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财务预算体系介绍
一、财务预算的意义和作用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具体包括现金预算、财务费用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利润分配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内容。
财务预算具有规划、沟通和协调、资源分配、营运控制和绩效评估功能。
财务预算的编制需要以财务预测的结果为根据,并受财务预测质量的制约;财务预算必须服从决策目标的要求,使决策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定量化。
二、全面预算的内容
全面预算是根据企业目标所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计划,即以货币及其他数量形式反映的有关企业未来一段期间内全部经营活动各项目标的行动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具体包括特种决策预算、日常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
特种决策预算,是指企业不经常发生的、需要根据特定决策临时编制的一次性预算;特种决策预算包括经营决策预算和投资决策预算两种类型。
日常业务预算,是指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经营业务的各种预算。主要包括:(1)销售预算;(2)生产预算;(3)直接材料耗用量及采购预算;(4)应交增值税、销售税金及附加预算;(5)直接人工预算;(6)制造费用预算;(7)产品成本预算;(8)期末存货预算;(9)销售费用预算;(10)管理费用预算等内容。
第二节 预算的编制方法
首先从总体上掌握住预算编制方法的分类
1.按其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不同,分为固定预算方法(静态预算方法)和弹性预算方法
2.按其出发点的特征不同,分为增量预算方法(调整预算方法)和零基预算方法。
3.按其编制期的时间特征不同,分为定期预算方法和滚动预算方法。
一、固定预算方法与弹性预算方法
(一)固定预算方法
固定预算又称静态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只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固定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水平作为惟一基础来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
固定预算方法存在适应性差(只适应于业务量比较稳定的企业)和可比性差(当预算的业务量与实际业务量不一致时,不按变动后的业务量调整,缺乏可比性;即使调整,由于没有考虑成本习性,方法也不科开云kaiyun(中国))的缺点。
(二)弹性预算方法
弹性预算又称变动预算或滑动预算,是指为克服固定预算方法的缺点而设计的,以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依据,以预算期可预见的各种业务量水平为基础,编制能够适应多种情况预算的一种方法。
编制弹性预算所依据的业务量可以是产量、销售量、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材料消耗量或直接人工工资等。
与固定预算方法相比,弹性预算方法具有预算范围宽和可比性强的优点。
理论上,该方法适用于编制全面预算中所有与业务量有关的预算,但实务中,主要用于编制弹性成本费用预算和弹性利润预算,尤其是编制费用预算。
1.弹性成本预算的编制
(1)基本公式
编制弹性成本预算,关键是进行成本性态(成本习性)分析。将全部成本最终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变动成本按业务量控制,固定成本按总额控制。
y=a+bx
(2)业务量的选择
包括业务量计量单位的选择和业务量变动范围的选择。
计量单位选择:
①一般来说,生产单一产品的部门,可以选用产品实物量;生产多种产品的部门,可以选用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等;修理部门可以选用修理工时。
②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企业应选用人工工时;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应选用机器工时。
业务量范围选择:
一般来讲,可将业务量变动范围定在正常生产能力的70%-120%之间;或以历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为其上下限。
(3)弹性成本预算的具体编制方法——公式法、列表法
【公式法】
是指通过确定成本公式yi=ai+bixi中的ai、bi来编制弹性预算的方法。
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将任何成本项目近似地表示为yi=ai+bixi。ai=0时,yi=bixi为变动成本;bi=0时,yi=ai为固定成本;ai、bi均不为0时,yi=ai+bixi为混合成本。
在公式法下,如果事先确定了有关业务量的变动范围,只要根据有关成本项目的a、b参数,就可以方便地推算出业务量在许可的范围内任何水平上的各项预算成本。
