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务员考试-备考方案 |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行测辅导 | 申论辅导 |
1、我们今天的劳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得到今天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而付出的劳动;一部分是为未来的发展而预先支付的劳动。当这两部分的比例前者大于后者时,说明我们的劳动尚处在较低级阶段;而后者远大于前者时,则说明我们的劳动层次得到了很大提高。因此,只有通过社会发展进步,提高人们的效率和层次,才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彻底解放。
对上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劳动的目的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B. 劳动有助于人类的自身解放
C. 劳动层次的提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D. 劳动层次的提高有待于改善劳动的环境
2、当一个高压峰遭遇一个低压峰时,通常会发生降水。气象开云kaiyun(中国)家通过测量两个相向移动的峰的速度,可确定它们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相遇,借此来预测降水。据此可知( )。
A. 气象开云kaiyun(中国)家的职责是预测降水
B. 低压峰总是向着高压峰方向移动
C. 降水不一定需要低压峰的出现
D. 某些降水的预测是基于高、低压峰的一般反应
3、现代逻辑是以19世纪中期粗线的数理逻辑为起点的,它使用特别符号和形式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演绎推理及逻辑规律,是传统形式逻辑的直接延续和( )。
A. 延伸
B. 变革
C. 发展
D. 变化
4、绝不要假意装着孩子可以由其他东西替代,就如同绝不要假意装着你没有得到的东西是不值得获取的一样。
你没有得到的东西值不值得获取?( )
A. 不知道
B. 值得
C. 假装不值得
D. 假装值得
5、医开云kaiyun(中国)家们 药补、食补 的中医理论研制新药,以缓解风湿病人的症状,减轻他们的痛苦。
A. 应用 齐头并进
B. 采用 齐头并进
C. 应用 双管齐下
D. 采用 双管齐下
6、网络不只发现问题,有时它还扮演了解决问题的线索提供者和监督者的角色。相对于各种监督管理的机制,网络的监督能力已经超出了超前的态势。似乎许多问题的端倪,总是先暴露在网络之上,然后才会被深究,继而解决处理。对此,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网络的监督固然在目前发挥了显著作用,但这绝不是一个法治社会下正常的监督问责途径,也不应当成为一种主流的监督方式。如何充分发挥原有监督机制的应有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法制社会不能主要依靠网络进行有效监督
B. 网络相对于其他监督机制具有更为超前的监管能力
C. 网络监督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D. 当今社会的一条重要监督途径是网络监督
7、春天,雌蛾会发出一种气味,能将远在几百米外活动的雄蛾吸引过来。科开云kaiyun(中国)家们析取了这一气味物质,用此来 雄蛾对雌蛾的追踪,并诱使它们飞进所设的捕网。这是一种 害虫的有效的新方法。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
A. 监测 控制
B. 阻止 防治
C. 促成 捕捉
D. 扰乱 消灭
8、借鉴国外现代化管理经验,是发展智力经济,开发本国智力资源的有效_____。( )
A. 途径
B. 方法
C. 方式
D. 手段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甲: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开云kaiyun(中国)习》1941 年 5 月 19 日)
乙:只要我们更多地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开云kaiyun(中国),一句话,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少犯主观主义错误,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是一定能够达到目的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55 年 3 月 21 日)
丙: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 年 1 月 18 日—2 月 21 日)
丁: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开云kaiyun(中国),靠科开云kaiyun(中国)才有希望。(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 年 1 月 18 日—2 月 21 日)
戊: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 年 1 月 18 日—2 月 21 日)
己:中国搞社会主义,强调要有中国的特色。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正是根据这样的思想,力求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邓小平《怎样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1987年3月27日)
9、甲段中“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中的“这样”指的是( )。
A. 有的放矢的态度
B. 实事求是的态度
C. 从实际出发,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行动的向导
D. 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10、对文中重点语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段中“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与乙段“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所指内容相同
B. “实事求是”中的“实事”在甲段指“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在己段中则指“中国的国情”
C. “实事求是”中的“求”与戊段中的“加工”语意相同
D. “实事求是”中的“是”,即规律性,即戊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中的“真理”
11、对文中部分语句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条件关系复句
B. “要提倡科开云kaiyun(中国),靠科开云kaiyun(中国)才有希望”是并列关系复句
