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晚8时,承载着海内外中华儿女百年梦想的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揭开了她那神秘的盖头,恢弘壮观的气势,博大精深的文化,奇妙独特的构想,多彩艳丽的场景,震撼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
北京奥运会与中国软实力
北京奥运会是当代中国的一次全球性亮相,为全球提供了一次走近中国、了解中国的机会,就像此前的奥运会为中国提供了解不同的异国文化的机会一样。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近日在《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刊发的文章指出,现在的中国让他想起黄金时期的美国和其他处于上升期的国家。这是奥运会推动全球交流的着力点,虽然从根本上来说,全球政经格局的轨迹该怎样还是怎样,并不会因为四年一次的奥运会而有所改变。
好些西方人包括媒体记者在经历北京奥运会之后感叹“中国原来是这样”,多少显示不同文化相互了解的困难。这当然不能全怪张艺谋以前拍的那些电影塑造了人们对中国的想象,更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到今天形成的一套关于中国和西方的区别的话语,已经自我满足到不需要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有更深入细致的了解,就可以选择题材做种种描述。
当然也不必指望一次运动会能扭转这种状况,因为几十年乃至两三百年来逐渐形成的有关东西方的知识、教条和陈见的改变,需要更大的力量和更长的时间。但是,北京奥运会是改变的一个转折点。
这不仅因为中国军团在这次奥运会上赢得了51块金牌,100块奖牌,首次跃居金牌榜首位,大大改变了金牌榜的次序;也不仅因为提供了高质量服务的北京奥运会,是“中国服务”的一次完美亮相,令人看到在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时代之后,世界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迎来一个物美价廉的“中国服务”时代。目前有关东西方的一套流行而教条的知识话语,为东西方知识群体所共享;这套知识话语变化的可能,一来自于西方自觉的深入了解和调整,二来自于东方以现实经验为基础的改写。北京奥运会对于重建知识话语的转折意义,更重要的地方在于,中国人将会以更强的自信,以对世界更深入的了解,来重新认识自己,重建有关东西方的知识。
宽容的能力
北京奥运会上最耀眼的明星无疑是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和美国“飞鱼”菲尔普斯,而就全球竞技体育格局而言,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中国跃居金牌榜的首位。
对于这一事件,无论中国官方,还是众多媒体,都有非常真诚的谦虚,中国人一直很清楚,自己应该在游泳和田径这些重点领域也有杰出表现,还应该在奖牌榜上也跃居首位那才叫“真牛”,而且,很清楚体育就是体育,金牌榜的排名和综合国力的国际排名之间不能划等号。周润华的广告词“我才刚上路呢”,能最恰切地形容金牌数得了第一的中国的社会心情。
好些媒体也都发现,在金牌和体育竞争问题上,现在中国社会越来越宽容了:宽容和鼓励遭遇挫折的选手,为赴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而欢呼,为带领中国运动员创造佳绩的国外教练而感激,同时为本国选手和国外选手加油,等等。
中国社会越来越宽容,与中国竞技体育的实力早已大步跃升有关。其实,对于足球、田径、游泳,体育迷们也不是不期望有好的表现,但现在经常一天就可斩获三四块金牌,甚至七八块金牌,多得让人连运动员名字都来不及记住,就是有遗憾也被大大摊薄了。既然全世界追捧奥运会,热衷于比试比试,那么,在乎自己的能力和表现,奋勇争先,以优秀杰出为荣,当然也是奥林匹克精神,而且是奥运精神的主要方面。“宽容”并不意味着不争取“更高、更快、更远”,而是说对落后者也要同样加油。如果不追求“更高、更快、更远”,如果人类不希望自己变得更优秀,奥运会也就寡淡无味了。
博尔特、菲尔普斯自然会是能力上追捧的运动员;丘索维金娜则是在情感上尊重的运动员。希望有竞争力的国家也自然会比较在乎自己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的表现:英国为百年来的成绩而举国兴奋;美国媒体也颇为在乎美国的表现和位置,比如有的改变按金牌榜排列的习惯而改为按奖牌榜排列,有的甚至以铜牌数为主要基数来排序;牙买加人为成为短跑强国而彻夜狂欢;印度人也为历首枚个人金牌而欢欣鼓舞。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在金牌榜上曾有过激烈竞争,双方都显得很在乎。这种竞争也大大提升了竞技体育的实力,美国在游泳和田径上的成绩突飞猛进,很大程度得益于此。到今天美国仍然在乎奖牌榜也容易理解,英国《卫报》在北京奥运会刚开始不久时说,美国人在奖牌榜和金牌榜上输不起,这话并非妄加揣测。
这次,中国奥运军团取得辉煌的战绩,让全球的爱国华人备受鼓舞。旅居德国的政论家关愚谦在名为《自知者英,自胜者雄》的评论开篇说,“奥运会结束了,结束得那么漂亮、那么体面、那么大气,真正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不过也有人感到这种成功还不太合乎竞技体育发展的世界潮流,因为,体育领域开发的世界潮流是彻底市场化。但从全球体育现状来看,这种对世界潮流的描述更像是在背诵教材,全然不理会今天这个世界究竟在发生什么。
从近20年英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情况看,国家加大体育投入的政策,此次收获令朝野兴奋的百年来奥运成绩,显示这一政策的生命力仍然可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英国代表团只获得一枚金牌,在奖牌榜上的排名跌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第36位。此后英国开始发行国家彩票,用彩票销售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改善体育设施,并给优秀运动员发放奖金,让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训练,不必再为生计奔波。而且英国重点发展自行车(北京奥运会8块)、帆船(4块)、赛艇(2块)等英国有传统优势的项目。这一系列措施很快见效。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英国队强势反弹,进账11金,奖牌榜排名攀升至第10名。
对于英国而言,如果不把奥运金牌榜表现当回事,事情自然另当别论。但如果当回事的话,这种因地制宜的办法,当然有其道理。
