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12年高考文综真题(文字版)

时间:2012-06-08 14:31: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P align=center><B>2012</B><B>年普通高等开云kaiyun(中国)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B></P>
<P align=center><B>文科综合能力测试</B></P>
<P>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8页, 第Ⅱ卷第9页至第12页。全卷满分3000分。</P>
<P>     考生注意事项:</P>
<P>1.答卷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  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P>
<P>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标号。</P>
<P>3.答第Ⅱ卷时,必修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P>
<P>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P>
<P align=center><B>第</B><B>Ⅰ</B><B>卷</B> <B>(选择题  共132分) </B></P>
<P>本卷共33小题,每小题4分,共13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P>
<P>1.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要求且表述正确的是</P>
<P>A. 运用经济手段——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为7.5%</P>
<P>B. 运用行政手段——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P>
<P>C.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规范并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P>
<P>D. 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P>
<P>2.图1 反映的是在商品价格和其它因素不变时,收入(M)变化引起A商品需求量(X)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P>
<P>①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增加            </P>
<P>②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减少</P>
<P>③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增</P>
<P>④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减</P>
<P>A. ①③       B. ①④</P>
<P>C. ②③       D. ②④</P>
<P> </P>
<P>3.读表1,假定其他件不变,2011年某企业生产M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和价值总量分别是</P>
<P>                                      表1</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1>
<TBODY>
<TR>
<TD vAlign=top width=51>
<P>年份</P></TD>
<TD vAlign=top width=142>
<P>社会必要劳动时间</P></TD>
<TD vAlign=top width=142>
<P>个别劳动时间</P></TD>
<TD vAlign=top width=109>
<P>M商品总产量</P></TD></TR>
<TR>
<TD vAlign=top width=51>
<P>2010</P></TD>
<TD vAlign=top width=142>
<P align=center>4</P></TD>
<TD vAlign=top width=142>
<P align=center>4</P></TD>
<TD vAlign=top width=109>
<P align=center>10万</P></TD></TR>
<TR>
<TD vAlign=top width=51>
<P>2011</P></TD>
<TD vAlign=top width=142>
<P align=center>4</P></TD>
<TD vAlign=top width=142>
<P align=center>2</P></TD>
<TD vAlign=top width=109>
<P align=center>20万</P></TD></TR></TBODY></TABLE>
<P> </P>
<P>A.50% 40万     B.80% 80万   C.100%  80万   D. 200%    160万</P>
<P>4.网络给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同时,借助这一平台,谣言也得以迅速传播。创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必修</P>
<P>①提升网络参与者的素养    ②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P>
<P>③防止网络信息传播扩散    ④增强公民的民主管理能力</P>
<P>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
<P>5.201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国际和国内的新形势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P>
<P>①体现党的性质宗旨,践行党的执政理念</P>
<P>②履行党的管理职能,完善党的执政方式</P>
<P>③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P>
<P>④赋予党的执政资格,提升党的执政能力</P>
<P>A. 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
<P>6.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条道路鲜明的特征是科开云kaiyun(中国)发展、自主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这说明</P>
<P> ①国家间的利益关系正在从冲突对立走向趋同一致</P>
<P> ②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P>
<P>③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推动和平发展的根本途径</P>
<P>④我国始终不渝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P>
<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
<P>7.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P>
<P>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P>
<P>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P>
<P>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
<P>8.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P>
<P>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P>
<P>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P>
<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
<P>9.“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图2 体现的哲开云kaiyun(中国)道理是</P>
<P>  A. 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P>
<P>  C.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开云kaiyun(中国)预见性</P>
<P>10.荀子曰:“天又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图2体现的哲开云kaiyun(中国)道理是</P>
<P>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P>
<P>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P>
<P>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P>
<P>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P>
<P>11.2011年诺贝尔生理开云kaiyun(中国)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P>
<P>①科开云kaiyun(中国)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
<P>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P>
<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
<P>12. 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集合,彰显了宣纸“纸寿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图3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P>
<P> </P>
<P align=center></P>
<P>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P>
<P>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 选官须注重才开云kaiyun(中国)</P>
<P>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 选官应注重品行</P>
<P>版权所有:高考开云kaiyun(中国)习网(www.gkxx.com)</P>
