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周记500字(精选15篇)

时间:2025-01-03 15:12: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腊八节# #腊八节周记500字(精选15篇)#】时光悠悠,一周已过,腊八节带着年味儿与温情闪亮登场。家中,长辈精心熬煮腊八粥,香气四溢;邻里间,互赠腊八好物,畅聊习俗。街头巷尾,民俗活动热闹非凡,舞龙舞狮、写春联,处处彰显传统魅力。且看同开云kaiyun(中国)们如何捕捉腊八美好,将欢乐、温馨与文化内涵诉诸笔端,留存难忘记忆。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分享的腊八节周记500字(精选1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腊八节周记500字 篇一

  这周,腊八节的脚步悄然而至,宛如冬日里的一抹暖阳,给平淡的生活添上了绚丽色彩。

  清晨,还在睡梦中的我被厨房里传来的阵阵香气唤醒,那是妈妈在精心熬制腊八粥。我迫不及待地起身奔向厨房,只见锅里各种食材欢快地翻滚着,红豆红得鲜艳,红枣圆润饱满,薏仁颗颗晶莹,仿佛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妈妈微笑着说:“这腊八粥啊,可得小火慢熬,把食材的精华都熬出来,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端上了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品尝着香甜软糯的粥,边听爷爷讲述腊八节的来历。爷爷的声音低沉而富有韵味,他说腊八节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百姓们用五谷杂粮煮粥敬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民间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喝上一碗腊八粥,寓意着吉祥如意。

  午后,我和爸爸妈妈一同出门,街头巷尾早已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社区广场上,舞龙舞狮表演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蛟龙腾飞,威风凛凛,雄狮跳跃,憨态可掬,引得观众们阵阵喝彩,掌声雷动。一旁的书法爱好者们挥毫泼墨,书写着一幅幅饱含新春祝福的春联,墨香四溢,给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也兴致勃勃地拿起毛笔,写下了“腊梅傲雪迎春到,粥香四溢福满门”,虽然字迹略显稚嫩,但心中满是对新年的憧憬与期待。邻里之间,大家相互赠送着自家腌制的腊八蒜,那翠翠绿绿的蒜瓣,酸辣可口,承载着浓浓的情谊。

  傍晚时分,我们回到家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继续分享着腊八节的欢乐。妈妈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腊八豆,这是她亲手制作的,尝一口,咸香四溢,别有一番风味。爸爸则讲起了他小时候过腊八节的趣事,那时候物资匮乏,一碗简单的腊八粥就是孩子们心中期盼的美味,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时而欢笑,时而感慨。

  回顾这一天,温馨、欢乐与传统习俗交织在一起,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腊八节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一碗粥、一瓣蒜,更是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是邻里之间传递情谊的纽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我想,这就是腊八节的意义所在,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感受亲情的温暖,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期待着未来的每一个腊八节,都能如这般美好,让这份温暖与欢乐永远延续下去。

  

2.腊八节周记500字 篇二

  腊八的清晨,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纷纷扬扬地落在窗前,宛如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幔。我在这柔和的光线中悠悠转醒,还未完全睁开眼睛,便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香甜气息,那是腊八粥特有的味道。

  我迅速起身,来到厨房,只见奶奶正站在炉灶前,专注地看着锅里的粥。她手中拿着一把勺子,不时地轻轻搅拌着,锅里的红豆、绿豆、薏仁、红枣等食材随着勺子的搅动,上下翻腾,仿佛在演奏着一首欢快的乐曲。奶奶的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此刻,那些皱纹里似乎都填满了幸福。“乖孩子,起来啦,快去洗漱,一会儿就能喝上热乎的腊八粥啦。”奶奶温柔地对我说。

