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第一题:风景一般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泛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等。请以“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为题目,自选题材,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第二题:书信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表达方式较为灵活。可以记述见闻,诉说真情,评论时事,探讨问题,说明原委……请以¨——致×××的信”为副标题,写一封不少于500字的信。自主立意,自拟正标题。文中不能出现收信人和写信人的真实姓名
佳作展示:
留在心底的风景(3)
又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天空中又出现了五彩的风筝,望着它们,我搜着脑海中的零星碎片,眼前打开的天幕,放映着留在心底的风景。
6岁了,奶奶送给我一个大风筝,看着其他小朋友都被爸爸妈妈抱着,手捧着一个个大风筝去实现自己的飞翔梦,我也撒娇地缠着爸爸放风筝,却不丁换来一句"没长眼睛啊?没看到我正忙吗?滚一边去!"我难过极了, 屈极了,一边哭,一边独自走到一旁的空地。
看着小伙伴们和他们的爸爸妈妈灿烂的笑脸,我停止了哭泣。来吧,让我也享受一下这快乐的滋味吧!于是,我拿着风筝线狂奔,看着风筝从地上层慢跃过我的头顶,我自豪极了---不料被脚下的一块小石子绊倒---鲜血、翻着的皮肉混着泥沙,既疼痛又难看。我不觉哭了起来。现在想来,那时的情形无论是谁看到或许都会生出些怜惜之情来吧?
8岁了,我上了小开云kaiyun(中国)。老师说下次活动课让我们放风筝!我又兴奋又害怕----会有小朋友和我一起放吗?如果又是我一个人,那该多丢人啊!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干脆先跟同开云kaiyun(中国)叶叶约好,让她陪我一起放风筝。
盼呀盼,终于盼到了活动课!当我拿着风筝去找叶叶时,怎么也没料到她早已和另一个女生一起走了!
我快快地来到她面前请求她和我一起放风筝。
"哼,你的风筝那么难看,我才不要和你一起呢!"叶叶一脸的不屑。
幼小的我,脑海里还不曾有"羞愧"一词,但那时的情景或许只有"羞愧" 才能准确传达吧----我的风筝很小,上面只凌乱地涂着三条单调的颜色,远不及她们手中的猫头鹰风筝来得好看。算了,不要再在这里丢人了,还是走吧!没有她,我的风筝一样能飞得很高,尽管我只是一个人。这个时候,自我安慰似乎是我的出路。
我努力地希望自己的风筝飞得高些,再高些。可是,任我怎么努力,它都只在半空中盘旋一会儿便栽向地面。它是不是也感觉自己长得难看,不想跟天上的"天仙"们争宠?
10岁了,春天的芬芳气息和悦耳的鸟啼吸引着我。我仍旧一个人拿着风筝奔向大自然的怀抱。今天的风,和照而温柔----或许,上天也会眷顾执 著的女孩吧?我终于在这里帮助风筝实现了飞翔的梦,它在高高的天空望着我---小,却极可爱。远方会不会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是谁放的风筝 啊?飞得好高!"
正遐想之际,忽听见来自手心极细微的绳子绷断的声音,手里攥着的风筝线顿时失去了一切力量。抬起头了,看见它飘飘然地离我而去一一
我终于把它送上了蓝天了!我惊呼。
今天,我早已如我的风筝一样,在心灵的天空里,和许许多多朋友们一起 飞得很高很高,但那片来自心灵空间的美丽风景,却灵动地镑刻在我心底的 幕墙之上……
满分理由:
这是一篇运用小说技法创作的富有童话色彩的考场佳作,考生选取一与成长相关的话题来诠释"风景",写得非常感人。
首先是能以一个独特的视角立意,使所写内容与命题意图不谋而合。
成长为主要意旨来演绎"留在心底的风景"这个题目,使情感在"我"的
独白中得以巧妙释放,形象地剖析了成长路上应该如何释放孤僻心理的深刻 命题。
其次是借明晰的线嗦体现构思的新巧O文章叙事的线索非常明晰,既有 6岁"、"
8岁"、"10岁"等构成的时间线索,也有以"风筝"这一媒介巧妙串 联的心路历程。但"风筝"又仅是联系故事和人物情感的诗意媒介,在"孤 独"的自我锤炼之中不断地走向成熟,才是考生发自心底的倾诉。
第三是以首尾巧妙的点题呼应来体现文章结构严谨的O文章以"留在心 底的风景"起,又以"那片来自心灵空间的美丽风景"收,前者点题,后者既点 题又点睛,全文结构严谨而又清新自然。
留在心底的风景(4)
外婆家屋后有一片田野,一到初夏,放眼望去,即将成熟的油菜地里仍星星点点地点缀着些菜花,拙朴的花香与清芬的泥土气息招来阵阵蜂蝶,好一派令人沉醉的田园生机!