日本《每日新闻》的述评引述日本奥运代表团团长福田富昭的话说,“奥运会是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必须依靠国家政策来提升竞技实力。”文章比较了日本和韩国、英国在国家投入及奥运成绩上的差异,并指出美国体育界正考虑向政府申请更多的经费。
中国体育在部分领域利用国家力量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其道不孤,说它是一种世界潮流也未为不可。目前中国体育投入来源的多元化(包括体彩收入)、在市场开发前景有限而有传统优势的领域(如举重、体操、跳水、射击等)发挥传统体制的优势、在球类等领域开展市场化实验,自然有其成功之处。而舆论围绕中国足球体制的讨论,则显示市场化本身尚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当代中国人如何理解中国,如何理解自己,是一个有待重新思考的问题。
中国究竟能给世界提供什么
当代中国人如何理解中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出了一个重要的回答方式。
奥运会开幕式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张艺谋担纲的主创团队为展现这个作为“礼仪之邦”的古老而现代的文明国家,对于拿什么来表现“中国”,可谓费尽心思。
此次开幕式最主要的部分是对中国文明传统的表现,即使当代部分的太极拳表演等环节,仍然与传统有莫大的关系。张艺谋在开幕式后接受采访时,解释为什么主要集中于表现古代中国,他说,要寻找一个中国当代、今天的文化符号几乎很难,所以创作团队选取的是象征、浪漫的表现手法,比如用发光的人搭建一个鸟巢。
为什么找一个中国当代、今天的文化符号那么难?张艺谋的说法可谓冷暖自知,他指出,今天的世界,大家都是一家人,好像越来越接近了。也许伦敦和北京都很像,大家在生活方式、穿衣戴帽、许多文化、时尚流行上都很接近。当代的表现则是希望超越民族,形成人类共有的文化符号的表达,所以立足在当代的浪漫和写意的精神上表现某种感觉。
表现古代中国则大不一样。无论是开场的缶阵,还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群生诵读,无论是“活字印刷版”的“和”字变幻,还是“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壮丽景观,水墨卷轴、中华礼乐、飞天、长城、昆曲、瓷器等中国文化元素异彩纷呈,只怕难以全面展现。在这些元素和场景中,最核心的自然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儒家文化。
张艺谋这一创作感受,提示了今天的中国人对于“中国究竟能给世界提供什么”这类问题,可能会有何种回答,也为人们观察中国的软实力究竟何在,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发展中国软实力的问题所面临的挑战,和张艺谋的创作团队所面临的艺术挑战,从根本上说是相通的。
胡锦涛讲话考点摘要
1.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7年多不懈努力,我们终于取得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巨大成功,广泛弘扬了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大力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响彻寰球。
2.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回顾7年的奋斗历程,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能够取得成功,靠的是①改革开放30年我国持续快速增强的综合国力,靠的是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靠的是③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靠的是④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的事实再次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能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3.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办好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过程中,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开云kaiyun(中国)发展观,坚持正确理念,发挥制度优势,依靠人民群众,加强国际合作,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一,坚持贯彻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 第二,坚持发挥举国体制作用。 第三,坚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第四,坚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4.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广大奥运建设者、工作者、志愿者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勇于承担中华民族百年圆梦的光荣使命和伟大时代提供的难得机遇,大力培育和弘扬了①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②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③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④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⑤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生动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弘扬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培育的崇高精神,使之成为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5.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①要继续发展群众体育事业。 ②要继续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③要继续推进体育改革创新。