  洗漱完毕,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开始享用这美味的腊八粥。每一口粥都软糯香甜,各种食材的味道完美融合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爷爷一边吃着粥,一边给我们讲起了腊八节的传说。他说,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对勤劳善良的夫妻,生活却十分贫困。腊月初八这天,他们家中只剩下了很少的一点粮食,无奈之下,他们把这些粮食全部凑在一起煮了一锅粥,没想到这粥的香气四溢,引来了天上的神仙。神仙被他们的勤劳善良所感动,便赐福给他们,从此他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件事,便在每年的腊月初八都煮腊八粥。这个传说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吃完早饭,我决定出门去感受一下街头的腊八氛围。走出家门,我发现小区里张灯结彩,处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路边的树上挂满了红灯笼,宛如一个个熟透了的红柿子,喜庆极了。孩子们在空地上嬉笑玩耍,手中拿着糖人、面人等小玩意儿,开心得不得了。我漫步在街头,看到一家书店门口摆放着许多关于腊八节的书籍,便走了进去。我挑选了一本,坐在角落里细细品读起来。书中介绍了各地不同的腊八习俗,有的地方会在这一天制作腊八豆腐,将豆腐切成小块,用盐、花椒等调料腌制,然后放在太阳下晾晒,制成后的腊八豆腐口感紧实,味道鲜美;有的地区则流行吃腊八面,用各种蔬菜、臊子和面条一起煮,面条细长,臊子鲜香,让人垂涎欲滴。这些丰富多彩的习俗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午,我回到家中,看到妈妈正在准备做腊八蒜。我好奇地凑过去,想要帮忙。妈妈笑着说:“好啊,不过做腊八蒜可有讲究呢,要选新鲜的蒜瓣,用白醋浸泡,而且要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这样才能让蒜瓣快速变绿。”我按照妈妈的指导,挑选了一些蒜瓣,洗净后放入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倒入白醋,将瓶口密封好。看着那些白白胖胖的蒜瓣在白醋中“泡澡”,我心中充满了期待,想象着它们变成翠绿色时的样子。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关于腊八节的文艺节目。电视里,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服装,表演着精彩的舞蹈、戏曲等节目,展现了腊八节的欢乐氛围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一边观看节目,一边聊天,分享着这一天的见闻和感受。爸爸说:“腊八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我们要把这些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了解和感受到它的魅力。”我深深地点了点头,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开云kaiyun(中国)习传统文化知识,将来做一个传承者。

  这一天,我在腊八节的氛围中度过了一个充实而又快乐的时光。我品尝到了美味的腊八粥,了解了许多关于腊八节的知识,还感受到了家人之间的温暖和亲情。我相信,这个腊八节将会成为我记忆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着光芒。

  

3.腊八节周记500字 篇三

  这周恰逢腊八,开云kaiyun(中国)校里也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氛围。从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受到了与往日不同的气息。

  教室里,老师早早地来到了课堂,放下手中的课本,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述腊八节的起源。老师的声音抑扬顿挫,仿佛带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了远古时代。她说,腊八节初是佛教的一个节日,相传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一天悟道成佛,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这一天煮粥供佛,久而久之,这一习俗逐渐传入民间,成为了人们祈求平安、丰收的节日。同开云kaiyun(中国)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老师,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课间,大家围坐在一起,七嘴八舌地分享着自家腊八粥的做法。有的同开云kaiyun(中国)兴奋地说:“我家的腊八粥里面加了桂圆和莲子,喝起来甜甜的,可滋补了!”还有的同开云kaiyun(中国)抢着说:“我家会放少许陈皮,不仅能让粥的味道更浓郁,还能开胃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放开云kaiyun(中国)铃声响起,校门口的小店前聚集了许多人,原来店家正在免费为过往的行人送腊八粥。我也好奇地凑了过去,领到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手捧着这碗粥,我感受到了它传递出的温暖。看着周围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深深体会到了传统习俗的力量,它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大家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一份温暖。

  回到家,一家人已经准备好了食材,准备一起动手制作创意腊八粥。我自告奋勇地承担起清洗食材的任务,将红豆、绿豆、薏仁、红枣等一一洗净,看着这些晶莹剔透的食材,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妈妈则在一旁掌控火候,她熟练地调节着炉灶的火力,不时地用勺子搅拌着锅里的粥,确保每一种食材都能煮得恰到好处。爸爸在旁边给我们讲笑话,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整个厨房充满了温馨的气息。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的“杰作”终于出锅了。这锅创意腊八粥不仅有传统食材,还加入了一些巧克力和椰奶,使得它既有传统腊八粥的醇厚,又有现代风味的独特。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腊八粥,心中满是成就感。

