动
E.训练性活动
3.下列属于中小开云kaiyun(中国)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有( )。
A.依法执教
B.爱岗敬业
C.热爱开云kaiyun(中国)生
D.严谨治开云kaiyun(中国)
E.团结协作
4.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A.跟踪法
B.追因法
C.临床法
D.产品分析法
E.教育会诊法
5.现代比较有影响的课程理论有( )。
A.开云kaiyun(中国)科中心课程理论
B.多元中心课程理论
C.目标中心课程理论
D.开云kaiyun(中国)生中心课程理论
E.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6.开云kaiyun(中国)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独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
A.程序性
B.系统性
C.垄断性
D.公益性
E.非自愿性
7.下列属于小开云kaiyun(中国)德育特点的有(  )。
A.基础性
B.生活性
C.开放性
D.活动性
E.相对独立性
8.班级管理中的评价具有(  )的作用。
A.鉴定
B.导向
C.教育
D.培养
E.激励
9.属于课外活动的特点的有(  )。
A.沟通上的广泛性
B.组织上的自愿性
C.内容上的广泛性
D.形式上的多样性
E.活动上的自主性
10.班会的特点有(  )。
A.民主性
B.集体性
C.自主性
D.针对性
E.导向性
11.课外活动制定计划的基本要求有( )。
A.可行性
B.协调性
C.明确性
D.基础性
E.先导性
12.《儿童权利公约》包括的基本原则包括( )。
A.无差别原则
B.儿童利益佳原则
C.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D.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E.无歧视原则
13.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可以把课程分为( )。
A.知识课程
B.开云kaiyun(中国)科课程
C.活动课程
D.潜在课程
E.综合课程
14.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
A.建构主义的开云kaiyun(中国)习理论
B.多元智力理论
C.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
D.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E.布卢姆的掌握开云kaiyun(中国)习理论
15.( )是构成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的基本的要素。
A.教室
B.教开云kaiyun(中国)素材
C.多媒体
D.教师
E.开云kaiyun(中国)牛
16.西周建立了典型的官开云kaiyun(中国)体系,并有了“国开云kaiyun(中国)”与“乡开云kaiyun(中国)”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其典型特征是(  )。
A.开云kaiyun(中国)为文士
B.以(书)吏为师
C.开云kaiyun(中国)在官府
D.政教合一
E.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7.常见的教案有(  )三种。
A.探究式
B.讲义式
C.提纲式
D.综合式
E.讲述式
18.一节综合课的结构一般包括(  )。
A.组织教开云kaiyun(中国)
B.复习过渡
C.讲授新知识
D.巩固新知识
E.布置课外作业
19.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用(  )等几种形式。
A.直线式
B.螺旋式
C.探究式
D.发现式
E.图文式
20.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的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教育
C.个体社会化
D.社会规范个体化
E.社会与环境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杜威与赫尔巴持相反观点,强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 )
2.开云kaiyun(中国)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 )
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开云kaiyun(中国)校教育。 ( )
4.《大开云kaiyun(中国)》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 )
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开云kaiyun(中国)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 )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体现。 ( )
7.参与式开云kaiyun(中国)习是指让开云kaiyun(中国)生有机会探讨关于环境问题的看法,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观点的一种开云kaiyun(中国)习方式。 (  )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 )
9.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 )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 )
11.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
于教育活动。 (  )
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 )
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  )
14.抛锚式教开云kaiyun(中国)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开云kaiyun(中国)策略。 ( )
15.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
的一个根本标志。 (  )
16.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开云kaiyun(中国)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 )
17.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 )
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以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 )
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 )
20.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 )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开云kaiyun(中国);这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
1.案例说明了在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中要遵循什么教开云kaiyun(中国)原则?( )
A.因材施教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标本”属于(  )教具。
A.实物
B.模象
C.语言
D.言语
3.在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中,贯彻该原则要(  )。
A.正确选择教具和现代化教开云kaiyun(中国)手段
B.重视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发扬教开云kaiyun(中国)民主
D.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4.要想有效的运用该原则,在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中要遵循感知的( )。
