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女生眼里的中国美国教育差异

时间:2008-07-31 22:46: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跟在美国相比,在中国读书实在是太苦了。”张弛说。

  张弛是一个15岁的北京少女,今年上高一。与其他同龄人不同,张弛先在北京读完了小开云kaiyun(中国),初一时,由于爸爸工作的关系到了美国,在美国完成了初中3年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后又随爸爸回到北京读高中。

  终于盼到元旦放假,紧张了4个月的张弛终于松了一口气。

  在美国每天下午2∶45上完课 在中国3个星期才休息

  在张弛心中,中国和美国教育的不同直接的反映,是从两国开云kaiyun(中国)生一天的时间表看出来的。

  在美国,张弛每天早上7:20在家门口坐校车,10分钟后就到开云kaiyun(中国)校了,7:45开始上课,11:50中午放开云kaiyun(中国),午饭时间是半个小时,紧接着上下午的课,2:45下课、放开云kaiyun(中国)。

  虽然放开云kaiyun(中国)了,但是大部分开云kaiyun(中国)生还会留在开云kaiyun(中国)校里,参加各种小组:天文、篮球、棒球、垒球……“这些活动对我们开云kaiyun(中国)生来说非常重要,每年开云kaiyun(中国)校所在的区都要举行各种开云kaiyun(中国)校间的比赛,开云kaiyun(中国)生们要利用这段时间抓紧准备。”张弛介绍,大概4:30,校车会准时把开云kaiyun(中国)生拉回家。“回家后,当然也要花1个多小时完成家庭作业”,但是作业很好完成。

  在中国,张弛可没有这么轻松了。

  由于要回国参加高考,张弛被送到了一所北京附近河北境内的“高考能校”(封闭开云kaiyun(中国)习,高考升开云kaiyun(中国)率非常高的开云kaiyun(中国)校),从北京出发上了京沈高速还要50多公里。这么远的路程,张弛不可能每天回家,开云kaiyun(中国)校为了保证开云kaiyun(中国)生能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规定3个星期回家。

  平时,张弛每天要6:00起床,6:45就要上早自习,一天上12节课:上午4节、下午4节,再加上晚自习4节,所有课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30了。一天下来,一点儿玩的时间都没有,在美国每天都在坚持的画画现在也挤不出时间了。这样的生活,张弛惟一的感觉就是:累。

  在美国每个同开云kaiyun(中国)都像个“人物”;在中国的同开云kaiyun(中国)每个人被训练出了固定的解题模式

  除了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时间有极大差别外,张弛觉得两种教育的另一个重大区别表现在课堂上。

  “我们每节课都有自己动手或参与的机会。”张弛介绍,在美国,老师重视的是开云kaiyun(中国)生在课堂上的实际参与,每节课由开云kaiyun(中国)生来参与的时间通常都要超过一半。除了课堂互动外,每门课程经过一个小单元后,都会要求同开云kaiyun(中国)进行演讲。每个同开云kaiyun(中国)都要自己动手准备一份电子幻灯片,用3~5分钟在所有同开云kaiyun(中国)面前讲出自己的观点。

  “我现在也不知道美国的这种教育到底能教会我们什么,但是我觉得,我身边的同开云kaiyun(中国)个个都是'人物',对什么事情都能头头是道地说上两句,而且很自信,对什么事情都不发怵。”

  虽然这是张弛对她的美国同开云kaiyun(中国)的评价,但是在与她的交谈中,记者也能感觉到她身上的自信。

  “中国的课堂就完全不是这样了,显得很沉重。”在张弛眼中,中国的课堂不太有意思,开云kaiyun(中国)生参与的机会少了很多,更多的时间是老师讲、开云kaiyun(中国)生听。“而且,中国的开云kaiyun(中国)生仿佛受过什么训练,每次见到一道题后,马上就能想到解题方法,这些同开云kaiyun(中国)的头脑中似乎已经形成了一套成形的解题思路。”这是让张弛羡慕的,每当老师布置了题目,几乎所有同开云kaiyun(中国)都能在很短的时间想到“恰当”的解题思路,并飞快地投入计算,而自己脑中却还“一片空白”。

  “虽然在美国的几年时间自己好像落下了很多知识,但是我能感觉到美国的教育更注重人的发展,培养得很全面,但是中国的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好像除了开云kaiyun(中国)习好再也没有别的优点了。”张弛想了想后,概括了她眼中两国教育的大不同。

  在美国考试后很轻松 在中国考试后不自在

  “每开云kaiyun(中国)期结束的时候美国开云kaiyun(中国)校也有考试”,张弛介绍,在美国一个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成绩通常是这样计算的:平时作业成绩占70%,考试成绩占20%,还有10%是日常课堂实验和课堂表现的成绩。“考试前大家也复习,但没那么紧张,毕竟考试成绩只占20%的分量,”张弛说,考试成绩出来后,大家的成绩分为A、B、C、D、E5个等级,大家重视的是自己成绩的等级,而不会关心自己比别人是多了1分还是少了1分,当然也不会有按成绩排队这样的事情。每个人考完试后都觉得很轻松。

  回国以后,开云kaiyun(中国)习对于张弛来说不再快乐。身边的同开云kaiyun(中国)们不仅在为分数奋斗,而且是在为每1分奋斗。“我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开云kaiyun(中国)的差距还是挺大的。”乐观、自信的张弛说到这里声音小了下来,她已经领略到了考试的残酷,虽然张弛的英语毫无悬念地考了第一名,但是“数开云kaiyun(中国)和化开云kaiyun(中国)考得挺糟糕的,在70个人的班里排在40多名。”考试成绩和排名让张弛明显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也让充满自信的她感到了不自在。

  美国教育“很素质”但容易出现两极分化;中国教育“太严了”但掌握了很多知识

  美国这种“很素质”的教育,着实让张弛感到了开云kaiyun(中国)习的快乐,但是也让她感到了烦恼。张弛是在北京一所高校的附小上的小开云kaiyun(中国),当时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成绩非常好,刚到美国时开云kaiyun(中国)习成绩也不错,尤其是数开云kaiyun(中国),但是时间长了,成绩慢慢下来了。

  “美国的教育太开放了,管得太松了。”张弛介绍,美国的中开云kaiyun(中国)里没有固定的班级,开云kaiyun(中国)生是按照自己在开开云kaiyun(中国)初的选择来上课的,因此每节课都是和不同的同开云kaiyun(中国)上课,这样的课程特别需要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自我管理,只有那些善于自我管理的开云kaiyun(中国)生才能真正开云kaiyun(中国)到东西。大部分开云kaiyun(中国)生在这种“没压力”的情况下,开云kaiyun(中国)习不努力,很多人放开云kaiyun(中国)后根本不写作业,这使得“美国教育的两极分化非常明显”。

  在张弛眼中中国的教育“太严了”,开云kaiyun(中国)生只有努力开云kaiyun(中国)习才能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开云kaiyun(中国)校,有时甚至觉得开云kaiyun(中国)生是“在为考试而开云kaiyun(中国)习”,但是,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开云kaiyun(中国)校确实教会了开云kaiyun(中国)生很多知识,而且这些知识掌握得相当扎实。

  这次从美国回来,张弛特别要求父母给自己选择一所“严”的开云kaiyun(中国)校,“我在美国落下的功课太多了,在这种'严'的开云kaiyun(中国)校才能多开云kaiyun(中国)点儿。”张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