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知识简短(精选20篇)

时间:2024-09-12 17:37: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婴幼儿# #中秋小知识简短(精选20篇)#】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在这个充满诗意与温情的节日里,有许多有趣的小知识等待我们去发现。©无忧考网为你精选了20篇简短的中秋小知识,让你在了解中秋文化的同时,增添节日的欢乐氛围,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1.中秋小知识简短 篇一

  中秋节五花八门的习俗,凝聚了古人众多文化底蕴。

  单是中秋节的别称就有十多个,其文化传承可见一斑:

  一则因节庆时间,称八月节、八月半、八月会、仲秋节等;

  二则因节庆内容,也称月节、月夕、拜月节、玩月节、追月节等;

  三则因节庆寓意,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四则因时令特点,诸瓜果成熟上市,又称果子节…

2.中秋小知识简短 篇二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中秋节,源于上古,普及于汉,定型于唐,盛行于宋。

  唐时,中秋节才固定为一民俗节日。

  如,《唐书·太宗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

  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中秋小知识简短 篇三

  为何中秋之月又圆又大

  每个月都有最圆月亮,为何中秋之月看起来又大又圆呢?

  从气象开云kaiyun(中国)原理来看——中秋节处于秋分前后,太阳光线直射赤道,白昼和夜晚时间几乎一样长,月亮恰好接受太阳直射,北方来的干冷空气流,迫使夏季一直回旋在上空的暖湿气流退去,云雾减少,能见度提高,月亮接收的阳光最多,显得格外明亮。

4.中秋小知识简短 篇四

  中秋节为何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的主要寓意在于庆祝丰收,家庭团聚,以及提倡人际交往等。

  其中,家庭团聚与人际交往是中秋节的主要内容,所以中秋节又名“团圆节”。

  过节时,人们互赠月饼、瓜果等,象征着亲友间美好的祝愿,扩大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情感联系。

  文人雅士则善以诗词为馈赠表达祝福或是怀念。

5.中秋小知识简短 篇五

  月饼该如何食用

  月饼又称“团圆饼”,是明月和团圆的象征。

  据开云kaiyun(中国)者考证,月饼约产生在明代。郑艳解释,宋代文献中虽提到“月饼”之类,但不是中秋节所特有,直到明代文献出现了关于中秋月饼的大量记载。再后来,月饼又有了南北之分。

  月饼富含脂肪,吃时不宜喝冷饮,配热茶,止渴助消化。

  一天不宜吃超过一个月饼,不宜空腹吃,否则会大量分泌胃酸,诱发胃肠不适。

6.中秋小知识简短 篇六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7.中秋小知识简短 篇七

  玩花灯

  孩子们中秋节很喜欢制作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将柚子南瓜或桔子的瓤掏去,刻出简单图案,内点蜡烛即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

8.中秋小知识简短 篇八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杯桂花蜜酒,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9.中秋小知识简短 篇九

  祭月、赏月

  祭月、赏月是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

  如今,赏月成为中秋佳节老百姓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与家人朋友一道,坐而望月,享受秋天的凉爽,寄托团圆的期望。

10.中秋小知识简短 篇十

  吃月饼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11.中秋小知识简短 篇十一

  关于中秋节起源,多与古人崇拜、祭祀月亮等遗俗有关。

  另有一说,中秋节与科举考试有关,更增添了其文化底蕴。

  旧时,科举三年一次秋闱大比恰在八月里举行,古人多在中秋庆贺科举高中者,渐成习俗。

  且,由此衍生出一个成语,蟾宫折桂。

  如,《红楼梦》第九回,黛玉听宝玉要去开云kaiyun(中国)堂,便笑道:“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

12.中秋小知识简短 篇十二

  中秋节,南方人有喝桂花酒助兴的习俗。

  有一传说挺美,吴刚月宫伐桂,桂花子洒落人间,便有了桂花树。

  如,唐代宋之问《灵隐寺》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于是,桂花便成了富贵吉祥之象征,桂花酒也随之倍受热捧。

  其实,桂花酒的历史,远比中秋节要悠久。

  如,屈原《九歌》有言:“援骥斗兮酌桂浆。”

13.中秋小知识简短 篇十三

  拜兔儿爷,也是中秋节的一个习俗。

  旧时,兔儿爷由泥制成,兔头人身,如人端坐一般。

  拜兔儿爷,实为古人对月亮之崇拜,尤其对捣药玉兔之祭祀,以求防灾祛病。

  如,童谣:“八月十五月儿圆,兔儿爷家住月里面,采百草,做良药,去病除灾保平安。”

  不过清代后,人们迷信观念逐渐淡薄,兔儿爷便成了儿童中秋节应景的玩具。

14.中秋小知识简短 篇十四

  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喝桂花酒、拜兔儿爷,还有“剥鬼皮”。

  关于剥鬼皮之习俗,要追溯至元代。

  据传,当年元兵攻进潮州城后,百姓受尽欺凌,后中秋节便有了吃芋头的传统。

  至今,广东人剥芋皮仍称“剥鬼皮”,实为“芋”字在潮州话里与“胡”字谐音,求个平安顺遂。

  如,《潮州府志》如是载:“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

15.中秋小知识简短 篇十五

  中秋节,在海外许多国家也很流行。

  韩国中秋节,家家户户都要举办“茶礼”(即祭祀),以追思父母及祖上之恩德;

  印度中秋节,年轻妇女头顶5个重叠的泥水罐,站在骆驼背上爬上沙丘,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柬埔寨中秋节,老人把扁米塞进孩子嘴里,直到塞满不能咀嚼时方止,以求其“圆圆满满”;

  斯里兰卡,每月月圆时都要过一次“月圆节”,尤其以八月十五“月圆节”最为隆重……

16.中秋小知识简短 篇十六

  中秋节也是“结账日”

  古代,中秋节是某些工商民户算账盘点,给员工结算工资、结清钱债的日子。

  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有记载,“凡钱债至五月节、八月节,必清结,谓之节关,而中秋视端午尤重。”

  简单来说就是:中秋节啦~是时候把钱还上啦~

17.中秋小知识简短 篇十七

  中秋节也是“打秋风”的好时候

  在古代,要通过科举考取功名的人,会以新贵人的身份到亲戚朋友家里“走亲访友”,作为礼节,亲戚朋友们就要送他们一些贺礼或者盘缠,以示庆贺。

  中秋节就是“走亲访友”的时候,他们就会借着中秋节“打秋风”来索取财物。

18.中秋小知识简短 篇十八

  兔儿爷原本不是玩具

  兔儿爷最早原本是人们祭月的对象,由泥制成,外形如人端坐一般。兔儿爷讲究的是“年年请,年年送”。送兔儿爷要在中秋前,把去年请来的兔儿爷摔掉,寓意着去年兔儿爷把家里的灾病全部带走了,然后再去请今年新的兔儿爷。

  而从清代开始,它逐渐变成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在民间艺人手里,兔儿爷有了“兔首人身,手持玉杵”的形象。甚至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十分讨人喜欢。

19.中秋小知识简短 篇十九

  中秋节有“偷菜”的习俗

  清代的时候,小姑娘们过中秋节会去偷葱偷菜,因为有传说:偷个葱,嫁个好老公;偷个菜,找个好女婿;偷个瓜,就能生个孩子。

  所以说,不管是结了婚的还是没有结婚的姑娘们都可以行动起来了!

20.中秋小知识简短 篇二十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举行,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