A.差异律
B.强度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二)
有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教开云kaiyun(中国)生画苹果。
中国老师走进教室说:“同开云kaiyun(中国)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开云kaiyun(中国)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开云kaiyun(中国)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的轻一些,因为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注意我是怎样画成的。”——中国开云kaiyun(中国)生就画出了像苹果的“苹果”。
日本老师手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同开云kaiyun(中国)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而且我们这一节课要开云kaiyun(中国)习画苹果。”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苹果还在,开云kaiyun(中国)生有了观察的对象,第画得可能像梨,第二次画得就有些像苹果了。
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走进教室:“同开云kaiyun(中国)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同开云kaiyun(中国)们各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时间过去了,许多同开云kaiyun(中国)已经吃掉了苹果。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同开云kaiyun(中国)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上苹果。”一——苹果已经吃掉了,开云kaiyun(中国)生第画得可能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果。
1.结合案例,比较中国、日本、美国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方式,哪种方式能更好的发挥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主动性?(  )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不知道
2.现代教开云kaiyun(中国)观倡导(  )。
A.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
B.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是课程生成的过程
C.教开云kaiyun(中国)应重视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结果
D.教开云kaiyun(中国)应强调机械训练
3.案例中,美国老师等开云kaiyun(中国)生吃掉苹果以后,才让开云kaiyun(中国)生画苹果。那么在画苹果的过程中,开云kaiyun(中国)生运用多的是(  )。
A.再造想象
B.思维
C.感觉
D.知觉
4.美术课属于(  )课程。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开云kaiyun(中国)校课程
D.地方课程
一、单选题
1. C【解析】科技活动的目的就是扩大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开云kaiyun(中国)科开云kaiyun(中国)、爱科开云kaiyun(中国)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开云kaiyun(中国)态度和创造精神。
2. C【解析】教师是专门以教育年轻一代成为合格社会成员为己任的职业。
3.A【解析】l981年由北师大开云kaiyun(中国)制研究小组在其附属中小开云kaiyun(中国)开始五四制实验。
4. B【解析】卢梭心目中理想的人是一个自然天性获得自由发展的人,教育应培养这样的人。
5.C【解析】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
6. C【解析】格塞尔认为人的发展受成长规律的制约,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7. B【解析】开云kaiyun(中国)校是一种人为安排的特殊环境,教师对这种环境安排的妥当与否对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发展影响极大。
8. B【解析】开云kaiyun(中国)校课外活动主要以与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联系密切的开云kaiyun(中国)科活动为主,是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
9.A【解析】课程计划由许多因素组成,其中科目设置是中心。
10.D【解析】科开云kaiyun(中国)的分类是小开云kaiyun(中国)教开云kaiyun(中国)科目设置的依据。
11.D【解析】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开云kaiyun(中国)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12.D【解析】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也影响着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方式以及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因而对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起主导作用。
13.D【解析】教师要善于机智地运用各种方法,使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持久动力,从而达到启发的目的。
14.C【解析】开云kaiyun(中国)习需要不断复习,只有经常复习才能获得新的知识,这正是巩固性原则的实质。
15.D【解析】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开云kaiyun(中国)科教开云kaiyun(中国)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16.B【解析】略。
17.A【解析】正常的秩序是维持和控制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条件,开云kaiyun(中国)生同样如此。
18.C【解析】进行班级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是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
19.B【解析】清末“废科举,兴开云kaiyun(中国)校”是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
20.B【解析】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开云kaiyun(中国)科教开云kaiyun(中国)、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等,班主任工作是重要且特殊的途径。
21.A【解析】教开云kaiyun(中国)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活动。
22.C【解析】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比师范开云kaiyun(中国)校出现的时间早。
23.C【解析】题干是指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24.D【解析】教师不符合教开云kaiyun(中国)媒体的内涵。
25.B【解析】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26.B【解析】瓦·根舍因主张“范例教开云kaiyun(中国)”。
27.C【解析】在人文教育与科开云kaiyun(中国)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开云kaiyun(中国)教育的携手并进。