北京奥运会与中国软实力
北京奥运会是当代中国的一次全球性亮相,为全球提供了一次走近中国、了解中国的机会,就像此前的奥运会为中国提供了解不同的异国文化的机会一样。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近日在《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刊发的文章指出,现在的中国让他想起黄金时期的美国和其他处于上升期的国家。这是奥运会推动全球交流的着力点,虽然从根本上来说,全球政经格局的轨迹该怎样还是怎样,并不会因为四年一次的奥运会而有所改变。
好些西方人包括媒体记者在经历北京奥运会之后感叹“中国原来是这样”,多少显示不同文化相互了解的困难。这当然不能全怪张艺谋以前拍的那些电影塑造了人们对中国的想象,更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到今天形成的一套关于中国和西方的区别的话语,已经自我满足到不需要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有更深入细致的了解,就可以选择题材做种种描述。
当然也不必指望一次运动会能扭转这种状况,因为几十年乃至两三百年来逐渐形成的有关东西方的知识、教条和陈见的改变,需要更大的力量和更长的时间。但是,北京奥运会是改变的一个转折点。
这不仅因为中国军团在这次奥运会上赢得了51块金牌,100块奖牌,首次跃居金牌榜首位,大大改变了金牌榜的次序;也不仅因为提供了高质量服务的北京奥运会,是“中国服务”的一次完美亮相,令人看到在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时代之后,世界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迎来一个物美价廉的“中国服务”时代。目前有关东西方的一套流行而教条的知识话语,为东西方知识群体所共享;这套知识话语变化的可能,一来自于西方自觉的深入了解和调整,二来自于东方以现实经验为基础的改写。北京奥运会对于重建知识话语的转折意义,更重要的地方在于,中国人将会以更强的自信,以对世界更深入的了解,来重新认识自己,重建有关东西方的知识。
宽容的能力
北京奥运会上最耀眼的明星无疑是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和美国“飞鱼”菲尔普斯,而就全球竞技体育格局而言,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中国跃居金牌榜的首位。
对于这一事件,无论中国官方,还是众多媒体,都有非常真诚的谦虚,中国人一直很清楚,自己应该在游泳和田径这些重点领域也有杰出表现,还应该在奖牌榜上也跃居首位那才叫“真牛”,而且,很清楚体育就是体育,金牌榜的排名和综合国力的国际排名之间不能划等号。周润华的广告词“我才刚上路呢”,能最恰切地形容金牌数得了第一的中国的社会心情。
好些媒体也都发现,在金牌和体育竞争问题上,现在中国社会越来越宽容了:宽容和鼓励遭遇挫折的选手,为赴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而欢呼,为带领中国运动员创造佳绩的国外教练而感激,同时为本国选手和国外选手加油,等等。
中国社会越来越宽容,与中国竞技体育的实力早已大步跃升有关。其实,对于足球、田径、游泳,体育迷们也不是不期望有好的表现,但现在经常一天就可斩获三四块金牌,甚至七八块金牌,多得让人连运动员名字都来不及记住,就是有遗憾也被大大摊薄了。既然全世界追捧奥运会,热衷于比试比试,那么,在乎自己的能力和表现,奋勇争先,以优秀杰出为荣,当然也是奥林匹克精神,而且是奥运精神的主要方面。“宽容”并不意味着不争取“更高、更快、更远”,而是说对落后者也要同样加油。如果不追求“更高、更快、更远”,如果人类不希望自己变得更优秀,奥运会也就寡淡无味了。
博尔特、菲尔普斯自然会是能力上追捧的运动员;丘索维金娜则是在情感上尊重的运动员。希望有竞争力的国家也自然会比较在乎自己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的表现:英国为百年来的成绩而举国兴奋;美国媒体也颇为在乎美国的表现和位置,比如有的改变按金牌榜排列的习惯而改为按奖牌榜排列,有的甚至以铜牌数为主要基数来排序;牙买加人为成为短跑强国而彻夜狂欢;印度人也为历首枚个人金牌而欢欣鼓舞。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在金牌榜上曾有过激烈竞争,双方都显得很在乎。这种竞争也大大提升了竞技体育的实力,美国在游泳和田径上的成绩突飞猛进,很大程度得益于此。到今天美国仍然在乎奖牌榜也容易理解,英国《卫报》在北京奥运会刚开始不久时说,美国人在奖牌榜和金牌榜上输不起,这话并非妄加揣测。
这次,中国奥运军团取得辉煌的战绩,让全球的爱国华人备受鼓舞。旅居德国的政论家关愚谦在名为《自知者英,自胜者雄》的评论开篇说,“奥运会结束了,结束得那么漂亮、那么体面、那么大气,真正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不过也有人感到这种成功还不太合乎竞技体育发展的世界潮流,因为,体育领域开发的世界潮流是彻底市场化。但从全球体育现状来看,这种对世界潮流的描述更像是在背诵教材,全然不理会今天这个世界究竟在发生什么。
从近20年英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情况看,国家加大体育投入的政策,此次收获令朝野兴奋的百年来奥运成绩,显示这一政策的生命力仍然可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英国代表团只获得一枚金牌,在奖牌榜上的排名跌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第36位。此后英国开始发行国家彩票,用彩票销售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改善体育设施,并给优秀运动员发放奖金,让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训练,不必再为生计奔波。而且英国重点发展自行车(北京奥运会8块)、帆船(4块)、赛艇(2块)等英国有传统优势的项目。这一系列措施很快见效。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英国队强势反弹,进账11金,奖牌榜排名攀升至第10名。
对于英国而言,如果不把奥运金牌榜表现当回事,事情自然另当别论。但如果当回事的话,这种因地制宜的办法,当然有其道理。
日本《每日新闻》的述评引述日本奥运代表团团长福田富昭的话说,“奥运会是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必须依靠国家政策来提升竞技实力。”文章比较了日本和韩国、英国在国家投入及奥运成绩上的差异,并指出美国体育界正考虑向政府申请更多的经费。
