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地理知识点选修一笔记 篇一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2、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3、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5、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6、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7、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8、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9、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10、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2.高二地理知识点选修一笔记 篇二
经纬度判断
1、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
2、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5、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6、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7、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北,南极为南。
8、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9、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10、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11、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14、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16、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3.高二地理知识点选修一笔记 篇三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开云kaiyun(中国)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开云kaiyun(中国)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4.高二地理知识点选修一笔记 篇四
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5.高二地理知识点选修一笔记 篇五
时区计算的规律
1、确定日出日落时刻:
(1)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2)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
(3)某地日落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4)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1日。
(5)春分或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
(6)赤道上全年昼夜平方,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2、确定太阳高度:
(一)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
(1)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大于零,值出现在正午,即地方时12点时。
(2)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零,小值出现在子夜,即地方时0点时。
(3)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等于零。
(二)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直射那一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
(2)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纬线有两条,这两条纬线分布在直射纬线的两侧,与直射纬线的.纬差相等。
(3)某一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纬线与直射纬线的纬差。
(三)二分二至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1)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2)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值,南半球达到小值。
(3)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4)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南回归线南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值,北半球达到小值。
3、确定日期分界线:
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该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另一条日期分界线为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该线即是前一日的24点,也是后一日的0点。
(1)0点经线向东到日界线日期早一天;0点经线向西到日界线日期迟一天。
(2)当太阳直射点在东经度上,0点则在西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大半。
(3)当太阳直射点在西经度上,0点则在东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小半。
(4)当太阳直射点在0°经线上,0点则在180°上,即日界线上,全球上为同一天。
(5)当太阳直射点在180°上,0点在0°经线,全球早一天和晚一天范围相等。此时,北京时间为8点。
6.高二地理知识点选修一笔记 篇六
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
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日影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小,日影长。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日影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小,日影长。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只有),日影短(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7.高二地理知识点选修一笔记 篇七
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8.高二地理知识点选修一笔记 篇八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9.高二地理知识点选修一笔记 篇九
1、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根据等压线决定风向的步骤
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
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大气环流的好处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构成的重要因素。
6、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7、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千米;
8、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9、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10、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11、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14、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5、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6、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17、昼夜长短的决定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18、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1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20、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10.高二地理知识点选修一笔记 篇十
1.大气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
2.热力环流(简单的大气运动)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气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风速):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