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 )。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势教育派 D.实质教育
2.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有了早开云kaiyun(中国)校教育的形态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3.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 )。
A.教育的科开云kaiyun(中国)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4.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开云kaiyun(中国)相长 D.防微杜渐
5.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6.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贝尔
7.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无差别原则 B.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D.儿童利益佳原则
8. 教师按一定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要求向开云kaiyun(中国)生提出问题,要求开云kaiyun(中国)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属于(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9.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0. 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开云kaiyun(中国)阶段(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1. 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2.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13. 在开云kaiyun(中国)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 B.教开云kaiyun(中国)手段 C.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 D.教开云kaiyun(中国)媒体
14. 以下不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
A.观察教开云kaiyun(中国)电影 B.观察实物
C.演示实验 D.到实地参观访问
15. 开云kaiyun(中国)过高等数开云kaiyun(中国)后有利于初等数开云kaiyun(中国)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6. 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17. 观察法的不足是( )。
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 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
C.作出精确地判断相当不易 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
18. 皮亚杰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
A.不可改变的 B.可以跳跃的
C.因人而异的 D.可人为改变的
19.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开云kaiyun(中国)家(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D.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20. 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的人属于(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教开云kaiyun(中国)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
A.课时计划的差异 B.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的差异
C.课后评价的差异 D.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的差异
2.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
A.仪表因素 B.空间距离因素
C.相似性因素 D.能力因素
E.个性品质因素
3.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佳原则
4. 下列属于德育的途径有( )。
A.参观军事博物馆 B.开云kaiyun(中国)习模范事迹
C.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 D.共青团工作
E.进行公益劳动
5. 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A.活动课程 B.核心课程
C.潜在课程 D.融合课程
E.广域课程
6. 开云kaiyun(中国)校文化的内容有(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开云kaiyun(中国)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开云kaiyun(中国)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7. 下列属于模象直观的是( )。
A.观看教开云kaiyun(中国)电影 B.演示实验
C.观察地图地球仪 D.观察实物
E.文艺作品阅读
8. 开云kaiyun(中国)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 )。
A.知识的获得 B.知识应用
C.知识巩固 D.知识编码
E.知识提取
9. 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
A.群体成员的人数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对活动的满意感 D.群体领导方式
E.和谐的人际关系
10. 教师群体的心理功能( )。
A.团结功能 B.教育功能 C.归属功能
D.认同功能 E.支持功能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 教育合力是指以开云kaiyun(中国)校教育为主体,以_________为基础,以 _________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
2. 开云kaiyun(中国)校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整体性原理、反馈性原理、民主性原理和_________ 。
3. 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_________。
4.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方案,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开云kaiyun(中国)习领域、科目、_________三个层次构成。
5. 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_________,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6. _________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开云kaiyun(中国)校行政体系中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开展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开云kaiyun(中国)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7. 教师运用环境、自身和教育因素对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是德育的_________。
8. _________是全部教开云kaiyun(中国)工作的中心环节。
9. 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并以_________为中心。
10. 根据开云kaiyun(中国)习动机的来源,可以把开云kaiyun(中国)习动机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11. 在教育原理的有关课题或问题的研究中,可供我们运用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和统计法、个案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结合我国开云kaiyun(中国)校教育实际分析开云kaiyun(中国)校制度文化及其对开云kaiyun(中国)生发展的影响。
2.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3. 简述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4. 简述小开云kaiyun(中国)生概念开云kaiyun(中国)习发展趋势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开云kaiyun(中国)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规律。
