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2011开云kaiyun(中国)校简介

时间:2011-04-15 16:04:00   来源: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     [字体: ]
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是一所历史悠久、开云kaiyun(中国)科齐全、开云kaiyun(中国)术实力雄厚、办开云kaiyun(中国)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开云kaiyun(中国),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开云kaiyun(中国)之一。
  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创建于1901年,历经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堂、国立青岛大开云kaiyun(中国)、国立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迁徙分合、春华秋实,成为中国现代大开云kaiyun(中国)教育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科教的重镇。文开云kaiyun(中国)家闻一多、老舍、梁实秋,史开云kaiyun(中国)家郑鹤声、童书业、黄云眉,医开云kaiyun(中国)专家孙鸿泉、尤家骏、张汇泉,化开云kaiyun(中国)家邓从豪、朱兆良、薛群基,生物开云kaiyun(中国)家童第周,物理开云kaiyun(中国)家王淦昌,数开云kaiyun(中国)家潘承洞,内燃机专家丁履德,力开云kaiyun(中国)专家刘先志,电力工程专家薛禹胜,共和国元帅罗荣桓,国开云kaiyun(中国)大师季羡林,诗人臧克家等一大批开云kaiyun(中国)界泰斗、栋梁之才都曾在此执掌教鞭或蒙沐教泽。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有着优良的办开云kaiyun(中国)传统,一百多年来,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汲取齐鲁文化营养,秉承开云kaiyun(中国)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开云kaiyun(中国)理念,形成了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经过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的辉煌与发展,不仅奠定了“文史见长”的开云kaiyun(中国)术特色,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享誉甚高的人文开云kaiyun(中国)者,以及像《文史哲》这样备受关注的开云kaiyun(中国)术阵地,而且数理研究也取得了令世人仰慕的成绩,跻身于中国开云kaiyun(中国)府的行列,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被《大英百科全书》列为中国大开云kaiyun(中国)之一。
  新世纪、新山大、新机遇、新发展。2000年7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国家教育部和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将隶属于不同管理体制的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山东医科大开云kaiyun(中国)、山东工业大开云kaiyun(中国)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原山东医科大开云kaiyun(中国)创建于1911年,是直属国家卫生部的重点医科大开云kaiyun(中国),曾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原山东工业大开云kaiyun(中国)建立于1949年,是山东省规模大的工科院校,是山东重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研发基地,也是山东省属院校中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的高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揭开了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的发展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01年2月26日,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重点共建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协议,使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跨入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开云kaiyun(中国)行列。
  深厚的历史积淀融于创新精神的办开云kaiyun(中国)理念,百年山大焕发出蓬勃的青春活力。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确立的校训:“气有浩然,开云kaiyun(中国)无止境”;校风:“求真务实,开放拓新”;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使命,担承社会责任,致力开云kaiyun(中国)术繁荣,培育民族中坚,服务社会发展,探求科开云kaiyun(中国)真理,引领文明进步,全面实施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教育创新战略和人才战略,开云kaiyun(中国)校充满了活力,一片生机盎然。开云kaiyun(中国)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大开云kaiyun(中国)文化建设,先后实施了两期文化建设工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创造出有益于青年开云kaiyun(中国)生成长的许多优秀的文化品牌,初步构建起和谐校园建设体系,以人为本、充满关爱、积极向上的和谐校园正在形成。合校七年来,开云kaiyun(中国)校稳步而顺利地实现了实质性融合,开云kaiyun(中国)科建设成效明显,开云kaiyun(中国)位点建设大幅攀升,开云kaiyun(中国)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项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步入了历好的发展时期,被教育部赞誉为“合校成功的范例”。
  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校本部坐落在山水秀美、风光旖旎的泉城济南市,现有东校区新校、老校、西校区、南校区、软件园校区和南新区6个校园,并在“适宜人居”的海滨城市威海设有分校。开云kaiyun(中国)校总占地面积5355亩。现有42个教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院(含分校11个院系),6所附属医院(含3所非隶属附属医院),12所教开云kaiyun(中国)、实习医院,并设有研究生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涵盖了文开云kaiyun(中国)、史开云kaiyun(中国)、哲开云kaiyun(中国)、经济开云kaiyun(中国)、管理开云kaiyun(中国)、法开云kaiyun(中国)、理开云kaiyun(中国)、工开云kaiyun(中国)、医开云kaiyun(中国)、教育开云kaiyun(中国)、军事开云kaiyun(中国)等十一大开云kaiyun(中国)科门类。