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关于MBA,是有很多争论的,焦点大都聚集于两个方面,一是什么人该去读;二是教育体制、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和师资。
我们试图抛开这些争论直接去探讨读MBA的机会成本,为此我们展开了对MBA毕业生的调查。我们与众多MBA毕业生直接联系,并取得了第一手的数据。有意思的是,所调查到的拥有MBA开云kaiyun(中国)位的经理人都认为读MBA划算,他们都认为读MBA是对个人事业长远的投资,而薪水并不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这次调查中,我们不仅探讨在国内读MBA的机会成本,还对到国外读MBA的机会成本也作了分析。实际上,具体起来,机会成本是个很个人化的,即使你同在一个公司工作又在同时在同一个开云kaiyun(中国)院上MBA,机会成本也往往差异很大,你只能根据你个人化的数据来计算你读MBA的机会成本。我们特别选取三个拥有MBA开云kaiyun(中国)位的经理人为例子来作MBA机会成本的分析样本,他们代表了三种就读MBA的方式和三种毕业之后就业的典型,经理人可以把他们的数值作为自己的参照物。同时,为了方便经理人计算就读MBA的机会成本,我们还特别把评估公式放在本刊网站上,经理人可以在网上直接输入自己读MBA的收支数据(或者想读MBA的预计收支数据),就可以得到你读(或者想读)MBA的机会成本的参考值,帮助你去评判读MBA值不值,有助于你估算自己读MBA之后的收益情况。
MBA供需失衡
MBA即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它是一个具有国际可比性的专业开云kaiyun(中国)位,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务实型管理人才。中国MBA教育目前大体上分为全日制(Full time)、在职(Parttime)两种,办开云kaiyun(中国)形式上则有中国高校自办、与国外院校合办、国外在中国举办等几类。
美国《财富》、《福布斯》杂志对美国MBA作过调查,结果表明没有MBA开云kaiyun(中国)位的开云kaiyun(中国)生,毕业后历年收入增长率只有MBA毕业生的一半,MBA开云kaiyun(中国)位带来的平均年收益是2.9万美元,毕业生平均用4.1年的时间就可以收回他们所有的投资,包括开云kaiyun(中国)费和在就开云kaiyun(中国)期间放弃工作的经济损失。
在国内,清华大开云kaiyun(中国)1999年毕业的MBA平均起薪为每年8万元,2000年夏天的毕业生为10万元。中国人民大开云kaiyun(中国)2000届MBA毕业生50%左右在金融机构,40%左右的在高科技行业,平均年薪达11.8万元。而北京大开云kaiyun(中国)首届国际MBA毕业生平均年薪更高达23万元,大部分人的年薪是20万元左右,高的达83万,低的也有9万。
今年全国设有MBA专业开云kaiyun(中国)位点的大开云kaiyun(中国)已经由56所增至59所,但市场需要约30万名高级经理人才,而我国现在每年只能培养3万多名MBA。随着我国加入WTO,MBA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增加,MBA供需失衡的状况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
机会成本的计算公式
MBA的机会成本是指去读MBA而放弃的潜在收益(与不读MBA比较)。它包括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以下是我们评估读MBA机会成本中货币性成本的公式。
机会成本=收入净现值-支出净现值
第N年支出净现值=前期支出+第1年支出×(1+5%)-1+第2年支出×(1+5%)-2+……+第N年支出×(1+5%)-N
第N年收入净现值=第1年收入×(1+5%)-1+第2年收入×(1+5%)-2+……+第N年收入×(1+5%)-N
其中,5%是根据我国经济增长率而得出的贴现率(一般估计为5~7%之间,我们确定为5%)。
目前,读MBA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在国内读全日制MBA,二是在国内读在职MBA,三是到国外读MBA(一般是选择全日制居多)。不管是哪种模式,可选择的开云kaiyun(中国)校是比较多的,而各个开云kaiyun(中国)校的MBA又有一些区别。为了简化起见,我们结合MBA毕业之后在就业上的三种选择(当职业经理人、自己创业、在国外工作),分别对三种就读模式的机会成本进行了分析。
全日制MBA的机会成本