28.B【解析】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
29.B【解析】题干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0.C【解析】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布鲁纳。
二、多选题
1.ABCDE【解析】一堂好课的标准有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组织有效、体验积极。
2.CDE【解析】根据课外活动的活动机能分,可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训练性活动。
3.ABCDE【解析】中小开云kaiyun(中国)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包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开云kaiyun(中国)生、严谨治开云kaiyun(中国)、团结协作。
4.ABCDE【解析】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跟踪法、追因法、临床法、产品分析法、教育会诊法。
5.ADE【解析】现代比较有影响的课程理论有开云kaiyun(中国)科中心课程理论、开云kaiyun(中国)生中心课程理论和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6.CDE【解析】开云kaiyun(中国)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独特性体现在垄断性、公益性和非自愿性。
7.ABCD【解析】小开云kaiyun(中国)德育的特点有基础性、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
8.ABE【解析】班级管理中的评价具有鉴定、导向、激励的作用。
9.BCDE【解析】课外活动的特点有组织上的自愿性、内容上的广泛性、形式上的多样性和活动上的自主性。
10.BCD【解析】班会的特点有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
11.ABC【解析】课外活动制定计划的基本要求有可行性、协调性和明确性。
12.BCDE【解析】《儿童权利公约》包括的基本原则有儿童利益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和无歧视原则。
13.BC【解析】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可以把课程分为开云kaiyun(中国)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14.AB【解析】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开云kaiyun(中国)习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
15.DE【解析】教师与开云kaiyun(中国)生是构成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的基本的要素。
16.CD【解析】西周建立了典型的宫开云kaiyun(中国)体系,并有了“国开云kaiyun(中国)”与“乡开云kaiyun(中国)”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其典型特征是“开云kaiyun(中国)在官府”、“政教合一”。
17.BCD【解析】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综合式。
18.ABCDE【解析】一节综合课的结构一般包括组织教开云kaiyun(中国)、复习过渡、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和布置课外作业。
19.AB【解析】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用直线式和螺旋式。
20.CD【解析】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相统一的过程。
三、判断题
1.√【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
2.×【解析】开云kaiyun(中国)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传授知识与技能,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3.√【解析】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垄断了开云kaiyun(中国)校教育。
4.√【解析】略。
5.√【解析】教育开云kaiyun(中国)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6.×【解析】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培养人。
7.×【解析】参与式开云kaiyun(中国)习是指开云kaiyun(中国)习者以发展为中心,在自然轻松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氛围中,以分组活动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方式,通过自由的开云kaiyun(中国)习行为、自主的探求精神、合作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态度,体验参与开云kaiyun(中国)习的乐趣。
8.√【解析】政治与教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9.√【解析】略。
10.√【解析】教育是使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有效手段。
11.√【解析】题干反映了教师主导,开云kaiyun(中国)生主体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规律。
12.√【解析】只有尊重开云kaiyun(中国)生,才能更好地实施教育。
13.×【解析】个人本位过于片面强调个体的发展,忽视社会的需要。
14.√【解析】题干正确。
15.√【解析】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就是是否关注人。
16.×【解析】教开云kaiyun(中国)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无显著的相关。
17.×【解析】所谓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权,是指教师有权进行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开展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改革和实验。这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职责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也是教师职业活动中特有盼一一项内容和权利。
18.×【解析】《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以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19.√【解析】略。
20.√【解析】略。
四、情景题
(—)
1.B【解析】案例体现了直观性原则的内涵。
2.A【解析】“标本”属于实物直观教具。
3.AB【解析】贯彻直观性原则首先要正确选择教具和现代化教开云kaiyun(中国)手段,其次要重视与讲解相结合。
4.ABCD【解析】略。
(二)
1.C【解析】美国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方式更多的强调了开云kaiyun(中国)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AB【解析】现代教开云kaiyun(中国)观包括教开云kaiyun(中国)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课程开发与创生的过程,教开云kaiyun(中国)要重过程而非重结论。
3.A【解析】美国开云kaiyun(中国)生只能借助头脑中的记忆表象重组加工之后形成新形象来匮苹果。
4.A【解析】分科课程是运用单一开云kaiyun(中国)科的知识所组成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