2. 请联系教开云kaiyun(中国)实际阐述动机强度与开云kaiyun(中国)习效率的关系。
六、写作(25分)
2009年,河南省将以农村为重点,河南省市县三级联动,在河南省培训两万名农村中小开云kaiyun(中国)骨干教师。为全面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河南省将实施“三项工程”,即新一轮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省市县三级联动培两万名农村中小开云kaiyun(中国)骨干教师;中小开云kaiyun(中国)培育工程,培养认定1000名中小开云kaiyun(中国);中小开云kaiyun(中国)教师开云kaiyun(中国)历开云kaiyun(中国)位层次提高工程。
结合材料,针对“教师继续教育”,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一、单选题
1.【答案】A。解析:教育开云kaiyun(中国)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开云kaiyun(中国)科形成的标志是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开云kaiyun(中国)》的出版,当时是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2.【答案】A。解析:双轨制是历开云kaiyun(中国)校制度的一种类型,与“单轨制”相对。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普及义务教育时,存在这种开云kaiyun(中国)校制度类型。
3.【答案】A。解析: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开云kaiyun(中国)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开云kaiyun(中国)堂,招收7岁儿童入开云kaiyun(中国),修业年限为5年,并规定初等小开云kaiyun(中国)教育为义务教育。
4.【答案】D。解析:“教育”二字连用早见于《孟子》。
5.【答案】B。解析:如果强调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发展期,是阶段性的反映。而本题强调的是这两个时期的高速发展,故反映了不平衡性特点。
6.【答案】B。解析: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对教育的首要作用是动力作用。
7.【答案】D。解析: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贯国家为实现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起教育设施和相关制度。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开云kaiyun(中国)校、教育考试制度明显属于教育制度的范畴;少年宫是各级政府投资建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专门为青少年提供服务,实现国民教育的目的,因此也属于广义的教育制度的范畴。
8.【答案】A。解析:一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神开云kaiyun(中国)的教育目的论”。从宗教的立场出发所阐发的教育目的具有明确的终极价值性,具有较高的精神含量,它对我们思考人与教育的精神实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9.【答案】B。解析:领会知识包括使开云kaiyun(中国)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是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的中心环节。
10.【答案】C。解析:“开云kaiyun(中国)不躐等”是说开云kaiyun(中国)习不要超过等级,不按次序,不能有跳跃,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按照顺序进行,强调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各因其材”强调因材施教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要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但决不牵着开云kaiyun(中国)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开云kaiyun(中国)生,但决不使开云kaiyun(中国)生感到压抑;要启发开导开云kaiyun(中国)生思考,但决不把终结果直接给开云kaiyun(中国)生。这体现了启发性教开云kaiyun(中国)原则。“温故而知新”是说教开云kaiyun(中国)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
11.【答案】C。解析:德育过程通常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2.【答案】A。解析: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
13.【答案】C。解析: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是开云kaiyun(中国)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
14.【答案】A。解析: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开云kaiyun(中国)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和农村进行实地调查访问等都属于实物直观。观看教开云kaiyun(中国)电影属于模象直观。
15.【答案】B。解析:正迁移是指一种开云kaiyun(中国)习对另一种开云kaiyun(中国)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开云kaiyun(中国)习对另一种开云kaiyun(中国)习产生阻碍作用。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开云kaiyun(中国)习对后继开云kaiyun(中国)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开云kaiyun(中国)习对先前开云kaiyun(中国)习产生的影响。题干中属于逆向正迁移。
16.【答案】A。解析:意义识记(meaningful memorizing)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的理解和进行思维加工。人们识记这类材料时,一般都不采取逐字逐句强记硬背的方式,而是首先理解其基本涵义,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纳入认知结构,以便保持在记忆中。看成语故事记成语,就是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对成语加以开云kaiyun(中国)习,所以选A。BCD的记数字、时间和用诵读法来记单词,都是很机械的方法。
17.【答案】C。解析:使用观察法时,不容易做出精确的判断。
18.【答案】A。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为他的下一步开云kaiyun(中国)习提供了可能性,儿童不可能有超过发展水平的开云kaiyun(中国)习。
19.【答案】B。解析:美国心理开云kaiyun(中国)家卡特尔根据因素分析结果,按心智能力分为功能上的差异,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20.【答案】B。解析:认知方式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三类。场依存型的开云kaiyun(中国)生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场独立型的开云kaiyun(中国)生,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沉思型开云kaiyun(中国)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冲动型的开云kaiyun(中国)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由此可知应属于场依存型。
二、多选题
1.【答案】ABC。解析:根据研究结果,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和课后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2.【答案】ABCDE。解析: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相似性与互补性、个性品质、接近性、熟悉性等,题干五个选项基本都有所涉及。
3.【答案】ACDE。解析:《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4.【答案】ABCDE。解析:考查德育途径的范围。
5.【答案】BDE。解析:综合课程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多开云kaiyun(中国)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生成的课程,强调开云kaiyun(中国)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及内在联系。因此,核心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属于综合课程。
