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云南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12-04-11 10:50:00   来源:华图网校     [字体: ]

    6.某企业有男女工共540人,若男工增加4%,女工减少3人,则刚好工人总数多了8人。问本企业男工比女工多多少人?

    A.10人    B.20人    C.15人    D.8人

    【答案】A

    【解析】法一,列方程。设男工为x人,则4%x-3=8,即x=275人,女工:540-275=265人,因此,男工比女工多10人。

    法二,代入排除法。

    8.小明去上开云kaiyun(中国),有两条同样长的路,一条是平路,另一条一半是上坡路,一半是下坡路,两条路所用的时间相同,已知小明走下坡路的速度是平路的1.5倍,问他走上坡路的速度是平路的多少?

    A.3/5    B.2/5    C.3/4    D.1/4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上下坡路的平均速度等于平路的速度。

    设平路速度为1,则下坡路速度为1.5,上坡路速度为v,则

    ,解得,v=3/4

    13.今年,哥哥和弟弟的年龄之和是35岁,哥哥在弟弟这么大的时候,哥哥的岁数是弟弟的2倍,问哥哥今年几岁?

    A.20岁    B.21岁    C.22岁    D.23岁

    【答案】B

    【解析】代入排除法。

    17.=( )

    A.20/31    B.21/31    C.22/31    D.23/31

    【答案】B

    【解析】

    原式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41-45

关于“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横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编纬”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编’”。荀勖《穆天子传》记“燕郡魏冢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册”,则用麻绳。”毫无疑问,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41、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的“韦”字解释有误,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A.孔子读《易》,竟然多次翻断了简策的编绳

    B.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韦编”是理所当然的

    C.既然“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把“韦编”写作“纬编”是合理的

    D.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纬(韦)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

    【答案】A

    【解析】孔子读《易》的故事是为了引出关于“韦”字字义的辨析,《辞海》其中“韦”的解析正是作者认为错误的。因此马上可以得出答案即为A。文中作者给出的理由“其一”部分可以找到B.C.D,皆可支持作者观点。

    4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尚未见到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可能是错误的

    B.只有“韦编三绝”的“韦”是皮做的绳子,其余编联简册用的“韦”都是“素丝编”和“青丝编”

    C.历未见到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是错误的

    D.“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只见于史书的记载,而尚未见过用皮绳编联简册的实物

    【答案】C

    【解析】作者认为“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观点很明确。A用“可能”,排除。B正是作者批驳的观点,直接排除。文中最后一句重申观点,和C相印证,正确。同时排除D。

    4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韦”不作“熟牛皮”讲的一个原因是“韦”应是“经纬”的“纬”的假借字

    B.作者除了援引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的论述外,还考证了我国古代有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C.我国已出土的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简册则用麻绳

    D.简书的竹简是横排的,像织布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绳子是纵向的,像织布的纬线,所以把它称作“纬绳”或“纬编”

    【答案】D

    【解析】D中横向、纵向正与文意相反,为正确答案。C有问题,文中未明确说竹简是否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但两相比较,D更合适些。

    4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易》,指的是《周易》,春秋时期即已传世

    B.“我们把汉人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句中的“汉人”指的是汉族人,因为当时少数民族还没有使用简册

    C.本文作者对“韦”字做出了新的解释,但这并没有改变成语“韦编三绝”的含义

    D.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人们借助于汉字表意的特性,在文献考证中,常能有新的发现

    【答案】B

    【解析】文中汉人后括号给出司马迁的提示。回到原文前面提到“‘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也可推知这里“汉人”是指“汉朝人”。

    45、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关于这篇短文,作者的意图主要是:()。

    A.考证“韦编三绝”的真实性

    B.作者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说明“韦”是汉代“纬”的假借字

    C.对如何理解“韦编”的“韦”,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错误的

    D.考证“(原卷多出符号)我国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木简则用麻绳

    【答案】C

    【解析】这段文章由孔子的故事引出问题,提出观点“韦编三绝”中“韦”字解释为皮绳是错误的。接下来分两个角度论证观点。由第二段第一句可排除A选项。B和D选项都只涉及了一个方面。C为正确选项。

    图形推理:

    47.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样式求同,各图中均含”二”字

    48.

 

                     A   B   C   D

    【答案】C

    【解析】各图均含有封闭区域

    定义判断:

    51.娱乐体育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进行的一种娱乐性极强的身体活动,它既是一种娱乐手段,又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手段。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娱乐体育的一项是:()

    A.几年来,某地每年举办国际风筝节,每次都举行放风筝比赛

    B.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某新建公园举办了一次大型钓鱼比赛

    C.北京奥运会前夕,不少单位组织员工进行拔河比赛

    D.为了促进中国篮球事业发展,中国篮协每年都举办CBA比赛

    【答案】D

    【解析】篮协举办的CBA比赛并非在闲暇时进行,是正规的比赛

    52.拟制血亲关系是指当事人之间本无血缘关系,经过法定程序确认其为亲戚关系。在我国,拟制血亲关系仅指《婚姻法》、《收养法》明确规定的情形。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拟制血亲关系的一项是:()

    A.在同一户口簿上的养父与养子

    B.孤儿院的保育员与孤儿

    C.义父与义子

    D.丈夫的私生子与妻子

    【答案】A

    【解析】只有A选项是符合法律认证的

    类比推理:

    62.义务劳动:植树造林

    A.体育运动:解放军    B.开云kaiyun(中国)生:校园

    C.爱心大使:无偿献血    D.志愿者:护林员

    【答案】D

    【解析】植树造林是一种具体的劳动形式,而义务劳动也是一种劳动形式,且为免费的。护林员是工作者的一种具体职业,而志愿者也是一种工作者,且无偿免费

    67.南辕北辙:声东击西

    A.短斤少两:指桑骂槐    B.缺衣少食:东拼西凑

    C.穷途末路:指鹿为马    D.朝发夕至:欺上瞒下

    【答案】D

    【解析】南辕北辙中,第一字和第三字的南北是一对并列的反义词,而辕辙也是并列关系,声东击西中,第二字和第四字的东西是一对并列的反义词,而声和击是并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