  晚饭后,我们打开电视,观看关于腊八节的纪录片。纪录片中展现了全国各地不同的腊八习俗,让我们大开眼界。在云南,人们会制作五彩腊八粥,用各种颜色的食材熬制而成,象征着生活的丰富多彩;在陕北,腊八面是当地的特色,长长的面条寓意着长寿和幸福。看着这些画面,我不禁感叹,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源远流长,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都蕴含着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周,因为腊八节,无论是在开云kaiyun(中国)校还是在家里,都充满了欢乐和温馨。它让我对这个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热爱,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我期待着下一个腊八节的到来,看看还能发现哪些新奇的玩法和知识。

  

4.腊八节周记500字 篇四

  腊八节,寒风凛冽,如同一头猛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呼啸而过,但家中却如春天般温暖。

  爷爷是个书法迷,每年这个时候,他总会早早地起床,在书房里挥毫泼墨,书写春联。今年也不例外,我走进书房,一股浓郁的墨香扑面而来,只见爷爷身着一袭黑色的中式棉袄,头戴一顶黑色的毛线帽,手中握着一支毛笔,笔走龙蛇,写下了一幅幅对仗工整、寓意吉祥的春联,如“腊鼓催春传捷报,粥香送暖谱新篇”“红梅傲雪迎新春,绿柳扶风送旧年”。我在一旁帮忙研磨,心中对爷爷的书法技艺佩服得五体投地。看着那一个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从爷爷的笔下流淌而出,我仿佛看到了春天的脚步正在缓缓走来,听到了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与此同时,厨房里传来妈妈熬粥的声音,各种食材在锅里翻滚跳跃,仿佛在演奏着一首欢快的乐曲。妈妈是个非常细心的人,她对腊八粥的制作格外讲究。每年腊八节前夕,她都会提前准备好各种食材,有红豆、绿豆、薏仁、红枣、莲子、桂圆、花生米等等,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妈妈说,这些食材都有各自的寓意,红豆象征着红红火火,绿豆寓意着清凉健康,薏仁代表着吉祥如意,红枣则是甜甜蜜蜜,莲子象征着连生贵子,桂圆寓意着团圆美满,花生米则表示长生不老。将这些食材放在一起熬制,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走到厨房,帮妈妈打下手,看着妈妈熟练地将各种食材放入锅中,然后用小火慢慢熬煮,心中满是感动。

  中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奶奶感慨地说:“现在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想当年,在腊八节能有口热乎粥喝就不错了。”听着奶奶的话,我不禁想起了课本上开云kaiyun(中国)到的过去人们艰苦的生活,那时候物资匮乏,人们为了生存苦苦挣扎,一碗简单的腊八粥在当时可能就是人们过年的奢望。而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科技发达的时代,不仅能够轻松地喝上美味的腊八粥,还能享受到各种各样的美食。这一切都得益于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辛勤努力。想到这里,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开云kaiyun(中国)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午后,我和小伙伴们出门玩耍,看到社区里正在举办腊八民俗活动,有猜灯谜、剪窗花等。我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我猜对了好几个灯谜,还开云kaiyun(中国)会了简单的剪窗花技巧,看着手中剪出的漂亮窗花,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猜灯谜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难题,谜面是“一口咬去多半截”,我绞尽脑汁,想了好久,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谜底是“名”字,因为“多”字去掉一半,再加上一个“口”字,就是“名”字。当我说出谜底时,工作人员笑着给我送上了一份小奖品,是一个精美的腊八节书签,我开心得爱不释手。剪窗花的时候,我在社区志愿者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将一张红色的纸折叠起来,然后用剪刀剪出各种形状,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还有一些小花、小动物的图案。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窗花,我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

  晚上,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各地庆祝腊八节的节目,一边评论一边回忆白天的点点滴滴。爸爸说:“腊八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我们要让后代也了解和热爱这个节日。”妈妈也点头表示赞同,她说:“是啊,通过这些民俗活动,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心中对腊八节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个腊八节,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我想,这就是节日的意义所在,它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感受亲情的温暖,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5.腊八节周记500字 篇五

  进入这周的腊八,社区组织了一场盛大的熬粥活动,旨在为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送去温暖。

