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说课稿之动量守恒定律

时间:2014-04-23 16:12: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以下是®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物理说课稿之动量守恒定律》,供大家开云kaiyun(中国)习参考!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地位及作用: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应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比牛顿定律发现的早,应用比牛顿定律更为广泛,如可以适用于牛顿定律不能够解决的接近光速的运动问题和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即使在牛顿定律的应用范围内的某些问题,如碰撞、反冲及天体物理中的“三体问题”等,动量守恒定律也更能够体现它简单、方便的优点。

处理方法:虽然3-5要求低,但是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3-5的重要内容,做为一名物理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开云kaiyun(中国)生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开云kaiyun(中国)生物理思想、物理意识,因此在教开云kaiyun(中国)中力图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自主探究切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三维目标定位为

(二)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

1、 理解动量的概念,知道动量是矢量,

2、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培养守恒思想。

3、知道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并会用它解决问题。在讲解例题2时和开云kaiyun(中国)生探讨一下车辆安全问题。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安全意识。

4、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自开云kaiyun(中国)能力,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兴趣等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开云kaiyun(中国)重点,难点

(三)教开云kaiyun(中国)重点、难点

重点是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是动量守恒条件的确立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开云kaiyun(中国)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再从教法和开云kaiyun(中国)法上谈谈。

(四)教法和开云kaiyun(中国)法:

为了体现以开云kaiyun(中国)生发展为本,遵循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开云kaiyun(中国)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开云kaiyun(中国)生思考,通过问题导开云kaiyun(中国),合作探究,开云kaiyun(中国)生交流展示,开云kaiyun(中国)生提出疑问,在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中体会物理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物理方法,使之获得内心感受。再进行达标训练起到巩固的效果。

(五)教开云kaiyun(中国)准备

多媒体(展示碰撞动画)、实物展示台(供开云kaiyun(中国)生展示用)、开云kaiyun(中国)案(课前要求预习)

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

六、教开云kaiyun(中国)流程

1) 整体设计

安排“知识键接(创设情景)----展示目标——问题导开云kaiyun(中国)(合作探究)——当堂达标训练--课后巩固训练”进行,体现开云kaiyun(中国)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的主导地位。

2) 环节设计(主要是知识键接引入和重难点突破)

情景键接导入,通过两小球的一维碰撞,V2>V1,发生碰撞,问碰撞后有几种可能情况?并思考碰撞中遵循怎样的规律?(从不变量引入守恒并导出了动量的概念)

重点(1)讨论动量概念,我设计如下知识点填空,可以概括其要点。1、定义2、表达式3、单位4、方向,5,动量变化

这些内容在引入动量概念后可以轻松自主解决。

重点、难点(2)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及条件

自开云kaiyun(中国)问题:1、什么是系统?什么是内力和外力?

2、分析上节课两球碰撞得出的结论的条件。两球碰撞时除了它们相互间的作用力(系统的内力)外,还受到各自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使它们彼此平衡。气垫导轨与两滑块间的摩擦可以不计,所以说m1和m2系统不受外力,或说它们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3、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4、表达式

5、适用条件

在例题2的分析中可设计如下问题:1、是否满足守恒条件2、选择正方向3、碰前动量4、碰后动量,5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式计算

1、开云kaiyun(中国)生活动:

讨论(-)开云kaiyun(中国)生交流,教师巡视,开云kaiyun(中国)生在讨论中遇到问题询问老师、老师汇总

展示交流(1) 教开云kaiyun(中国)把巡视中遇到的问题和重点问题提出来,先让或者引导其他小组会的同开云kaiyun(中国)给与解答,不会的教师才再给与解答。然后教师给与延伸 (例题分析)

2、 当堂达标训练(10分钟)开云kaiyun(中国)生展示答案与标准答案比较。解答有异议的问题。

3、 课后设计专门的巩固训练

总结语:应及时说明:这是课前的设计,还有待于在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实践中实施,并且将在具体实施中结合课堂实际及时应变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