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级建筑师建筑结构辅导资料:剪力墙的布置

时间:2010-10-03 13:46:00   来源:中华考试网     [字体: ]
剪力墙的布置

(1)剪力墙应按均匀、分散、对称、周边的原则布置。

(2)剪力墙应沿各主要轴线方向布置,以保证梁、柱、剪力墙的中线重合,使内力传递和分布合理且保证节点核心区的完整性。

(3)应纵横方向同时布置,并使两个方向的自振周期比较接近。

(4)宜布置在:竖向荷载较大处、平面形状变化处、楼电梯间处。

(5)剪力墙的长度不宜太长,总高度与长度之比宜大于2。单肢墙长度不宜大于8m,以免剪切破坏。

(6)不宜在伸缩缝和防震缝两侧同时布置,纵向剪力墙不宜布置在端部,宜布置在中部

(7)剪力墙的间距见表2-9。



表2-9

注:B——建筑物的宽度。

剪力墙之间的楼面有较大开洞时剪力墙的间距还应小一些。

实际工程中,剪力墙的间距一般在2.5B及30m以内。这样的尺寸一般也已可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了。

(8)框剪结构体系中,在设剪力墙后,框架柱应保留,柱作为剪力墙的端部翼缘,可加强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且剪力墙的端部配筋可配置在柱截面内,使剪力墙可一直坚持工作到最后。

(9)位于楼层上的框架梁也应保留,虽然在内力分析时不考虑剪力墙上的框架梁的受力,但梁作为剪力墙的横向加劲肋,也可提高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当实在无法加梁时,也应设置暗梁,暗梁的高度与明梁相同,纵筋与箍筋均与明梁相同。

(10)剪力墙宜设在框架柱的轴线内,保持对中,不宜设在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