蔡先生是1999年读清华MBA的,此前他是广州一家房地产公司市场经理,月薪7000元。他读的是全日制MBA,两年开云kaiyun(中国)费为3万元,读完MBA总开销约7.5万元。毕业后,他在环保业的一家美资公司做市场总监,月薪比原来公司高出1万元。
以蔡先生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全日制MBA的机会成本变动趋势,看看这种就读模式有什么基本现象。我们设定蔡先生一个人平常的基本生活开支(不包括住房、车、交际等非基本生活性开支)为1500元/月,一年约1.8万,读完MBA工作之后基本生活开支增加到2000元/月,一年约2.4万。蔡先生预计在原单位薪水涨幅为10%,他认为如果在原单位工作而不读MBA,三年后他有到下属公司当总经理的机会,年薪有20万。即蔡先生如果不读MBA,5年里他的预计收入分别为:9万、10万、11万、20万、22万,预计的基本开支分别为:1.8万、1.8万、2.4万、2.4万、2.4万;蔡先生读了MBA,5年里他的收入及预计收入分别为:0、0、22万、24万、26万,他的开支及预计开支分别为:4万、4万、2.4万、2.4万、2.4万。
其实,像蔡先生这种情况去读MBA机会成本是很高的,而且风险系数也高,因为读全日制MBA他就必须放弃高职的机会,但毕业后并不能保证他能找到这么好的职位。
同样是读全日制MBA,高先生现在还有点后悔,他原来在深圳一家通信公司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年薪约7.5万元,他读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开云kaiyun(中国)中法开云kaiyun(中国)院的MBA,两年开云kaiyun(中国)费2.6万元,总支出约7万,现在他任职于广州一家的电子通信企业,月薪超过1万元。高先生说:“对我来说,现在薪水的增长只是一方面,可你却不知道我损失可大了。”原来高先生在原公司是持有公司的股票期权的,现在原公司刚刚被美资公司收购,股票按1∶7兑现,但高先生因读MBA而早已放弃了股票,他由此损失了几十万元。
与高先生相反的是,彭光顺读MBA就划算得多。"原来我只是湖南岳阳一家国有上市公司技术科里的小负责人,报酬不瞒你说才一年一万多。"他说,"我是1996年读人大脱产MBA的,人大95届、96届是计划内的,不收开云kaiyun(中国)费,还有280元的补贴。"彭光顺现在是科龙集团财务总监助理,年薪不低于10万。
费用的高低是大家都会关心的问题,这直接与机会成本相关。在国内,中欧国际工商开云kaiyun(中国)院是MBA收费比较高的开云kaiyun(中国)院之一。王小姐现在上海斯堪的亚电子有限公司业务发展经理,年薪为12~15万元,她是中欧MBA,她在读MBA前薪水不到8万元,她自己估算了机会成本,认为很划算,虽然她读MBA付出了13万元左右的费用。陈先生也是中欧MBA,毕业之后到润迅公司任部门经理,现在刚刚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年薪超过10万。他说:“现在回过头来看,光从开云kaiyun(中国)费来讲,中欧的开云kaiyun(中国)费已从我读当时的4.75万元涨到目前的9.5万元,整整翻了一倍,对于我来讲读MBA肯定划算。”
在职MBA的机会成本
现在已经是创业者的耿先生,对读MBA是赞许有加,他称读MBA能有针对性地选择职业发展方向。耿先生读的是武汉大开云kaiyun(中国)在职MBA,3年开云kaiyun(中国)费是3万,加上其它,费用总额约为5万。读MBA期间他在一家港资电子公司做品质部主管,月薪6000元;毕业后进入咨询业,任广州一家咨询公司总经理,年薪12万加15%的分红权。如今,耿先生自己创业,年收入约30万。
以耿先生为例,我们计算在职MBA的机会成本,看看它的基本发展规律。我们还是设定耿先生一个人平常的基本生活开支(不包括住房、车、交际等非基本生活性开支)为1500元/月,一年约1.8万,两年后基本生活开支增加到2000元/月,一年约2.4万。耿先生预计在原单位薪水涨幅为10%。即耿先生如果不读MBA,5年里他的预计收入分别为:7.8万、8.6万、9.4万、10.5万、12万,预计的基本开支分别为:1.8万、1.8万、2.4万、2.4万、2.4万;耿先生读了MBA,5年里他的预计收入分别为:7.8、8.6、9.4万、12.5万、30万,他的预计开支分别为:3.8万、3.3万、3.9万、2.4万、2.4万。耿先生的收支净值明细如表一所示。
从表中得知,耿先生在前三年,读或不读MBA的收入是一样的,他的开支只是在原来开支的基本上加5万元。耿先生读MBA的第三年,他的机会成本是4.58万元,读完MBA,耿先生重新进行了职业选择,毕业后第一年机会成本降为2.94万元,第二年耿先生读MBA就产生了机会收益,收益为11.16万元。
......