中国体育在部分领域利用国家力量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其道不孤,说它是一种世界潮流也未为不可。目前中国体育投入来源的多元化(包括体彩收入)、在市场开发前景有限而有传统优势的领域(如举重、体操、跳水、射击等)发挥传统体制的优势、在球类等领域开展市场化实验,自然有其成功之处。而舆论围绕中国足球体制的讨论,则显示市场化本身尚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当代中国人如何理解中国,如何理解自己,是一个有待重新思考的问题。
中国究竟能给世界提供什么
当代中国人如何理解中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出了一个重要的回答方式。
奥运会开幕式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张艺谋担纲的主创团队为展现这个作为“礼仪之邦”的古老而现代的文明国家,对于拿什么来表现“中国”,可谓费尽心思。
此次开幕式最主要的部分是对中国文明传统的表现,即使当代部分的太极拳表演等环节,仍然与传统有莫大的关系。张艺谋在开幕式后接受采访时,解释为什么主要集中于表现古代中国,他说,要寻找一个中国当代、今天的文化符号几乎很难,所以创作团队选取的是象征、浪漫的表现手法,比如用发光的人搭建一个鸟巢。
为什么找一个中国当代、今天的文化符号那么难?张艺谋的说法可谓冷暖自知,他指出,今天的世界,大家都是一家人,好像越来越接近了。也许伦敦和北京都很像,大家在生活方式、穿衣戴帽、许多文化、时尚流行上都很接近。当代的表现则是希望超越民族,形成人类共有的文化符号的表达,所以立足在当代的浪漫和写意的精神上表现某种感觉。
表现古代中国则大不一样。无论是开场的缶阵,还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群生诵读,无论是“活字印刷版”的“和”字变幻,还是“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壮丽景观,水墨卷轴、中华礼乐、飞天、长城、昆曲、瓷器等中国文化元素异彩纷呈,只怕难以全面展现。在这些元素和场景中,最核心的自然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儒家文化。
张艺谋这一创作感受,提示了今天的中国人对于“中国究竟能给世界提供什么”这类问题,可能会有何种回答,也为人们观察中国的软实力究竟何在,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发展中国软实力的问题所面临的挑战,和张艺谋的创作团队所面临的艺术挑战,从根本上说是相通的。
胡锦涛讲话考点摘要
1.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7年多不懈努力,我们终于取得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巨大成功,广泛弘扬了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大力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响彻寰球。
2.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回顾7年的奋斗历程,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能够取得成功,靠的是①改革开放30年我国持续快速增强的综合国力,靠的是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靠的是③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靠的是④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的事实再次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能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3.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办好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过程中,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开云kaiyun(中国)发展观,坚持正确理念,发挥制度优势,依靠人民群众,加强国际合作,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一,坚持贯彻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 第二,坚持发挥举国体制作用。 第三,坚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第四,坚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4.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广大奥运建设者、工作者、志愿者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勇于承担中华民族百年圆梦的光荣使命和伟大时代提供的难得机遇,大力培育和弘扬了①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②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③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④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⑤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生动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弘扬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培育的崇高精神,使之成为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5.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①要继续发展群众体育事业。 ②要继续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③要继续推进体育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