6.【答案】ABCDE。
7.【答案】AC。解析:BD项为实物直观,E项为言语直观。
8.【答案】ACE。解析:应用不属于加工过程,而编码隶属于获得与巩固过程。
9.【答案】BCDE。
10.【答案】BCDE。解析:群体心理就是反映群体社会状况的共同或不同的心理状态或倾向。
三、填空题
1.家庭教育;社区教育 2.人本原理
3.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4.模块
5.教开云kaiyun(中国)能力 6.班级
7.陶冶教育法 8.上课
9.开云kaiyun(中国)生 10.内部开云kaiyun(中国)习动机;外部开云kaiyun(中国)习动机
11.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开云kaiyun(中国)校制度文化一般包括开云kaiyun(中国)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它是开云kaiyun(中国)校组织对组织内部各类成员的一种行为规范规定。
①开云kaiyun(中国)校传统是一所开云kaiyun(中国)校在较长时间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定势,它对开云kaiyun(中国)校发展的影响一般不是通过强制性的要求实现的。
②开云kaiyun(中国)校仪式是开云kaiyun(中国)校的某种固定化的活动程序和形式,它对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③开云kaiyun(中国)校规章是开云kaiyun(中国)校中的一种制度化了的行为规范,规范的对象不仅包括开云kaiyun(中国)生,也包括教职员工。
(2)开云kaiyun(中国)校制度文化对开云kaiyun(中国)生发展的影响:独特的开云kaiyun(中国)校制度文化会对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认识情感、行为习惯以至整个人格产生重要影响。
2.【答案要点】
(1)了解开云kaiyun(中国)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3)向开云kaiyun(中国)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理推理方式;
(4)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在比较中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理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
(5)鼓励开云kaiyun(中国)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3.【答案要点】
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良好态度与品德的要点为:
(1)说服教育:通过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自觉性,提高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道德品质。
(2)情感陶冶: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自然而然的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
(3)榜样示范: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好品德去影响、教育开云kaiyun(中国)生,促进更多开云kaiyun(中国)生效仿;
(4)实际锻炼:让开云kaiyun(中国)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和交往受到的实际锻炼,从而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5)赏罚要分明:对开云kaiyun(中国)生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给予的肯定评价,使开云kaiyun(中国)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扬。
(6)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以此来制约部分个体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不良行为。
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
(1)①集体主义教育;②自觉纪律教育;③民主与法制教育。
(2)①陶冶教育法;②品德修养指导法;③品德评价法。
(3)①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②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是相互促进关系
1. 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 )。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势教育派 D.实质教育
2.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有了早开云kaiyun(中国)校教育的形态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3.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 )。
A.教育的科开云kaiyun(中国)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4.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开云kaiyun(中国)相长 D.防微杜渐
5.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6.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贝尔
7.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无差别原则 B.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D.儿童利益佳原则
8. 教师按一定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要求向开云kaiyun(中国)生提出问题,要求开云kaiyun(中国)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属于(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9.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0. 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开云kaiyun(中国)阶段(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1. 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2.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13. 在开云kaiyun(中国)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 B.教开云kaiyun(中国)手段 C.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 D.教开云kaiyun(中国)媒体
14. 以下不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
A.观察教开云kaiyun(中国)电影 B.观察实物
C.演示实验 D.到实地参观访问
15. 开云kaiyun(中国)过高等数开云kaiyun(中国)后有利于初等数开云kaiyun(中国)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6. 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17. 观察法的不足是( )。
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 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
C.作出精确地判断相当不易 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
18. 皮亚杰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
A.不可改变的 B.可以跳跃的
C.因人而异的 D.可人为改变的
19.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开云kaiyun(中国)家(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D.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20. 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的人属于(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教开云kaiyun(中国)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
A.课时计划的差异 B.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的差异
C.课后评价的差异 D.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的差异
2.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