C. “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是转折关系复句
D. “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是转折关系复句
12、根据文章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论述,在邓小平理论中发展为“反对本本主义”的思想
B. 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是一脉相承的
C. 由两位领导人的论述可知:科开云kaiyun(中国)发展观的思想由来已久,纵贯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直到改革开放时期
D. 两位领导人的论述都使用了严谨科开云kaiyun(中国)的书面语和生动活泼的口语
13、民族主义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国内外开云kaiyun(中国)术界至今也没有一个可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民族主义的界定。现代民族观念和现代民族主义都发源于西方。在西方向东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扩张中,东方国家整合与弘扬自身的民族传统与民族文化并吸取西方现代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历史经验和理论观念,将来自西方的思想意识和本土的精神传统结合起来,逐步唤起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发起了反对西方统治和掠夺的民族主义运动,从而缔造了一个不同于传统东方世界的全新的东方。
下列观点不能直接从以上文字中推出的是( )。
A. 东西方的民族主义都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
B. 东方民族主义在其形成过程中吸取了西方现代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历史经验和理论观念
C. 东方民族主义建立在东方民族意识觉醒的基础上
D. 东方民族主义是反对西方统治和掠夺的民族运动
14、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呢?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开云kaiyun(中国)说都会。
A. 迎刃而解
B. 不攻自破
C. 烟消云散
D. 销声匿迹
15、社会生活中的消费市场是体现市场理念的重要领域之一。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是厂家、商家毋庸讳言的责任,客户至上也是一种无可置疑的营销理念,但“客户是上帝”确是一种普遍的偏见。因为消费者与消费提供者之间一方付出了金钱,另一方提供了相应的产品,或者说一方提供了服务,另一方当然要付出等值的带价。从本质上说,这里面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 论述“客户是上帝”的观念有其产生的背景和局限
B. 介绍新的消费理念比“客户是上帝”更具合理性
C. 说明人们生活中习惯性的消费观念并非都是正确的
D. 强调消费者与厂家、商家是平等的交易关系
1.正确答案是 C
来源 2005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93题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只有通过……彻底解放”句可知劳动层次的提高,人们效率的提高可以实现人类自身的彻底解放,所以劳动层次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
A项表述错误,材料中提到劳动的“一部分”是为了生存,并不是全部;B项偷换概念,不是“劳动”有助于,而是“劳动层次的提高”有助于人类的自身解放;D项“改善劳动环境”材料中没有提到。
故正确答案为C。
2.正确答案是 D
来源 200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7题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阅读文段,可知气象开云kaiyun(中国)家是通过观察高压峰和低压锋相向移动来预测降水,且这种预测不一定完全准确,所以D项的表述正确。
文段并没有提及气象开云kaiyun(中国)家的职责,A不正确;B项表述没有根据,文段仅提到二者相遇,未说移动方向;出现降水,需要高压峰和低压峰相遇,C项表述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
3.正确答案是 C
来源 2009年山西省党群机关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28题
考点 实词填空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语境搭配。
A项“延伸“表示延长;扩大宽度、大小、范围延伸,与”延续“同义,选此项会显得赘余。
B项”变革“指对本质的改变(多指制度、法度而言),与”直接延续“不符。
D项”变化“指事物产生新的状况可以是好也可以是坏。放在这里太过笼统。
而C项”发展“侧重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4.正确答案是 B
来源 200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18题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绝不要假意装着孩子可以由其他东西替代”即“孩子不可以由其他东西替代”,所以“绝不要假意装着你没有得到的东西是不值得获取的”的意思就是“没有得到的东西不是不值得获取的”,双重否定表肯定,即“没有得到的东西是值得获取的”。故正确答案为B。
5.正确答案是 C
来源 2012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21题
考点 混搭填空
解析 此题考查实词与成语混搭填空。
第一空中,“应用”常与理论、技术等搭配;“采用”常与方法等搭配。此处应选“应用”,排除B、D。第二空中,“齐头并进”指几个事情或多方面同时进行或不分先后的同时进行;“双管齐下”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双管齐下”所包含的两种方法同时使用的意思与句中药补、食补兼顾的中医理论更相符。故正确答案为C。
6.正确答案是 A
来源 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21题
考点 隐含主旨题
解析 根据提问方式可知考查隐含主旨。由总结词“对此”引出材料的主旨句“网络的监督固然在目前发挥了显著作用,但这绝不是一个法治社会下正常的监督问责途径,也不应当成为一种主流的监督方式”,即法制社会不能主要依靠网络进行有效监督,A正确。
B项偷换概念,将“超前的态势”偷换成“超前的监督能力”。C项在材料中未提及。由材料中的“固然……但……也……”可知,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7.正确答案是 D
来源 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38题
考点 实词填空
解析 此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
