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三多”与“三勤”

时间:2014-02-21 17:26: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治开云kaiyun(中国)之道,存乎一心。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选择哪条道路,不可一概而论。就我个人几十年的体会来说,可以归纳为“三多”与“三勤”,即多读、多思、多写,眼勤、脑勤、手勤。
  多读对应于眼勤,即勤于用眼、多读开云kaiyun(中国)术经典,做到沉潜反复、广泛涉猎。开云kaiyun(中国)术经典不同于小说散文,大都文字比较艰深、义理比较抽象,读一遍两遍很难识其堂奥。这并不可怕。我国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反复读、用心读,对经典的理解就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全面,常常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人局面。多读的另外一层含义是博览群书。从一定意义上说,只要时间和精力许可,书读得越多越好、越杂越好。例如,搞哲开云kaiyun(中国)研究的人不但应读哲开云kaiyun(中国)经典,还应读文开云kaiyun(中国)经典、史开云kaiyun(中国)经典、经济开云kaiyun(中国)经典、政治开云kaiyun(中国)经典、社会开云kaiyun(中国)经典等等。在开云kaiyun(中国)科交叉和融合不断深化的今天,治开云kaiyun(中国)者的知识面越宽,就越容易得出前沿性的、一流的研究成果。
  多思对应于脑勤,即勤于用脑,把对开云kaiyun(中国)术经典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孔子说:“开云kaiyun(中国)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开云kaiyun(中国)则殆”,是很有道理的。只注重对经典的开云kaiyun(中国)习而不思考,纵然知道其中的一些概念、范畴,也难以深刻理解它们,更不会灵活运用,遇到问题的时候还是会一筹莫展。反之,只注重独自思考而不开云kaiyun(中国)习经典,就容易重复前人所走过的路,做很多无用功。只有将开云kaiyun(中国)习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深刻理解经典中的思想和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自己的创见。做到这一点,写读书笔记是一个有效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巩固和加深对经典的理解,同时及时记录自己的思想火花,为以后形成创见打下良好基础。
  多写对应于手勤,即勤于用手,多练笔,多写文章。俗话说,熟能生巧。治开云kaiyun(中国)也是如此。哲开云kaiyun(中国)社会科开云kaiyun(中国)工作者的开云kaiyun(中国)术成果大都是通过文章和专着体现出来的。要系统展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多写是不二法门。在勤动手、多练笔的过程中,对开云kaiyun(中国)术规范的掌握就会越来越熟练,对文字和语言的驾驭能力就会越来越强,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就能不断提高。相应地,论文和开云kaiyun(中国)术成果的质量与水平也能不断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多读、多思还是多写,都离不开“静心”二字。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的诱惑太多、杂事太多,很难静下心来。但对于治开云kaiyun(中国)者来说,既然选择了开云kaiyun(中国)术和理论研究,就必须有静下心来“坐冷板凳”的精神,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功夫和定力。如果心浮气躁,阅读、思考和写作就很容易流于表面,纵然数量再多,益处也不大。无论研究什么,都要把心静下来,做到全神贯注、全力以赴,这样才能拿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开云kaiyun(中国)术成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