小小的我疯狂地爱上了外婆家,隔三差五便嚷着让爸爸妈妈带自己去----那片土地也仿佛因此充满了欢笑,我知道,那都是因为这里有了我和小伙伴们纯净如水的童真。
阳光那么灿烂,我的心海里处处都溢满了朗朗的欢笑。跨过一座小桥,绕过一个园子,穿过一条小路----那里有一群可爱的天使在等着我!
夏的夜晚美丽而安详,知了早已停住了他们的喧嚷,清风拂过脸颊后,调皮地在我的发际嬉戏。
我们成群结队地说笑着来到这片令人神往的田野,找块干净的草地围坐成一圈儿,坐在中心位置的我,不知道小伙伴们今天又会以怎样的"新花样" 来迎接我这的"客人"我只知道他们制造的每一个惊喜都会让小小的 我感动好些日子。
"蒙住草的眼睛吧!"一个小伙伴高喊着。
"草,拉钩钩,不许看哦!"另一个小伙伴钩住我的小指,还没等我发话呢,"拉钩儿,上吊,一百年不许看,看就是小狗。"然后嚷嚷着用满是灰土的小手蒙住了我的双眼。
当蒙住眼的手轻轻放下时,我惊喜地发现眼前一片闪亮:数不清的萤火虫儿环绕在我们身旁,往日里熟悉的田野仿佛一个银色的舞台!萤火虫闪动着它们的光辉,晶晶亮的荧光犹如天上的星星,我仿佛就坐在银河之中,随手都能摘到别人摘不到的星斗!
不禁想起一旁的青青曾经跟我讲过的故事:就在白蛇娘娘将要离开多情的许仙的时候,许仙轻轻摇动树校,摇出无数闪着银光的萤火虫儿,它们用自己的光亮映照着白蛇娘娘,就这样,许仙留住了貌美如花的白蛇娘娘。可爱的小伙伴哟,你们是不是也想用这样的方式留住草呢?
我们还把萤火虫捉起来装进透明的塑料袋,舞动着这些闪亮的精灵,让它们带给自己成群而密集的快乐!
但我们决不伤害他们,玩累了回到家,到爸爸妈妈面前好好炫耀一番之后才肯放过这些可爱的精灵。
那个用萤火绘写的风景,就那样定格在我人生的荧幕;小伙伴用萤火写就的别样故事,还会在那个银色的舞台上重演么?
满分理由:
寓意深刻,俗中见奇。文章以童年素材写作原本极易落入俗套,但考生从景物事件中捕捉理趣的能力非常强,敏锐地通过篇未"还会在那个银色的舞台上重演么"一句使主题自然得以升华,将童年远逝、天真难再的失落与感慨之情表现得极为深刻。
虚实结合,自然亲切。将写实和想象结合起来描写,如,以"数不清的萤 火虫儿环绕在我们身旁"写实,以"仿佛一个银色的舞台"、"天上的星星"等 浪漫想象写虚;写人能做到一语传神,如,"嚷嚷着用满是灰土的小手蒙住了 我的双眼"一句中,既绘声一一"嚷嚷",又绘色---"满是灰土",更有"蒙住"双眼的动作,以俭省的用语表达丰富而真切的感情。
灵动绘写,情感真挚。这一点在对话描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考生将每一句对话都作了精心的设计,"拉钩钩"、"不许看哦"、"看就是小狗"等语句 都充满了天真的童趣,值得细细品味。
做真实的自我
——致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一直都没有提笔跟您谈过什么,作为您的女儿,我元法不深深自责。
这段时间,我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年华就好像门前流水,就那样匆匆地指缝间悄然逝去,怎么也抓不住,望着天空中镖纱虚幻的云彩,我经常这样问自己:人生是否也如这流云一般不切实际呢?什么才叫做真啊?