  一大早,我和爸爸妈妈就早早地来到了社区广场,发现已经有许多邻居带着自家的食材前来帮忙了。大家齐心协力,有的淘米,有的切菜,有的负责生火,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我也不甘示弱,主动承担起搅拌大锅粥的任务,看着锅里的粥逐渐变得浓稠,香气四溢,我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在熬粥的过程中,我结识了一位老爷爷,他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依然硬朗。老爷爷告诉我,他每年都会来参加社区的腊八活动,为的就是能让那些孤寡老人感受到一点温暖。他说:“在我年轻的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很多人在腊八节都吃不上一口热乎的粥,现在好了,我们生活富足了,不能忘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老爷爷的话让我深受感动,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参与这次活动的决心。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一大锅美味的腊八粥终于熬好了。志愿者们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粥分装到保温盒里,然后挨家挨户地送去。当我们把粥送到一位老奶奶手中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也明白了腊八节传承的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关爱他人的精神。

  回到家后,虽然有些疲惫,但我的心情却格外舒畅。我躺在床上,回想着白天的经历,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每年都要参加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腊八节的温暖。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白天的见闻。爸爸说:“今天我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希望你能记住今天的感受。”妈妈也说:“是啊,腊八节就是要让大家都感受到温暖,无论是家人之间,还是邻里之间,都应该互相关爱。”我听着爸爸妈妈的话,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温暖。

  这个腊八节,因为付出而变得更加有意义,也让我成长了许多。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6.腊八节周记500字 篇六

  腊八清晨,我在一阵清脆的鸟鸣声中醒来,还未睁眼,就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的香甜气息。原来是妈妈在厨房精心熬制腊八粥,我赶忙起床,跑到厨房一探究竟。

  只见锅里的粥呈现出诱人的色泽,红豆、绿豆、薏仁、红枣等食材相互交织,散发着各自独特的魅力。妈妈笑着说:“这腊八粥啊,可得小火慢熬,才能把食材的营养和香味都熬出来。”我在一旁看着妈妈熟练的操作,心中满是敬佩。

  一家人围坐吃粥时,爸爸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据说有一对夫妻,生活贫困,腊月初八这天,他们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凑在一起煮了一锅粥,结果香气引来神仙,神仙赐福给他们,从此他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听完故事,我觉得这腊八粥更有意义了。

  下午,我去图书馆借书,发现图书馆正在举办腊八诗词展。我穿梭在展板之间,一首首饱含深情的诗词映入眼帘,“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古人笔下的腊八节或温馨或清冷,让我沉浸其中,仿佛与古人一同品味着这个节日。

  其中有一首诗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它描绘了人们在腊八节相互馈赠腊八粥,感受到乡村节日的新气象。我不禁想象着古代的人们在这一天,走亲访友,互道祝福,共享这美味的腊八粥,那该是多么温馨的场景啊。

  回家路上,我看到街头的小吃摊推出了各种腊八特色小吃,糖粘腊八粥、腊八豆腐饼,香气诱人。我买了几种尝尝,甜咸交织,口感丰富,让我对腊八节的美食有了新的认识。

  

7.腊八节周记500字 篇七

  今天就是腊八节了,我们应该要买六种豆子煮腊八粥。

  可是我们家实际上喝的'不是腊八粥,而是小米稀饭粥。早晨,听见爸爸问妈妈:“今天是腊八节,该怎么过这个节日呢?”妈妈说:“就是喝一点腊八粥,吃点菜就行了。”我坐在椅子上,开始做作业,爸爸去开云kaiyun(中国)校上班,妈妈在厨房做饭,又听见妈妈说:“为了有一点节日气氛,还是在中午做腊八粥吧。”

  我把语文作业做完后,早饭也做好了,走向餐桌,狼吞虎咽地吃着妈妈做的美味佳肴。我不禁赞叹道:“真是太美味了!”

  快到中午时,我问妈妈:“我们怎么不去买豆子呢?”妈妈说:“家里已经有豆子了,不需要再买了。”说完,我心里有点小期待。走向厨房,要一探究竟,只见妈妈把小米倒进铁盆里,用水过一遍,然后给锅底倒上水,以防着火,再往小米里加水。

  我仔细地看着每一步,觉得不对劲,这不是小米稀饭粥配料和步骤吗?走到餐桌一看,竟然真是小米稀饭粥,不是腊八粥。

  我就问妈妈:“妈妈,今天不是应该做腊八粥吗?”妈妈没有回答,她的脸已经红了,我觉得她心里肯定不知如何是好。

  唉!今天这个腊八节过得真没意思,既然是腊八节,应该就要喝腊八粥,但却喝了小米稀饭粥。

  

