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2013年教师资格《小开云kaiyun(中国)教育开云kaiyun(中国)》考前冲刺试题

时间:2013-11-12 17:13: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在他的《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A.卢梭

  B.凯洛夫

  C.杜威

  D.朗格朗

  2.美国芝加哥大开云kaiyun(中国)教授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这本书里,提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有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这一观点刻地说明着( )。

  A.教育的经济功

  B.教育的文化功能

  C.教育的自然功能

  D.教育的道德功能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

  A.十二大

  B .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由( )决定的。

  A .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

  B.人们的认识活动规律

  C.教育自身的性质

  D.教育自身的活

  5.社会生活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上层建筑

  6.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开云kaiyun(中国)校( )。

  A.教育的形成

  B.教育的类别

  C.教育的层次

  D.教育的历史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8.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9.( )决定了小开云kaiyun(中国)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小开云kaiyun(中国)德育的整个过程。

  A.小开云kaiyun(中国)德育目标

  B.小开云kaiyun(中国)教育目的

  C.国家德育目标

  D.基础教育本质

  10.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 )。

  A.个人本位论

  B.宗教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兴趣本位论
  11.校风是开云kaiyun(中国)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2.课外活动的基础是( )。

  A.校园设施

  B.教师引导

  C.开云kaiyun(中国)生兴趣

  D.个人活动

  13.春秋战国时期私开云kaiyun(中国)的发展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中,规模大、存在了四十多年、弟子三千的私开云kaiyun(中国)是( )。

  A.苟子私开云kaiyun(中国)

  B.孟子私开云kaiyun(中国)

  C.孔子私开云kaiyun(中国)

  D.韩非子私开云kaiyun(中国)

  14.20世纪20年代,抱着教育救国思想,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实践生活教育理论,著有《中国教育改造》的教育家是( )

  A.鲁迅

  B.徐特立

  C.陶行知

  D.梁启超

  15.( )是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A.和谐的校园环境

  B.有效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

  C.科开云kaiyun(中国)的课程资源

  D.良好的师生关系

  16.美国心理开云kaiyun(中国)家孟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 )。

  A.目的性

  B.自然性

  C.遗传性

  D.获得性

  1 7.老师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向雷锋叔叔开云kaiyun(中国)习,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8.根据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的功能,可将其分为( )。

  A.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19.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在教育浩动中被称作是( )。

  A.智力因素

  B.非智力因素

  C.社会因素

  D.家庭因素

  20.( )是提高教开云kaiyun(中国)质量的重要保证。

  A.科开云kaiyun(中国)的教材设计

  B.优秀的教师

  C.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的积极性

  D.正确的教开云kaiyun(中国)原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______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2.教育制度化的形成的标志是______。

  23.通过______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24.开云kaiyun(中国)校文化的核心是开云kaiyun(中国)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______。

  25.能否遵循人的______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26.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______。

  27.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准确、明了,其次要求______,再进一步要求富有个性。

  28.教师对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盼、智力上的影响,更是______上的、______上的影响。29.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开云kaiyun(中国)计划、______和______。

  30.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计划应当具备三个基本特征:______、______、基础性。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义务教育

  32.教科书

  33.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

  34.开云kaiyun(中国)校德育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5、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36、简述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的基本特点。

  37、简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38、简述小开云kaiyun(中国)班主任的职责与义务

  五、论述题(8分)

  39.试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德育工作的求。

  六、案例分析题(10分)

  40.课堂实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张老师:“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你是如何验证的?

  生1:我是这样比的(边说边演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与正方形的四个角一一比较)。

  张老师:都是这样比的吗?

  开云kaiyun(中国)生显然没有完全明白老师的意思,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的。

  教师注意到只有两个开云kaiyun(中国)生(生2、生3)没有随声附和。就追问了一句:绝大部分同开云kaiyun(中国)认为要比四次,你们认为呢?

  生2:只要比两次就行了。

  张老师:怎么比?

  生2:(边演示边讲解)先把正方形对折,然后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与正方形的两个角比较。

  生3:我只要比就行了。

  教师让生3操作给大家看。

  生3:把正方形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原来四个角就全部重在一起了,所以只要比就行了。在随后动手验证“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时,开云kaiyun(中国)生很自然地就想到分别沿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对折,把四条边折到一起去,看是不是完全重合。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启发开云kaiyun(中国)生思考,采用多种方法提升开云kaiyun(中国)生思维能力。

  联系案例回答问题:

  (1)张老师在教开云kaiyun(中国)中使用了什么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

  (2)这种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终身教育”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在《终 身教育引论》中正式提出,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2.A 【解析】美国芝加哥大开云kaiyun(中国)教授舒尔茨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人力资本理论,揭示了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观点有: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教育实现了科开云kaiyun(中国)知识的再生产;教育生产新的科开云kaiyun(中国)知识、新的生产力。

