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教材增删说明】
国际经济法在最近五年的平均分值为16分,其考题大多相当灵活,仅仅看法条是不够的,必须认真开云kaiyun(中国)习教材中的相关理论。
与2013年相比,2014年国际经济法部分已修订完善教材为主,大纲没有新增考点。
第一章导论
基本要求:
了解: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考试内容:
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第二章国际货物买卖
公约的适用范围[适用公约的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适用的任意性我国对公约的保留(保留与撤销)]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要约承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双方的义务(卖方的义务买方的义务)☆☆风险转移(公约确定的风险转移的时间)违反合同的补救办法(卖方违反合同时适用于买方的补救办法买方违反合同时适用于卖方的补救办法适用于买卖双方的一般规定)☆☆☆
第三章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
基本要求:
了解: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的规定。
理解:提单及其他运输单证,海上货物运输保险主要险别与附加险别。
熟悉并能够运用:提单在跟单信用证机制中的作用,海运承运人的责任与免责。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
第一节汇付与托收
汇付(汇付的概念汇付的当事人汇付的种类)托收(托收的概念托收的程序托收的当事人托收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托收的种类银行的义务与免责)
第二节信用证
信用证(信用证的内容信用证的种类信用证的流转程序信用证的当事人信用证当事人之间的关系银行的责任和免责信用证欺诈及例外原则2005年《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UCP600号)☆☆☆
第五章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第六章世界贸易组织
基本要求: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框架、机构设置、决策程序等一般知识。
理解:世贸与关贸的区别与联系,服务贸易总协定。
熟悉并能够运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内容,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
考试内容:
第一节世界贸易组织概述
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制度与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法律制度的区别与联系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框架世界贸易组织的机构设置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程序中国人世承担的特殊义务
第二节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法律制度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约束关税措施数量限制的禁止与例外)服务贸易总协定[特点最惠国待遇义务具体承诺(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减让表)]☆争端解决制度(制度特点争端解决程序通过争端解决报告的方式专家组、上诉机构的职能争端类型)☆☆☆
第七章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其他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国际投资法的概念、渊源及形式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解决国家和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
第三节国际融资法
国际融资法概述(国际贷款国际证券融资国际融资租赁)国际贷款协议的种类及共同性条款国际融资担保(国际融资的信用担保国际融资的物权担保)☆
第四节国际税法
国际税法的概念及渊源国家税收管辖权及其表现形式(居民税收管辖权和居民身份的确认标准所得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和所得来源地的认定)☆国际双重征税及其解决(国际重复征税国际重叠征税)国际逃税与避税的概念我国对外签订的国际税收协定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1980年4月11日订于维也纳1988年1月1日生效)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
(2010年国际商会修订2011年1月1日起生效)
ICC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
(2006年国际商会修订2007年7月1日生效)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5年10月24日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68次会议通过2005年11月14日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法释〔2005〕13号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09年2月16日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3次会议通过?2009年2月26日公布?自2009年3月5日起施行)法释〔2009〕1号
国际商会托收统一规则
(1995年修订1996年1月1日生效国际商会(ICC)出版物第52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04年4月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
(2001年11月26日国务院令第328号公布根据2004年3月3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决定》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
(2001年11月26日国务院令第329号公布根据2004年3月3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的决定》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
(2001年11月26日国务院令第330号公布?根据2004年3月3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的决定》修订)
关于解决各国和其他国家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
(1965年3月18日订于华盛顿1966年10月14日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