8.腊八节周记500字 篇八

  迎面而来的是阵阵凉爽的轻风,映入眼帘的是铜陵永泉的士兵——威风凛凛的峻山。这次我去了美轮美奂、古色古香的农庄,去那里踏年采风。

  走过一条小径,就看到了一个蕴含丰富徽派建筑的亭子,穿过这个亭儿,就来到游玩正地。引起我注意的是那个挂满红灯笼的树。高高的,红艳艳的。但不过一会儿,引起我注意的是那阵阵香味,是从一窝拥挤的人群中飘散而来,是腊八粥。我舀了一碗,尝了一口,甜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好吃。里头有些米、有栗子,还有各种材料,构成了这美味佳肴。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的.风俗。

  不仅有腊八粥,还有各种各样的舌尖美食:米粉粑粑,生姜,麻酥糖,年糕……它们都非常美味。

  别被美食馋晕了,这儿可不止这些东西。微波粼粼的小溪前,高大挺拔的树后,有一排徽派建筑。这儿的建筑,就好似承德的避暑山庄。手拎一袋铜钱,就像穿越到古代。房梁边的四个角,向上微微翘起,有细数精致的纹理。房顶上,竖起两个挺拔的角儿,好似展翅欲飞的雄鹰。

  身后黑白相间的砖瓦,映着河面上荡漾的波纹,真是“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腊八,美好新年的开始!

  

9.腊八节周记500字 篇九

  今天是腊八节,我们期待的当然是吃腊八粥了。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仅书面记载的.也已有一千多年了。至迟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而直到今天,喝腊八粥这个习俗一直被流传下来。

  我放开云kaiyun(中国)回到家中,准备吃腊八粥了。我跑到厨房问母亲腊八粥好了没?结果母亲说正在准备做,我想我都急着吃了,还没好。不过也好,以前每次都是吃做好的,却没见过怎么做的,这回可以亲眼看看母亲做腊八粥了,也不错哦。

  我看见母亲准备了一些食材,包括:大米,黄小米,糯米,高粱米,红小豆,莲子,桂圆,花生米,红枣,白糖等等。光看这些材料我就谗得不行了,难怪那么好吃了,材料丰盛啊!母亲先将莲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没,再放入蒸笼,蒸熟后拿出来放着。接着母亲又将桂圆去掉皮、核,只要肉。后将锅内放入适量的水,然后把红小豆、花生米等倒入锅内一起煮,10多分钟后又将大米、黄小米、糯米倒入锅内一起煮。将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时,把蒸熟的莲子倒入粥内搅拌均匀,开锅后再煮一会,盛入碗里,撒上一些白糖。这样美味的腊八粥就出炉了,我一连吃了三碗,真爽。

  

10.腊八节周记500字 篇十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也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繁多。其中以北京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后才是全家人食用。腊八粥吃了几天还有剩下的,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在民间,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也有在这一天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11.腊八节周记500字 篇十一

  腊八节由来有两个传说。一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十二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彻大悟,得道成佛。一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时给财主放牛,因牛腿摔断被财主关在一间屋子中,3天没给饭吃,他饥饿难忍,到处搜寻,终于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从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种粮食,煮成粥食用,觉得非常香甜。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时候吃那顿粥味道,就命太监用各种粮食煮了一锅糖粥,欢宴群臣,后朝中文武百官争相效仿并传入民间,遂成了一种节日习俗。因朱元璋吃糖粥日子是腊月初八,所以这粥也就叫“腊八粥”了。

  “腊八”是佛教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12.腊八节周记500字 篇十二

  每逢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要向文武大臣赐腊八粥。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要向文武大臣赐腊八粥。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还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煮粥供佛。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还可以增福增寿。所以人们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很多,其中以北京的为讲究,粥里有红枣、莲子……总计不下二十种。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在半夜时分开始煮,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你想,这样复杂能不好喝吗?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各种花样,再放在锅中煮。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一碗粥有这么多知识,中国真不愧是文明大国啊!我真自豪自己是中国人!

