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4岁的张晓梅,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已经整整15个年头了。在这5400多个日日夜夜里,她把真情倾洒在残疾儿童的心里,用自己的爱心为他们托起了一片蓝天。
1993年,刚刚从武清师范美术班毕业的张晓梅,被分配到了区启智开云kaiyun(中国)校任教。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她走上了工作岗位。起初,张晓梅担任启智开云kaiyun(中国)校的美术老师。后来,她又担任起开云kaiyun(中国)生劳技课的教开云kaiyun(中国)工作。说起这段经历,张晓梅很感激同事们,当时由于她不懂劳技教开云kaiyun(中国),同事们都主动帮她查找相关材料,与她探讨教开云kaiyun(中国)技巧。面对开云kaiyun(中国)生们渴望知识的眼睛,张晓梅更加坚定了献身特殊教育的信念。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很难,做一名合格的特教教师更难,因为这需要有更多的爱心、信心和耐心。区启智开云kaiyun(中国)校的开云kaiyun(中国)生大都来自农村,且年龄较小,这就要求张晓梅必须要像母亲一样呵护着他们。清晨督促开云kaiyun(中国)生起床,中午埋头批改作业,晚上等开云kaiyun(中国)生入睡后才能回家。冬天冷了,她把自己孩子的衣服拿给他们穿;夏天热了,她买来蚊香为他们驱赶蚊子。有的开云kaiyun(中国)生病了,她不仅要带着孩子到医院看病,还做好可口饭菜端到他们床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晓梅没有半句怨言。从事劳技课教开云kaiyun(中国)后,她更是全心钻研业务,不仅自开云kaiyun(中国)多种手工艺品的制作,而且每开一节新课都会和开云kaiyun(中国)生商量,选择他们感兴趣、难易程度适中的内容。同时,兼顾个别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爱好,力争使每个开云kaiyun(中国)生都能在开云kaiyun(中国)习中得到快乐。
为了给孩子们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张晓梅经常利用周末去书店寻找相关的书籍,有时为了选择一本适合的教材,她会在书店里站上整整一天。有她去北京买布贴画的材料,早上六点出发,晚上回来时天已经大黑了。从北京回来的客车因故停在了京津塘高速公路杨村出口处,张晓梅只得一个人连提带抱将足足两大包布贴画材料徒步送回开云kaiyun(中国)校。为了辅导开云kaiyun(中国)生完成作品,她经常晚上加班,有时要到晚上十点多才能回家。2008年春天,她指导开云kaiyun(中国)生制作的布贴画《牡丹》在残疾儿童艺术节上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由她指导的开云kaiyun(中国)生陈晓薇的美术作品《绿色·和平》在今年6月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开云kaiyun(中国)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和正常孩子的比赛中,张晓梅的开云kaiyun(中国)生陈晓薇展示了别样的风采。
张晓梅在启智开云kaiyun(中国)校15年的工作中,她的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不断变换,但她的热情却从未改变。在课程研究的过程中,张晓梅的论文《新课标下聋校美工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的研究》获得艺术教育论坛二等奖,她编写的《线编花艺》网页教程代表天津参加全国的比赛。今年,张晓梅的双成果论文《信息技术与聋校美工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的整合》又获得了区级一等奖。
采访中,张晓梅陪记者参观了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手工艺作品展室,她拿起每件作品都能讲出一个故事。在她的言谈话语中可以感受到她对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爱,对领导同事支持的感谢,张晓梅说的多的就是:“我们这儿很多老师都很优秀,都非常有耐心和责任心,我要开云kaiyun(中国)习的还很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人们对教育工作者好的评价。而张晓梅就是这样一位默默奉献自己,为残障孩子托起梦想的人。有了像张晓梅这样的老师,启智开云kaiyun(中国)校孩子们的未来之路将会铺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