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2014-04-30 16:09: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1.生产产品的有效作业时 间是指( )

  A.工人的纯工作时间

  B.工人从上班到下班之间的时间

  C.工人的准备时间、操作时间、吃饭、休息时间

  D.工人在企业逗留的全部时间

  2.在生产过程中实行劳动分工的实质是( )

  A.劳动简单化

  B.劳动专业化

  C.劳动连续化

  D.劳动个性化

  3.在生产过程中保持各工序生产能力的合适比例关系,这是生产过程的( )要求。

  A.连续性

  B.平行性

  C.协调性

  D.交叉性

  4.组织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是( )

  A.相互交叉,互为依存

  B.二者是一回事

  C.组织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补充

  D.二者没有关系

  5.“魔鬼”训练是一种( )

  A.内化型训练

  B.外化型的逆向“挫折”训练

  C.外化型体能训练

  D.外化型顺向训练

  6.以提高员工分析和决策能力、书面和口头沟通能力、人际关系技巧能力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属于( )

  A.技能培训

  B.知识传授培训(本资料由安通开云kaiyun(中国)校提供)

  C.态度转变培训

  D.工作方法改进培训

  7.从性质上讲,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培训属于( )

  A.常规教育

  B.开云kaiyun(中国)校教育

  C.继续教育

  D.基础教育

  8.绝对标准考核就是( )

  A.用同一尺度衡量所有的人

  B.用同一尺度衡量相同职务的人

  C.用不同尺度去衡量所有的人

  D.用不同尺度去衡量同一职务的人

  9.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激发人的主动精神,使其工作热情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发挥出内在潜力。这种激励形式称为( )

  A.正激励

  B.负激励

  C.内激励

  D.外激励

  10.期前激励就是在工作开始之前,公布任务指标及相应的奖惩措施。这种激励主要适用于( )

  A.工作周期长,任务不易明确的项目

  B.工作周期长,任务比较明确的项目

  C.工作周期短,任务很明确的项目

  D.工作周期短,任务不明确的项目
  11.当一个人的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需要时,通过制裁的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使其改变行为方向,这种激励是(D )

  A.内激励

  B.外激励

  C.正激励

  D.负激励

  12.津贴作为一种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手段,它分配的依据是( B)

  A.有效劳动时间的长短

  B.劳动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的优劣

  C.劳动者的技术业务水平的高低

  D.劳动者的劳动成果的大小

  13.在实行工资制度的情况下,能反映职工实际可以交换得到的商品和服务量的工资是(C )

  A.货币工资

  B.名义工资

  C.实际工资

  D.实物工资

  14.公共福利是指(B )

  A.社会要求提供的福利

  B.法律规定必须提供的福利

  C.员工要求提供的福利

  D.组织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所提供的福利

  15.在劳动过程中,防止人员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是(B )

  A.加强福利待遇

  B.改善劳动条件

  C.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D.保障劳动者权益

  1.D 2.B 3.C 4.B 5.B

  16.“目标一致理论”认为,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时,人员就不会流动。提出这一理论的是( )

  A.美国心理开云kaiyun(中国)家库克

  B.美国管理开云kaiyun(中国)家杜拉克

  C.日本开云kaiyun(中国)者中松义郎

  D.美国心理开云kaiyun(中国)家勒温

  17.美国开云kaiyun(中国)者卡兹通过对组织寿命的研究,认为组织内信息沟通水平高、获得成果多的佳组织年龄区为( )

  A.0.5年―3年

  B.1年―3.5年

  C.2年―6年

  D.1.5年―5年

  18.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养老保险类型是( )

  A.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

  B.国家统筹型社会保险

  C.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险

  D.子女抚养型养老

  19.我国《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保险待遇的领取根据职工本人失业前在企业连续工作时 间确定。连续工作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期限长为( )

  A.12个月

  B.24个月

  C.18个月

  D.30个月

  20.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每一起劳动争议实行( )即行终结的法律制度

  A.裁决

  B.二次裁决

  C.三次裁决

  D.四次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