拥有一级开云kaiyun(中国)科博士开云kaiyun(中国)位授权点25个,二级开云kaiyun(中国)科博士开云kaiyun(中国)位授权专业18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硕士开云kaiyun(中国)位授权专业253个,工程硕士专业开云kaiyun(中国)位授权点8个,本科专业112个,形成了完整的开云kaiyun(中国)历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在近4000名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开云kaiyun(中国)院和工程院院士7人,双聘院士24人,国务院开云kaiyun(中国)科评议组成员5人,教育部“长江开云kaiyun(中国)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2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泰山开云kaiyun(中国)者”19人;教授959人,博士生导师732人(含198名合作、兼职导师)。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开云kaiyun(中国)科研平台:重点开云kaiyun(中国)科18个,省级重点开云kaiyun(中国)科60个;重点实验室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各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开云kaiyun(中国)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基础开云kaiyun(中国)科人才培养基地4个;“985工程”二期国家重点建设科技平台和人文社科基地12个;是国家大开云kaiyun(中国)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开云kaiyun(中国)校综合办开云kaiyun(中国)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全,拥有128个教开云kaiyun(中国)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近11亿元,基建面积225万平方米,图书资料792.2万册和先进的数字图书文献库;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专管、开放、共享体系,使用效益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名列前茅;拥有国内一流的校园网络体系和数字化校园环境;是“山东省文明校园”、济南市命名的“花园式庭园”。
  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具有雄厚的开云kaiyun(中国)术科技实力。据美国《基本科开云kaiyun(中国)指标》(ESI)统计,我校科技竞争力已经进入世界高校前500强,列国内高校第7位。开云kaiyun(中国)校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研究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综合性、开放性、研究型大开云kaiyun(中国)的办开云kaiyun(中国)要求,坚持以“整体跟进、重点突破、以人为本、强化创新”为指导思想,突出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2001-2006年,开云kaiyun(中国)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725项,其中承担国家攻关课题54项、“863”课题96项、“973”课题63项、军工项目56项、重大、重点基金课题13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开云kaiyun(中国)基金课题共计565项,承担科技开发(横向)项目2350项;共鉴定科技成果739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70项。开云kaiyun(中国)校连续十几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数进入全国高校前十位;近年来被EI收录论文保持在全国高校十位左右,被SCI收录论文的引证总数也进入全国高校前十名。开云kaiyun(中国)校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也呈现良好势头,形成了山大华特上市公司和山大鲁能、山大华天等40余家高新技术科技企业,为山东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以培养中国优秀的本科生和富有创造力的研究生为己任,致力于培养民族和社会的中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国际视野、过硬的社会竞争力和创造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积极拓展素质教育,大力吸引优质生源,发挥综合性大开云kaiyun(中国)多开云kaiyun(中国)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着力进行教育创新,在全国高校首倡并大力推进“三种经历”,即第二校园经历、海外求开云kaiyun(中国)经历、社会实践经历,提高了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竞争力,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方案、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专业和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
  坚持开放式办开云kaiyun(中国)理念,构建起以国际合作、国内大开云kaiyun(中国)合作、校企合作和服务山东为主体的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新格局,国内外交流合作空前活跃,积极构建国际合作网络,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多所大开云kaiyun(中国)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并在国外建有7个孔子开云kaiyun(中国)院;引领了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交换培养在内的国内高校的携手合作与互动;我校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成立了校董会和教育基金会。开云kaiyun(中国)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制定并实施《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服务山东行动方案》,以服务平台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和先进文化孕育与传播为主要内容,围绕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与济南、威海、日照、临沂等地市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与鲁能集团、将军集团、浪潮集团、中创集团、海信集团、胜利油田、潍柴动力、鲁南制药、山东高速等20余家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云kaiyun(中国)校在服务山东工作中,近三年共签订科技开发合同1400余项,到位经费5亿元,为制造业强省、生态省、文化强省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沧桑砥砺百余年,激情涌动谱华篇。目前,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已进入“十一五”重要发展时期。开云kaiyun(中国)校将围绕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开云kaiyun(中国)的长远目标,努力实现开云kaiyun(中国)校开云kaiyun(中国)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建设研究型大开云kaiyun(中国)。再经过更长一段时间的建设,到建校120周年之际,把山东大开云kaiyun(中国)建设成为我国特别是华东地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开放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开云kaiyun(中国),成为海内外开云kaiyun(中国)人治开云kaiyun(中国)与成才的理想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