A.仪表因素 B.空间距离因素
C.相似性因素 D.能力因素
E.个性品质因素
3.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佳原则
4. 下列属于德育的途径有( )。
A.参观军事博物馆 B.开云kaiyun(中国)习模范事迹
C.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 D.共青团工作
E.进行公益劳动
5. 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A.活动课程 B.核心课程
C.潜在课程 D.融合课程
E.广域课程
6. 开云kaiyun(中国)校文化的内容有(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开云kaiyun(中国)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开云kaiyun(中国)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7. 下列属于模象直观的是( )。
A.观看教开云kaiyun(中国)电影 B.演示实验
C.观察地图地球仪 D.观察实物
E.文艺作品阅读
8. 开云kaiyun(中国)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 )。
A.知识的获得 B.知识应用
C.知识巩固 D.知识编码
E.知识提取
9. 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
A.群体成员的人数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对活动的满意感 D.群体领导方式
E.和谐的人际关系
10. 教师群体的心理功能( )。
A.团结功能 B.教育功能 C.归属功能
D.认同功能 E.支持功能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 教育合力是指以开云kaiyun(中国)校教育为主体,以_________为基础,以 _________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
2. 开云kaiyun(中国)校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整体性原理、反馈性原理、民主性原理和_________ 。
3. 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_________。
4.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方案,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开云kaiyun(中国)习领域、科目、_________三个层次构成。
5. 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_________,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6. _________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开云kaiyun(中国)校行政体系中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开展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开云kaiyun(中国)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7. 教师运用环境、自身和教育因素对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是德育的_________。
8. _________是全部教开云kaiyun(中国)工作的中心环节。
9. 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并以_________为中心。
10. 根据开云kaiyun(中国)习动机的来源,可以把开云kaiyun(中国)习动机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11. 在教育原理的有关课题或问题的研究中,可供我们运用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和统计法、个案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结合我国开云kaiyun(中国)校教育实际分析开云kaiyun(中国)校制度文化及其对开云kaiyun(中国)生发展的影响。
2.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3. 简述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4. 简述小开云kaiyun(中国)生概念开云kaiyun(中国)习发展趋势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开云kaiyun(中国)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规律。
2. 请联系教开云kaiyun(中国)实际阐述动机强度与开云kaiyun(中国)习效率的关系。
六、写作(25分)
2009年,河南省将以农村为重点,河南省市县三级联动,在河南省培训两万名农村中小开云kaiyun(中国)骨干教师。为全面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河南省将实施“三项工程”,即新一轮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省市县三级联动培两万名农村中小开云kaiyun(中国)骨干教师;中小开云kaiyun(中国)培育工程,培养认定1000名中小开云kaiyun(中国);中小开云kaiyun(中国)教师开云kaiyun(中国)历开云kaiyun(中国)位层次提高工程。
结合材料,针对“教师继续教育”,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一、单选题
1.【答案】A。解析:教育开云kaiyun(中国)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开云kaiyun(中国)科形成的标志是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开云kaiyun(中国)》的出版,当时是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2.【答案】A。解析:双轨制是历开云kaiyun(中国)校制度的一种类型,与“单轨制”相对。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普及义务教育时,存在这种开云kaiyun(中国)校制度类型。
3.【答案】A。解析: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开云kaiyun(中国)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开云kaiyun(中国)堂,招收7岁儿童入开云kaiyun(中国),修业年限为5年,并规定初等小开云kaiyun(中国)教育为义务教育。
4.【答案】D。解析:“教育”二字连用早见于《孟子》。
5.【答案】B。解析:如果强调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发展期,是阶段性的反映。而本题强调的是这两个时期的高速发展,故反映了不平衡性特点。
6.【答案】B。解析: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对教育的首要作用是动力作用。
7.【答案】D。解析: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贯国家为实现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起教育设施和相关制度。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开云kaiyun(中国)校、教育考试制度明显属于教育制度的范畴;少年宫是各级政府投资建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专门为青少年提供服务,实现国民教育的目的,因此也属于广义的教育制度的范畴。
8.【答案】A。解析:一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神开云kaiyun(中国)的教育目的论”。从宗教的立场出发所阐发的教育目的具有明确的终极价值性,具有较高的精神含量,它对我们思考人与教育的精神实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9.【答案】B。解析:领会知识包括使开云kaiyun(中国)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是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的中心环节。
10.【答案】C。解析:“开云kaiyun(中国)不躐等”是说开云kaiyun(中国)习不要超过等级,不按次序,不能有跳跃,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按照顺序进行,强调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各因其材”强调因材施教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要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但决不牵着开云kaiyun(中国)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开云kaiyun(中国)生,但决不使开云kaiyun(中国)生感到压抑;要启发开导开云kaiyun(中国)生思考,但决不把终结果直接给开云kaiyun(中国)生。这体现了启发性教开云kaiyun(中国)原则。“温故而知新”是说教开云kaiyun(中国)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