<P>版权所有:高考开云kaiyun(中国)习网(www.gkxx.com)</P>
<P>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表明</P>
<P> A.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 市已遍布城内各处</P>
<P>C. 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    D. 坊与市已没有区别</P>
<P>15. 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者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结合图4分析,正确的是</P>
<P align=center></P>
<P>A.      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P>
<P>B.      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P>
<P>C.      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P>
<P>D.     我国的经济中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P>
<P>16. 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活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P>
<P>A. 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P>
<P>B. 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P>
<P>C. 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P>
<P>D. 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P>
<P>17.图5为民国年间的漫画,画中人物指的是</P>
<P>A. 袁世凯</P>
<P>B. 段祺瑞</P>
<P>C. 张勋</P>
<P>D. 溥仪</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18. 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P>
<P>        表2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P>
<P> </P>
<P></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A.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P>
<P>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P>
<P> </P>
<P>19. 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 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 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P>
<P>A.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P>
<P>C.  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P>
<P>20. 英国开云kaiyun(中国)者 尼尔  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P>
<P>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P>
<P>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P>
<P> </P>
<P>21.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P>
<P>A. 维护邦联制                         B.加强中央权力</P>
<P>C. 巩固联邦制                         D.保障各州权利</P>
<P> </P>
<P>22. 金砖国家(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作为新兴经济体,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图6反映了</P>
<P></P>
<P>①  金砖国家经济都持续高速增长    ②金砖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超过发达经济体</P>
<P>③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④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P>
<P> </P>
<P>A.   ①②                       B. ①③  </P>
<P>C.   ②④                       D. ③④   <B></B></P>
<P> </P>
<P>  图7 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8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完成23-25题。</P>
<P> </P>
<P></P>
<P> </P>
<P> </P>
<P>23. 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P>
<P>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政策支持</P>
<P>③农业劳动力增加             ④科技支撑</P>
<P>24. 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P>
<P>A. 水源       B. 市场    C.  土壤        D. 机械化</P>
<P> </P>
<P>25. 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P>
<P>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P>
<P>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P>
<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
<P> </P>
<P> </P>
<P> </P>
<P>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图9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时风速的影响。完成26-27题。</P>
<P></P>
<P>  风速(千米/小时)     风速(千米/小时)  风速(千米/小时)  风速(千米/小时)</P>
<P>①  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       ②下层有灌木的阔叶密林</P>
<P>③  下层无灌木的针叶密林       ④下层无灌木的针叶孤立林<B></B></P>
<P> </P>
<P>26. 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好的森林是</P>
<P>A.  ①          B. ②           C.  ③         D.  ④</P>
<P> </P>
<P>27. 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P>
<P>A.  ①          B. ②           C.  ③         D.  ④</P>
<P> </P>
<P>   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动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图10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表3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 28-29题。</P>
<P></P>
<P>          图10</P>
<P> </P>
<P>28. 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P>
<P>①  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P>
<P>③  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B></B></P>
<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P>
<P> </P>
<P>29.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P>
<P>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 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P>
<P>C. 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 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P>
<P> </P>
<P>  图11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开云kaiyun(中国)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完成30-31题。</P>
<P> </P>
<P>                 </P>
<P>                              图11</P>
<P> </P>
<P>30.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某班同开云kaiyun(中国)上体育课的佳场地是</P>
<P>  A.  ①          B. ②           C.  ③         D.  ④</P>
<P> </P>
<P>31. 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大的是</P>
<P>  A.  ①5月1日         B. 6月1日      C.  7月1日        D. 8月1日 </P>
<P> </P>
<P>      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图12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 年平均气温分区图。完成 32-33题。</P>