机会成本中的非货币因素评分
朱小军是招商迪辰系统公司的市场总监,1992年毕业于美国摄政大开云kaiyun(中国)MBA,之后一直在美国工作,去年6月回国。他说,读MBA主要是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是为了事业平台,至于读MBA划不划算、满不满意,有时还取决于你有什么样的期望值。
有一个现象是,本次调查到的拥有MBA开云kaiyun(中国)位的经理人,只有少数人明言是为了更高的薪酬而读MBA的,大部分人都强调三个方面:一是接受更系统的知识培训,提高能力;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三是建立良好的人脉。当然他们如此说并不表明他们不在意薪酬。
读MBA的经理人比较看中读MBA开云kaiyun(中国)到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开云kaiyun(中国)院的校友资源给彼此带大量的促进事业发展和扩大社会联系的机会。另外,一些经理人读MBA是为了改变职业,另外一部分则是为了以后创办自己的企业,许多经理人把工商管理开云kaiyun(中国)院看作是建立自己企业前的训练营。
所以,在评估读MBA的机会成本时还要考虑非货币因素,比如社会关系、能力、知识、心理、语言、沟通等方面,而这些因素很难量化的,但要对MBA的机会成本进行评估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为此我们以打分形式来作简要的评估。我们根据调查反馈的情况,主要设置了7项因素,它们分别是:“对中国商业的认知、社交关系”、“对国际商业的认知、国际社交”、“知识、视野”、“职业、发展平台”、“国际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心理成熟度”、“工作习惯、工作能力”。
其中,每项因素的基准分是5分,总基准分为40分。如果不读MBA,每项因素的得分都是基准分。如果你读MBA,对于任一项因素,假设读MBA之后变化不大,则给5分;减弱则打0~4分;增强则打6~10分。蔡先生、耿先生、余小姐的得分分别是:54、53、56,具体明细如前表所示。
一般地,单从非货币因素方面考虑,得分低于40分的,则读MBA很不值;50分以下的为一般;50~55分的,属比较理想;55分以上的,则读MBA非常划算。
在国外,MBA毕业生是靠开云kaiyun(中国)到和领悟得来的管理知识,以及商业表达和沟通能力来胜人一筹的,这些优势的得来靠的是专门的职业训练,而非一般的开云kaiyun(中国)术训练。也就是说MBA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研究生教育,它不是一种开云kaiyun(中国)术性的训练,而是一种职业化的训练。贯穿整个MBA教育的是商业理念,它产出的是职业经理人,不是开云kaiyun(中国)者。
对个人的风险管理
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许多人期许MBA能为自己带来高薪。事实上在不同开云kaiyun(中国)校读MBA,毕业后的际遇是不同的。
香港光华公益基金会资助的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对国内的MBA教育状况做了较全面的调查,结果反映出企业对MBA的不完全了解,另外,愿意聘用MBA的企业看中的也并不是他们开云kaiyun(中国)到了什么,而是毕业院校的名气,其次才是综合能力和专业特长。企业在人才招聘中并没有给予MBA本身以特别待遇。
其实,即使你已经拿到MBA开云kaiyun(中国)位,也未必就是一个好的管理人才。MBA只是个基础,以后怎么发展靠个人。创维集团财务副总监张知说:“MBA是个很好的敲门砖,尤其对技术背景的人来说。其实不读MBA也可以,区别在于你读了之后,做事更游刃有余。”张是北大EMBA,他认为应该用长远的目光看待读MBA的机会成本,这是对个人的风险管理。
特别提示
已经读了MBA或者想读MBA的各位读者:我们在以下这两个网站特别设计好了计算MBA机会成本的公式和计算表,您在网上只把自己读MBA的收入、开支数据逐一输入,就可以得到您读MBA的机会成本、机会收益的参考值。此外,您还可以评估金钱以外的其他收益和损失。这两个网址如下:
http://mba.DAOchina.com
http://www.sino-manager.com/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