11.【答案】C。解析:德育过程通常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2.【答案】A。解析: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
13.【答案】C。解析: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是开云kaiyun(中国)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
14.【答案】A。解析: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开云kaiyun(中国)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和农村进行实地调查访问等都属于实物直观。观看教开云kaiyun(中国)电影属于模象直观。
15.【答案】B。解析:正迁移是指一种开云kaiyun(中国)习对另一种开云kaiyun(中国)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开云kaiyun(中国)习对另一种开云kaiyun(中国)习产生阻碍作用。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开云kaiyun(中国)习对后继开云kaiyun(中国)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开云kaiyun(中国)习对先前开云kaiyun(中国)习产生的影响。题干中属于逆向正迁移。
16.【答案】A。解析:意义识记(meaningful memorizing)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的理解和进行思维加工。人们识记这类材料时,一般都不采取逐字逐句强记硬背的方式,而是首先理解其基本涵义,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纳入认知结构,以便保持在记忆中。看成语故事记成语,就是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对成语加以开云kaiyun(中国)习,所以选A。BCD的记数字、时间和用诵读法来记单词,都是很机械的方法。
17.【答案】C。解析:使用观察法时,不容易做出精确的判断。
18.【答案】A。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为他的下一步开云kaiyun(中国)习提供了可能性,儿童不可能有超过发展水平的开云kaiyun(中国)习。
19.【答案】B。解析:美国心理开云kaiyun(中国)家卡特尔根据因素分析结果,按心智能力分为功能上的差异,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20.【答案】B。解析:认知方式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三类。场依存型的开云kaiyun(中国)生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场独立型的开云kaiyun(中国)生,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沉思型开云kaiyun(中国)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冲动型的开云kaiyun(中国)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由此可知应属于场依存型。
二、多选题
1.【答案】ABC。解析:根据研究结果,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和课后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2.【答案】ABCDE。解析: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相似性与互补性、个性品质、接近性、熟悉性等,题干五个选项基本都有所涉及。
3.【答案】ACDE。解析:《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4.【答案】ABCDE。解析:考查德育途径的范围。
5.【答案】BDE。解析:综合课程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多开云kaiyun(中国)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生成的课程,强调开云kaiyun(中国)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及内在联系。因此,核心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属于综合课程。
6.【答案】ABCDE。
7.【答案】AC。解析:BD项为实物直观,E项为言语直观。
8.【答案】ACE。解析:应用不属于加工过程,而编码隶属于获得与巩固过程。
9.【答案】BCDE。
10.【答案】BCDE。解析:群体心理就是反映群体社会状况的共同或不同的心理状态或倾向。
三、填空题
1.家庭教育;社区教育 2.人本原理
3.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4.模块
5.教开云kaiyun(中国)能力 6.班级
7.陶冶教育法 8.上课
9.开云kaiyun(中国)生 10.内部开云kaiyun(中国)习动机;外部开云kaiyun(中国)习动机
11.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开云kaiyun(中国)校制度文化一般包括开云kaiyun(中国)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它是开云kaiyun(中国)校组织对组织内部各类成员的一种行为规范规定。
①开云kaiyun(中国)校传统是一所开云kaiyun(中国)校在较长时间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定势,它对开云kaiyun(中国)校发展的影响一般不是通过强制性的要求实现的。
②开云kaiyun(中国)校仪式是开云kaiyun(中国)校的某种固定化的活动程序和形式,它对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③开云kaiyun(中国)校规章是开云kaiyun(中国)校中的一种制度化了的行为规范,规范的对象不仅包括开云kaiyun(中国)生,也包括教职员工。
(2)开云kaiyun(中国)校制度文化对开云kaiyun(中国)生发展的影响:独特的开云kaiyun(中国)校制度文化会对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认识情感、行为习惯以至整个人格产生重要影响。
2.【答案要点】
(1)了解开云kaiyun(中国)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3)向开云kaiyun(中国)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理推理方式;
(4)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在比较中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理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
(5)鼓励开云kaiyun(中国)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3.【答案要点】
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良好态度与品德的要点为:
(1)说服教育:通过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自觉性,提高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道德品质。
(2)情感陶冶: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自然而然的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
(3)榜样示范: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好品德去影响、教育开云kaiyun(中国)生,促进更多开云kaiyun(中国)生效仿;
(4)实际锻炼:让开云kaiyun(中国)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和交往受到的实际锻炼,从而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5)赏罚要分明:对开云kaiyun(中国)生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给予的肯定评价,使开云kaiyun(中国)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扬。
(6)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以此来制约部分个体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不良行为。
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
(1)①集体主义教育;②自觉纪律教育;③民主与法制教育。
(2)①陶冶教育法;②品德修养指导法;③品德评价法。
(3)①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②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是相互促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