<P></P>
<P>                                       图12</P>
<P>32.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P>
<P>A.  ①          B. ②           C.  ③         D.  ④</P>
<P> </P>
<P>33.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 Ⅱ、 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P>
<P>A. Ⅰ>Ⅱ  > Ⅲ                 B.   Ⅰ< Ⅱ < Ⅲ         </P>
<P>  C. Ⅰ< Ⅱ   Ⅱ> Ⅲ              D.  Ⅰ >Ⅱ  Ⅱ < Ⅲ   </P>
<P> </P>
<P> </P>
<P> </P>
<P align=left>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align=center><B>2012</B><B>年普通高等开云kaiyun(中国)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B><B></B></P>
<P align=center><B>文科综合能力测试</B><B></B></P>
<P align=center>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8分)</P>
<P>考生注意事项:</P>
<P>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P>
<P>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13,结合所开云kaiyun(中国)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
<P>材料一</P>
<P>近些年,“干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P>
<P>材料二</P>
<P>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广西沿海防城港市。</P>
<P></P>
<P> </P>
<P>(1)       描述图中两个I区的区位特点,并分别分析其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P>
<P>(2)       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10分)</P>
<P>(3)       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12分)</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35.(24分)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开云kaiyun(中国)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
<P>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1)       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12分)</P>
<P>(2)       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议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12分)</P>
<P>36.(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P>
<P>材料一</P>
<P>(公元499年,魏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我徂(cú,往)东山,虽不三年,既离寒暑,卿等何为而违前诏?”</P>
<P align=right>——《魏书》卷21《献文六王列传》</P>
<P align=right> </P>
<P>材料二</P>
<P> </P>
<P>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磊民族”;南京临时政治将象片“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P>
<P>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晒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P>
<P align=right>——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P>
<P align=right> </P>
<P align=right> </P>
<P align=right> </P>
<P align=right> </P>
<P align=right></P>
<P>材料三</P>
<P>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磊开发的首要任务。</P>
<P></P>
<P>(1)       依据材料一指出魏孝文帝为何责务“留京之官”?说明了什么?(8分)</P>
<P>(2)       概括材料二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开云kaiyun(中国)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10分)</P>
<P>(3)       材料三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12分)</P>
<P>37.(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P>
<P>材料一</P>
<P>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P>
<P align=right>——摘编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材料二</P>
<P>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开云kaiyun(中国)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好。</P>
<P align=right>——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P>
<P>材料三</P>
<P> </P>
<P> </P>
<P>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 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P>
<P>(1)       结合所开云kaiyun(中国)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14分)</P>
<P>(2)       结合材料,运用所开云kaiyun(中国)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12分)</P>
<P>38.(28分)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P>
<P>材料一:人口流动的不装饰加快、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1)       结合图16信息,分析城乡每位全国人大代表人口数的调整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2分)</P>
<P>材料二: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燕尾服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开云kaiyun(中国)、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 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等解决的课题。</P>
<P>(2)       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期盼?并从唯物辩证法角度 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16分)</P>
<P>39.(28分)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某网产上开设“思想道德论坛”,引起网友关注。</P>
<P>论坛中呈现的以下话题引发了同开云kaiyun(中国)们热议,请您参与探究。</P>
<P> </P>
<P> </P>
<P>网友声音    <B>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B></P>
<P>近年来,食品药品等一些领域安全事帮频发,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对此,政府重拳出击。网友呼唤:扬善必须抑恶,扶正自应祛邪!</P>
<P>(1)       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进行评议。(8分)</P>
<P> </P>
<P>网友议题  <B> </B><B>直面道德困惑 </B><B>引领价值选择</B></P>
<P>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好人”能不能做?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雷锋传人”郭明义、“美妈妈”吴菊萍等道德典范给出了回答。</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2)       请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网友议题”对你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启示(8分)</P>
<P>网友心声  <B>   </B><B>践行道德不止步 </B><B>追求完美无止境</B></P>
<P>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近年来,安徽好人和道德模范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向标,成为道德建设中引起广告关注的“安徽现象”。超越感动,弘扬美德,争做先进人物的“粉丝”是网友们的共同心声。</P>
<P>(3)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回应“网友心声”。(12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