根据原意,科开云kaiyun(中国)家使用的方法是增加一个类似雌蛾的捕网,来诱捕雄性飞蛾。而这个网不会“阻止”雄蛾,只会“扰乱”它对雌蛾的追踪。科开云kaiyun(中国)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害虫,而不是“控制”、“防治”、“捕捉”害虫。
故正确答案为D。
8.正确答案是 A
来源 200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18题
考点 实词填空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语境佳选择。
选项中四个词语的共同点是都可以用来表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手段”含有一定的技巧,“方式”着重于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方法”单指办法;而“途径”带有采取什么办法的意思,通常用来形容解决问题所经由的路径或渠道,较为书面化。根据题干的语体色彩,选择“途径”为恰当。
故正确答案为A。
9.正确答案是 C
来源 200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甲级)第29题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属于代词指代题,一般遵循就近寻找的原则。回到原文寻找,“这样”应指代上文中提到的“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D项体现了这个意思。A、B项原文没有提到,D项说法太过片面,故正确答案为C。
10.正确答案是 A
来源 200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甲级)第30题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根据文段提出的年代不同可以推测出,甲段中“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主要指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而乙段中“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不但指国内的革命工作,而且指社会主义建设,所以,两者所指内容不同,A项说法错误。B项中甲段中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在甲段中指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在己段中的“实事”指“中国实际”,即中国的国情,正确。“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戊段中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是指要把“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拿来研究,与“求”意思相同,C项正确。“实事求是”中的“是”指即规律性,戊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中的“真理”指事务之间存在的客观规律,两者意思相同,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11.正确答案是 D
来源 200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甲级)第31题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是语句理解题。
A项“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单句,不是复句,故A项错误;B项“要提倡科开云kaiyun(中国),靠科开云kaiyun(中国)才有希望”是因果关系复句,原因在后,故B项错误;C项“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是选择关系复句,故C项错误。D项中的“并”和“就”表转折,故正确答案为D。
12.正确答案是 B
来源 200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甲级)第32题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推断题。
根据所给材料,(甲):“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戊):“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可知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是一脉相承的,故B正确,A错误。C项说法错误,上述论述并未体现出“科开云kaiyun(中国)发展观”的思想。D项说法错误,“生动活泼的口语”并没有看到。
故正确答案为B。
13.正确答案是 A
来源 200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16题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本题是细节判断题。
材料中论述的是民族主义这个概念和东方民族主义的特点,并没有提及东西方民族主义概念产生的时间,所以不能推出A项,选A。
B项由原文“东方国家整合与弘扬……理论观念”可推出;C项由原文“逐步唤起了民族意识……全新的东方”可以推出;D项由原文“发起了反对西方同志和掠夺的民族主义运动”可以推出。
故正确答案为A。
14.正确答案是 B
来源 200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21题
考点 成语填空
解析 此题考查成语的语境搭配。题干表达的是凡是多追问几句,虚妄的开云kaiyun(中国)说自然能随之被*。“不攻自破”不用进行攻击,自己就会溃败。所以B选项符合语境。
”迎刃而解“比喻主要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材料中并没有说主要问题、其他问题;“烟消云散”比喻事物全部消失;“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都不符合题意,所以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15.正确答案是 D
来源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50题
考点 隐含主旨题
解析 根据提问中的“意在”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但‘客户是上帝’确是一种普遍的偏见”表转折,后文介绍“消费者”与“消费提供者”两者的关系,后得出结论“两者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材料主要通过对“客户是上帝”这一普遍偏见进行解说,来说明客户与厂商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D项表述表明文段主旨。A项内容在文中并未提到;B项表述错误,文中并未介绍“新的消费理念”;C项属于过度推断,有点脱离文段,所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