  

13.腊八节周记500字 篇十三

  今天早上,我小闹钟响了,妈妈把小闹钟举到我面前,说:“宝贝,快起床,你看看妈妈今天留什么言。”于是,我就睁开迷迷糊糊双眼看了一下,上面写着:“腊八节快乐,快起来喝腊八粥了。”然后,我就起床了。

  洗脸刷牙后,我就来到了餐桌前,看到了妈妈做“腊八粥”。你们猜猜我妈妈做“腊八粥”熬了几个小时?告诉你们吧,是两个小时。腊八粥中放有小米、黑米、黑小米、糯米、圆米、花生、玉米、红薯,熬好后腊八粥看起来非常美味。

  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腊八节”由来吧。“腊八节”,俗称“腊八”,汉族传统节日。在古代,“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与神灵祭祀仪式,祈求丰收与吉祥。因为在十二月举行,所以称该月为“腊月”,称这一天为“腊日”。后来“腊日”这一天固定在腊月初八,“腊八节”就这样产生了。

  在腊八节这天,有喝“腊八粥”传统。每逢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腊八粥熬好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是好兆头,象征着“年年有余”。

  有地方还有腊八蒜、腊八豆腐、腊八面。在我们河南省,有地方称腊八粥为“大家饭”。到了现在,我们在腊八这天还是会喝腊八粥,但是没有祭祀,没有馈赠亲友,只要一家人一起喝粥就可以了。

  小朋友们,今天你们喝“腊八粥”了吗?这下你们知道“腊八节”由来了吧,我们一起来开云kaiyun(中国)习吧。

  

14.腊八节周记500字 篇十四

  商店里的红福字天天盼望着有主人来领它回家,眼看都腊八节了,它决定自己出门寻找它的主人。

  它来到街上,见一个印着“铜陵日报小记录者”的背包拉链没有完全拉上,便趁机跳了进去。

  “咚咚锵……”一阵欢乐的锣鼓声,它使劲探出小脑袋往外看,只见“安徽老家酒业第xx届腊八打酒节”几个字,院里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和一排排整齐的酿酒缸,像是欢迎前来的打酒人和小记录者们!

  红福字跟着小记录者先后参观了藏酒阁、酿酒坊。原来白酒是由大米、糯米、高粱等五谷杂粮经过一道道复杂的工艺酿造而成,一缕缕流淌的白酒散发出醉人的香味。参观完酒厂,老师向大家介绍有关腊八节习俗。腊八节这天吃腊八粥、泡腊八蒜,除了吃喝,还有写春联、剪窗花、绘年画等传统活动。

  小记录者们各个身怀绝技。瞧,他们有的在认真地给年画涂色,有的在专心致志地写对联,还有的在冥思苦想剪个什么样的窗花。红福字边悠闲地观看边品尝香甜的腊八粥,看着一幅幅完成的作品,红福字突然眼前一亮,哇,这里还有我的同胞福字啊!

  “这里有勤劳的人们、传统的酿造工艺、浓郁的酒香,还有我的姊妹。在这过年我该多幸福啊。”想到这,红福字一拍大腿说:“对,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15.腊八节周记500字 篇十五

  妈妈经常说我是属猫的,小馋猫的“猫”。只要是和吃有关的节日,我总会记得很牢。比如很多小朋友不太熟悉的腊八节,我就记得很清,因为我特别喜欢那香香甜甜的八宝粥。

  我印象深刻的吃腊八粥,是在一年级。腊月初七晚上,妈妈带我去乡下奶奶家。到家时,奶奶正准备熬粥。她把糯米、绿豆、红豆、花生、莲子、大枣和核桃仁一一摆出来。我跟在后面数,数了几遍,只有七样。有了,我的书包里还有放开云kaiyun(中国)时买的炒板栗,正好剥几颗板栗仁放进去,凑成八样。

  开始熬粥了。奶奶把所有食材清洗干净以后,放到锅里,然后往土灶里添加木柴。我着急地问,什么时候才能吃?奶奶笑眯眯地对我说:“莫急,这腊八粥要慢慢熬才好吃,等腊八早上起来就能吃了。”

  腊月初八的早上,我是被一阵扑鼻的香味熏醒的。怎么形容哪种香呢?它不像普通的白米粥,只有米香。它的香味是一种混合的香味,糯米的香,花生的香,大枣的香,各种香味缠绕在一起,霸道地往我鼻子里钻。那香味,馋得我口水直流。我开始狼吞虎咽,一口气吃了两大碗。

  今年腊八节又快来临,到时,我还要缠着妈妈带我去奶奶家。奶奶家的土灶,能熬出好吃的腊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