妈妈,在您的眼里,我是个疯疯癫癫的孩子,可是,您知道么,您深爱的疯丫头其实只是用这样的"疯癫"来掩饰内心的恐慌!
"真不知道你在想些什么。"这既是我从您的口中,也是我从朋友们口中听到的多的一句话。是啊,课余时间,我就没有停止过跟身边的同开云kaiyun(中国)打闹,只是,我却从来不愿意把心里话向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诉说,我无数遍地拷问自己:这是为什么?
一个遥远的声音告诉我:我怕,我怕这纷扰的世界!
真的不知道下面这句话会给您带来多大的伤害,妈妈,您和爸爸在物质上给我的关怀可以细致到读秒,可是,我们的心灵交流却几近于零。所以,知道我心思的,其实只有我自己。
或许就是这样的日积月累吧?不知从哪一刻起,我开始觉得世间的人其实都是戴着一副虚假的面具活着的,于是,别人对我好我也觉得是别有用心; 于是,我开始伪装自己,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忘记了什么是真,甚至不知道自己初的模样了。
在您和同开云kaiyun(中国)们眼里,我始终都是个活泼开朗成绩优异的女孩儿。只是,面对潮水般的赞扬在巨大光环的笼罩之下我变得越来越麻木了。"我快乐吗?"我问自己。不,我只是在恐慌的脸孔上戴上了一层伪善的面具!
还记得那一天吗,亲爱的妈妈?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一向风风火火的您似乎看出了我的异样,于是,在悉心而又旁敲侧击的寒喧后,您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男孩总是怀疑别人的行为和言语,邻居家的老人 向他提出在圣诞节送给孤苦女孩凯蒂一样礼物,他虽然很快就同意了,也信守诺言将礼物交给了老人,但他却一直在猜疑:老人会不会将这功德据为己有?终于他遇到女孩凯蒂,当女孩说是老人送的礼物时,男孩更加确信自己
的猜疑,于是接着问"她有没有说是谁送你的?" "是一位善良的天使!"凯蒂扬起她那充满幸福的小脸说D男孩愣住了一一原来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是一 位天使啊!
妈妈,你觉察到了吗?听完故事的时候,我偷偷地拭去了满眼的泪水。
是啊,为什么要一直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身边的人呢?为什么要愚蠢地用面具去装饰自己呢?
我很庆幸,在人生的第十四个暖冬,我终于明白了"真"的含义,只有以原始的姿态去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毫不掩饰,毫无猜忌,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感谢您, 亲爱的妈妈,昨天,是您给了我美貌与智慧,今天,还是您,让我明白了生命之美。
窗外的阳光温柔地透射进来,在我的周围形成橙色的光晕,我想象着您读女儿来信时感动的笑意,心底里涌起无限的温情......
祝您永远快乐,妈妈。
您的女儿 ×年×月×日
满分理由:
这是一篇以沟通为主题的考场高分佳作,考生选取"妈妈"为倾诉对象,将自己对"真"的认识过程表达得极为细腻动情。
通过强势铺垫突出主题。文章篇幅不长,但考生为突出主题作了如下铺垫:先是以自述的方式展示了一个看似不真诚的"我",随着心路的不断推进,我们慢慢地读出了我的"不真"之中也有"妈妈"的责任,这一切其实都在在为文末所营造的和谐的母女交流氛围作铺垫。因此,书信选取这样的切入 点写作,目的不仅仅在于写"真"本身,更是为了启发人们思考:该用怎样的 方式去缩小"代沟"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关爱下一代的心理成长?这样的立 意顺应了时代特点,也抓住了时代的脉搏。
通过综合表达抒发真情。考生没有因为书信这一特媒格式捆绑住手脚,文章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故事叙述、景物烘托等表现方式,这一切均能 与"母女"之间的倾心交流和谐一致,文风清新,文脉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