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各项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熬(āo)白菜隽(juàn)永 翘(qiáo)首 繁芜(wú)丛杂
B.气氛(fèn) 蓼(liǎo)蓝 比(bì)及 义愤填膺(yīng)
C.可憎(zèng) 跬(kǔi)步 浪遏(jiē) 锲(qiè)而不舍
D.数(cù)罟 酗(xiōng)酒 伺(sì)机 杀一儆(jǐng)百
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是
A.凋蔽 绿阴 肆业 按部就班
B.翩然 坍圮 布署 直接了当
C.铭记 釉子 攀缘 头昏脑涨
D.倾轧 描摹 宏扬 永保青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现在社会上经常听到老师、家长 孩子“太不听话了”。
(2)在众多的证明中,所述的这个证明极其 明了。
(3)台湾*分裂祖国的 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A.报怨 简捷 卑劣 B.抱怨 简洁 卑鄙
C.抱怨 简捷 卑劣 D.报怨 简洁 卑鄙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今天去呢?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B.“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C.“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D.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关心这座立交桥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怎么办?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神话是世代相承的口头文开云kaiyun(中国),其中不少创作于有历史记载以前。
B.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有《论语》,则有《孟子》。
C.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着它的意义和道理。
D.这类文章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领域多,往往令读者俯拾皆是。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要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善于思考、善于发问、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反对迷信、反对盲从、反对抄袭等不良开云kaiyun(中国)风。
B.通知要求各单位一把手亲自抓环保工作,并将其纳入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
C.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D.马教授领导的科研组研制出能燃用各种劣质煤并具有节煤作用的劣质煤稳燃器,为节能作出了重大贡献。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序言,是写在著作正文前的文章。作者写的序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还有把与本书相关的文章放在书前代替序言的。
B.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散文家,1968年因《花未眠》获诺贝尔文开云kaiyun(中国)奖。
C.抒情散文往往直接抒情,具有真实性、独特性、社会性、时代性等特点。
D.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还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通过后天的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
8.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秋水》开头对“秋水”的描写体现了庄子散文汪洋恣肆的特点。
B.《劝开云kaiyun(中国)》一文在提出中心论点后,着重谈了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
C.马丁•路德•金“梦想”有一天美国政府能给黑人一些支票,让他们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
D.鲁迅将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命名为《呐喊》,为的是唤醒麻木的人们,“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9.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B.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
C.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
D.这寂寞又一天天地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2题(每小题2分,共6分)
①虽然是满月,②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③所以不能朗照;④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⑤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10.文中加点的“这”指代的是
A.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B.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不能朗照。
C.不能朗照。
D.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11.选出对第⑤句分析正确的一项
A.描写月下灌木和柳树之美。 B.描写灌木和柳树的影子美。
C.正面描写月色朦胧美。 D.用反衬法写月光轻盈荡漾。
12.作者之所以认为“这恰是到了好处”理由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朦朦胧胧的月色下一切都变得美好,正和他对美好的向往心情相吻合。
B.和他当时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心情吻合。
C.在这淡淡的月色下,能给人丰富的遐想,使作者感到“到了另一个世界”似的。
D.朦胧的月色能赋予景物新奇甜美、温和的霂味,令人神往。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6题(每小题2分,共8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习辞:熟悉外交事务的人
B.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坐:停下来
C.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和严肃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心:集中注意力
1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王曰,何为者也?
A.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B.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5.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B.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C.今齐地方千里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楚君臣将“一个齐国人”偷换成“所有齐国人”以图羞辱齐使者的伎俩,被晏子一眼看穿,晏子以其外交上的机智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B.楚君臣选择“酒酣”时推出一被绑者,目的是解除晏子的戒备,使晏子面临受辱而应对不暇。
C.晏子“避席”即对,可见其不但擅长辞令,而且任何时候都不忘国家使者维护国家尊严,百姓声誉的神圣职责。
D.楚王因为妒忌晏子的辞令,就和身边的人一起设圈套为难晏子,没想到晏子为人严肃,楚王反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