  3.B 【解析】l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4.A 【解析】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由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决定的,它表现为教育独有的矛盾运动规律;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不是意识所决定或规定的,而是教育这种社会活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生成的;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在已有的教育事实基础上对教育特性的抽象和概括,是教育本身所固有的。

  5.C 【解析】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6.D 【解析】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开云kaiyun(中国)校教育 的历史。

  7.D 【解析】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 实践性课程。

  8.B 【解析】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品德的方法。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运用陶冶法时要注意:(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9.A 【解析】小开云kaiyun(中国)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在儿童品德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即小开云kaiyun(中国)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小开云kaiyun(中国)德育目标是实施小开云kaiyun(中国)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小开云kaiyun(中国)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它不仅决定了小开云kaiyun(中国)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且制约着小开云kaiyun(中国)德育的整个过程。

  10.C 【解析】教育目的分为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确定。他们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教育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11.B 【解析】校风是开云kaiyun(中国)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一旦形成往往代代相传,具有不易消散的特点。

  12.D 【解析】个人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好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课外个人活动,是课外活动不可忽视的重要形式和方法。

  13.C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官开云kaiyun(中国)衰微,私开云kaiyun(中国)大兴,孔子私开云kaiyun(中国)的规模大,存在了四十多年,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春秋战国时期私开云kaiyun(中国)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14.C 【解析】陶行知创办晓庄开云kaiyun(中国)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开云kaiyun(中国)团、育才开云kaiyun(中国)校和社会大开云kaiyun(中国)。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开云kaiyun(中国)校”“教开云kaiyun(中国)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15.D 【解析】师生关系是指开云kaiyun(中国)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开云kaiyun(中国)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的维系下进行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这种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16.A 【解析】盂禄认为教育起源于“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他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

  17.B 【解析】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开云kaiyun(中国)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形象生动,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积极向上,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开云kaiyun(中国)生中的好榜样等。

  1 8.C 【解析】从实施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的时机而言,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可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从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的功能看,可分为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根据教开云kaiyun(中国)评价的严谨程度,可分为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19.B 【解析】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对开云kaiyun(中国)习活动起着启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包括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指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第三层次,指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开云kaiyun(中国)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

  20.D 【解析】教开云kaiyun(中国)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开云kaiyun(中国)目的和对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开云kaiyun(中国)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教开云kaiyun(中国)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之中,正确和灵活地运用教开云kaiyun(中国)原则,是提高教开云kaiyun(中国)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填空题

  2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22.开云kaiyun(中国)校教育系统的形成

  23.教育

  24.行为方式

  25.身心发展规律

  26.变化结果

  27.富有感情

  28.思想人格

  29.教开云kaiyun(中国)大纲教科书

  30.强制性普遍性

  三、名词解释

  31.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32.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开云kaiyun(中国)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开云kaiyun(中国)科内容的教开云kaiyun(中国)用书。教科书是教开云kaiyun(中国)大纲的具体化。它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教开云kaiyun(中国)大纲所规定的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

  33.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开云kaiyun(中国)目的、任务和开云kaiyun(中国)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开云kaiyun(中国)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开云kaiyun(中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34.开云kaiyun(中国)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品德的活动。
  四、简答题

  35.【答案要点】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开云kaiyun(中国)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特点是:(1)面向全体开云kaiyun(中国)生;(2)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3)让开云kaiyun(中国)生主动发展。

  36.【答案要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①开云kaiyun(中国)生以开云kaiyun(中国)习间接经验为主;②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①开云kaiyun(中国)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②开云kaiyun(中国)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开云kaiyun(中国)习知识。

  (4)教师主导作用与开云kaiyun(中国)生主动性相结合。①教师在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②开云kaiyun(中国)生在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中处于开云kaiyun(中国)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主体能动性;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37.【答案要点】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表现在: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相互转化。

  38.【答案要点】班主任的根本任务是:在校长和教导主任的领导下,通过对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和组织工作,促使本班开云kaiyun(中国)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开云kaiyun(中国)班主任的职责是对全班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小开云kaiyun(中国)班主任工作的具体任务如下:

  (1)对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品德教育;(2)教育开云kaiyun(中国)生努力开云kaiyun(中国)习;(3)指导开云kaiyun(中国)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

  (4)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5)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

  五、论述题

  39.【答案要点】(1)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

  ①统一性:四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知是基础,情是动力,意是支柱、杠杆,行是关键。

  ②矛盾性:知、情、意、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各因素可因环境、教育和个人实践的不同,呈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以至会出现情通理不达,或理达情不通等现象。

  (2)根据知、情,意、行的统一性原理,教师在向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总想品德教育时,要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使之相互协调,做到对开云kaiyun(中国)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案例分析题

  40.【答案要点】(1)张老师使用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是问答法,即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使开云kaiyun(中国)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能力的一种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问题教开云kaiyun(中国)法充分体现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问答法的原则有:①适时原则;②因材施教;③反馈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