优点:可直接从表中查出各种业务量下的成本预算,便于控制和考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公式法的不足。
缺点:工作量较大;不能包括所有业务量下的费用预算,适用面较窄。
2.弹性利润预算的编制
弹性利润预算是根据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为适应多种业务量变化而编制的利润预算。
编制弹性利润预算,可以选择因素法和百分比法两种方法。
(1)因素法。该法是指根据受业务量变动影响的有关收入、成本等因素与利润的关系,列表反映在不同业务量条件下利润水平的预算方法。
(2)百分比法。本法又称销售额百分比法,是指按不同销售额的百分比来编制弹性利润预算的方法。
二、增量预算方法和零基预算方法
(一)增量预算方法
增量预算又称调整预算方法,是指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影响成本因素的未来变动情况,通过调整有关原有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
增量预算方法的假设前提有:(1)现有的业务活动是企业必需的;(2)原有的各项开支都是合理的;(3)增加费用预算是值得的。
增量预算方法的缺点是:(1)受原有费用项目限制,可能导致保护落后;(2)滋长预算中的“平均主义”和“简单化”;(3)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
(二)零基预算
1.含义
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将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特点】不以历史资料为基础进行调整,一切以零为基础。
2.编制程序
零基预算的编制程序是:(1)动员与讨论;(2)划分不可避免项目和可避免项目;(3)划分不可延缓项目和可延缓项目。
3.零基预算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零基预算的优点是:不受已有费用项目和开支水平的限制;能够调动各方面降低费用的积极性,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其缺点是工作量大,重点不突出,编制时间较长。
此法特别适用于产出较难辨认的服务性部门费用预算的编制。
三、定期预算方法和滚动预算方法
(一)定期预算方法
定期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以不变的会计期间(如日历年度)作为预算期的一种编制预算的方法。
定期预算方法的优点是能够使预算期间与会计年度相配合,便于考核和评价预算的执行结果;缺点是具有盲目性(远期指导性差)、滞后性(灵活性差)和间断性(连续性差)。
(二)滚动预算方法
1.滚动预算方法的含义
滚动预算方法简称滚动预算,又称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脱离,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永远保持为一个固定期间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
2.滚动预算的方式及其特征
(1)逐月滚动
比较精确,但工作量太大
(2)逐季滚动
工作量比逐月滚动小,但预算精度较差
(3)混合滚动
同时使用月份和季度作为预算的编制和滚动单位的方法。
理论依据:人们对未来的把握程度不同,对近期的预计把握较大,对远期的预计把握较小。
与传统的定期预算方法相比,按滚动预算方法编制的预算具有透明度高、及时性强、连续性好,以及完整性和稳定性突出的优点;其主要缺点是预算工作量较大。
第三节 日常业务预算和特种决策预算
一、日常业务预算
1.销售预算编制
销售预算是指为规划一定预算期内因组织销售活动而引起的预计销售收入而编制的一种日常业务预算。
销售预算是编制全面预算的关键和起点。
2.生产预算编制
生产预算是指为规划一定预算期内预计生产量水平而编制的一种日常业务预算。
该预算是所有日常业务预算中只使用实物量计量单位的预算。
会计账户余额的关系等式:
资产类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
负债类账户: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余额
3.直接材料预算的编制
直接材料预算,是指为规划一定预算期内因组织生产活动和材料采购活动预计发生的直接材料需用量、采购数量和采购成本而编制的一种经营预算。
本预算以生产预算、材料消耗定额和预计材料采购单价等信息为基础,并考虑期初、期末材料存货水平。
4.应交税金及附加预算的编制(现金支出)
应交税金及附加预算是指为规划一定预算期内预计发生的应交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金额而编制的一种经营预算。
本预算中不包括预交所得税和直接计入管理费用的印花税。为简化预算方法,可假定预算期发生的各项应交税金及附加均于当期以现金形式支付。
6.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
制造费用预算,是指为规划一定预算期内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预算以外预计发生的其他生产费用水平而编制的一种日常业务预算。
在变动成本法下,本预算可按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内容分别编制。
7.产品成本预算的编制
产品成本预算,是指为规划一定预算期内每种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等内容而编制的一种日常业务预算。
