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及其生成是( )
A.很多、很快 B.很少、很慢
C.很多、很慢 D.很少、很快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
A.有无核物质 B.有无细胞壁
C.有无核膜 D.有无细胞膜
3.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所储藏的能量,从根本上说来自( )
A.葡萄糖 B.太阳光 C.叶绿体色素 D.ATP
4.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情况下,为绿色植物提供下列不同波长的光,光合作用的产物较多的是( )
A.橙光 B.黄光 C.蓝紫光 D.绿光
5.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共有的化开云kaiyun(中国)元素是( )
A.C、H、O、N、P B.C、H、O、N
C.C、H、O D.O、H
6.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是( )
A.1、2、3 B.2、4、5
C.3、4、5 D.2、3、4
7.接第6题,通过上述实验中的1和4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 )
A.酶具有高效性 B.酶具有专一性
C.酶活性受温度影响 D.酶具有稳定性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细胞凋亡是一个被动的过程,细胞坏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B.衰老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C.癌细胞具有无限增值的特点
D.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与细胞分化有关
9. 在洋葱表皮细胞和小鼠肝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 )
A.中心体和内质网 B.线粒体和液泡
C.核糖体和线粒体 D.核糖体和叶绿体
10.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的装片时,为了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 )
A.目镜5× 物镜10× B.目镜10× 物镜15×
C.目镜5× 物镜40× D.目镜10× 物镜40×
11.下列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
12.下列关于细胞中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B.核酸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C.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D.核酸是调节细胞和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
13.在分离叶绿体的色素实验中,四种色素扩散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
A.叶绿素a 、胡萝卜素 B.叶绿素b、胡萝卜素
C.胡萝卜素、叶绿素a D.胡萝卜素、叶绿素b
14.在开展生物开云kaiyun(中国)实践活动时,对照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为了研究光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只花盆里分别种相同数量的大豆苗,并进行如下处理。
在这一实验设计中,有一处不正确,需要改正为( )
A.乙花盆放在光亮处 B.甲花盆放在黑暗处
C.甲花盆的温度高于20℃ D.乙花盆浇充足的水
15.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下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16.我国民间常用盐渍法来保存食品,其原理是( )
A.食盐水中的Cl- 有杀菌作用
B.浓盐水中含O2 少,细菌无法生存
C.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失水死亡
D.由于渗透作用使鱼、肉细胞过度失水
17.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主要包括( )
A.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B.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C.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D.细胞壁、液泡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
18.下图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正确的是( )
19.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色素存在于细胞的( )
A.细胞膜 B.细胞质基质
C.液泡 D.细胞核
20.雌性家兔体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最多的是( )
A.红细胞 B.乳腺细胞
C.神经细胞 D.心肌细胞
21.细胞能正常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
A.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B.具有完整的结构
C.细胞膜有流动性 D.线粒体提供能量
22.右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3.右图所示是小麦叶肉细胞内的某些物质变化,下面对图示的解释正确的是( )
A.b的变化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完成的
B.d代表有氧呼吸生成大量ATP的阶段
C.c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D.a的过程还应有C3化合物和少量ATP的产生
24.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光镜下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①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浅变深;
②液泡逐渐变大,颜色由深变浅;
③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形成球形小团;
④细胞膜、液泡膜结构明显;
⑤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蔗糖溶液。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③⑤
25.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 )
①实验组 ②对照组 ③黑暗中培养
④在光下培养 ⑤生长良好 ⑥生长不良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26.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的运输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核
B.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
C.内质网—溶酶体—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D.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27.真核细胞直径一般在10-100μm 之间,生物体细胞的体积趋向于小的原因是( )
①受细胞所能容纳的物质制约
②相对面积小,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③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制约
④相对面积大,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8.对于把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作为获取细胞膜的实验材料的依据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器
B.细胞膜是成熟红细胞的膜结构
C.细胞膜易于分离和提纯
D.作为实验材料来源广泛
29.下列细胞中不进行有氧呼吸的是( )
A.神经细胞 B.心肌细胞
C.红细胞 D.小肠上皮细胞
30.关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与异养生物有关
②都将CO2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③都属自养生物的营养方式
④合成作用所利用的能量相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31. (8分)下图是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据图回答:
(1)该图是 细胞有丝分裂简图,其分裂顺序依次是 (用字母表示)。
(2)图示作为一个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 期的细胞简图。
(3)图示的细胞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内含 __________条染色体。
(4)图B表示细胞分裂 期。图C表示细胞分裂 期。
(5)A图中染色体的数目为 ,染色单体数为 。
32.(10分)下图是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相互联系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物质:a_______,b________,c_______,d___________。
(2)光反应是发生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上,暗反应是发生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中。
(3)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的小麦,突然将d降至极低的水平,则小麦叶绿体内的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也会随之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光反应中的a释放量将_______(升高/降低),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降低d的同时停止光照,小麦叶绿体内的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不发生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3.(12分)下列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据图回答:
(1)此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肽。
(2)图中①表示 ;④表示___________;⑥表示 ;图中表示R基团的编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化合物是由____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 个水分子而形成的,这种结合方式叫做_______。此反应在 (填一种细胞器)中发生,在该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____。
(4)该化合物含有 个游离的氨基和 个游离的羧基。
34.(10分)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 ;B代表 ;D代表 。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 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
(4)在a-d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
(6)与正常细胞相比较,癌细胞膜结构中的 (填字母)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B C C B C A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D D B C B A C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B D B D D D C C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31. (8分)(1)高等植物细胞,B-C-A-D。
(2)间期。 (3)4。
(4)前期,中期。 (5)8条,0。
32.(10分)(1)O2,ATP,[H],CO2。
(2)基粒(或类囊体),基质。
(3)缺少合成三碳化合物的原料CO2,降低,
暗反应影响光反应;
缺少还原三碳化合物的[H]和ATP。
33.(12分)(1)三肽。
(2)氨基;肽键;羧基;②③⑤。
(3)3个,2个,脱水缩合,核糖体,36
(4)1个,1个。
34.(10分)(1)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糖蛋白。
(2)选择透过性膜。 (3)流动性。
(4)b、c。 (5)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