本预算需要在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和制造费用预算的基础上编制,同时,也为编制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提供数据。
8.期末存货预算的编制
期末存货预算,是指为规划一定预算期末的在产品、产成品和原材料预计成本水平而编制的一种日常业务预算。
材料期末存货成本=年初材料成本+本年材料采购成本-本期耗用材料成本
9.销售费用预算的编制
销售费用预算,是指为规划一定预算期内企业在销售阶段组织产品销售预计发生各项费用水平而编制的一种日常业务预算。
销售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与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非常接近,也可将其划分为变动性和固定性两部分费用。
预算期变动性销售费用的现金支出等于该期各种产品的相应现金支出之和。一定期间某种产品预计发生的变动性销售费用的现金支出的计算公式为:
某期某种产品预计的变动性销售费用现金支出=该种产品单位变动性销售费用分配额×该期该产品预计销售量
对于固定性销售费用的现金支出可以采取两种处理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根据全年固定性销售费用的预算总额扣除其中的非付现成本(如销售机构的折旧费)的差额在年内各季度内平均分摊。
第二种方法是根据具体的付现成本项目的预计发生情况分季度编制预算。
本书采用第一种方法。
10.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
管理费用预算,是指为规划一定预算期内因管理企业预计发生的各项费用水平而编制的一种日常业务预算。
在假定管理费用均为固定成本的条件下,某季度预计管理费用现金支出为全年付现支出的平均数,计算公式为:
11.财务费用预算的编制
财务费用预算,是指反映预算期内因筹措使用资金而发生财务费用水平的一种预算。就本质而言,该预算属于日常业务预算,但由于该预算必须根据现金预算中的资金筹措及运用的相关数据来编制,故将其纳入财务预算的范畴。
12.经营决策预算的编制
经营决策预算,是指与短期经营决策密切相关的特种决策预算。该类预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制定生产经营决策和存货控制决策来合理地利用或调配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本类预算通常是根据短期经营决策确定的方案编制的,因而需要直接纳入日常业务预算体系,同时也将影响现金预算等财务预算。
13.投资决策预算的编制
投资决策预算,是指与项目投资决策密切相关的特种决策预算,又称资本支出预算。由于这类预算涉及长期建设项目的投资投放与筹措等,并经常跨年度,因此,除个别项目外一般不纳入日常业务预算,但应计入与此有关的现金预算与预计资产负债表。
第四节 现金预算与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
一、现金预算的编制
现金预算也称现金收支预算,是以日常业务预算和特种决策预算为基础所编制的反映现金收支情况的预算。现金预算中的现金收入主要反映经营性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则同时反映经营性现金支出和资本性现金支出。
现金预算的结构及编制方法:
期初现金金额:
加:经营现金收入
可运用现金合计
减:经营现金支出
采购直接材料(前期购入本期支付+本期购入本期支付)
支付直接人工
支付制造费用(间接费用-折旧-摊销等)
支付销售费用
……
资本性现金支出
购置固定资产
现金余缺(可运用现金合计-现金支出合计)
资金筹措与运用(筹集为正,运用为负)
加:借款(注意借款要求、时间)
出售证券
……
减:支付利息(注意支付时间)
归还贷款(注意还款要求)
购买证券(注意如果加项中没有出售证券,而这里出现负值,则为出售)
……
期末现金余额:(符合题中对期末余额的要求)
【主要关系公式】
1.期初现金余额+经营应现金收入=可运用现金合计
2.可运用现金合计-经营现金支出-资本性现金支出=现金余缺
(一)预计利润表的编制
预计利润表,是指以货币形式综合反映预算期内企业经营活动成果(包括利润总额、净利润)计划水平的一种财务预算。
该预算需要在销售预算、产品成本预算、应交税金及附加预算、制造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和财务费用预算等日常业务预算的基础上编制。
【注意】预计利润表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的,这与现金预算的编制原则是不同的。另外,预计利润表是按照变动成本法编制的。其基本原理是(教材举例中假定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为固定的):
销售收入-变动销售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生产阶段)边际贡献
(生产阶段)边际贡献-变动性销售费用=(销售阶段)边际贡献
(销售阶段)边际贡献-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
(二)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预计资产负债表中除年初数是已知的以外,其余项目均应在前述各项日常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的基础上分析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