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时间:2024-06-17 14:48: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高一# #高一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高一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地理开云kaiyun(中国)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开云kaiyun(中国)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开云kaiyun(中国)科。

1.高一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篇一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2.高一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篇二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3.高一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篇三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4.高一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篇四


  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5.高一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篇五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6.高一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篇六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连续性较好,但造价高,占地广,耗费金属材料多。适宜大量、远距离运输。

  2、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对自然条件适应范围广,周转快,装卸方便,但运量小,成本较高,运费较贵。适宜小量、近距离运输。

  3、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运量大,成本低,但速度最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适宜大量、远距离运输。

  4、航空运输:速度最快,但投资大,运量小,运费。适宜运输急需,贵重且运量不大的物品。

  5、管道运输:损耗小,连续性好,运量大,但投资大,灵活性差。适宜气态和液态运输。

7.高一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篇七


  工业地域

  (1)工业地域的概念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2)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收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

  (3)工业地域的性质

  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类:

  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

  (如食品工业),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

  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如钢铁工业区),工业联系复杂、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往往能够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我国和世界许多的“钢城”“石油城”“汽车城”。

8.高一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篇八


  1、物质性—天体

  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属于天体的一部分不叫天体,如:陨星≠流星体)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基本天体:恒星、星云)

  2、运动性—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形成条件: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中心天体:太阳

  天体系统的层次性:中心天体:地球河外星地月系卫星:月球

  太阳系其他行星系统(行星及卫星)

  银河系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他恒星系统

  注:总星系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我们仅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而不是整个宇宙。半径约为150~200亿光年。

  3、八大行星距太阳远近:(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八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5、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火星轨道之间,即类地行星与巨行星之间。

  6、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注:行星绕太阳(恒星)运行,卫星绕各自的中心天体-行星运行。

9.高一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篇九


  (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10.高一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篇十


  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判断南北半球→判断热量带→判断雨型。

  (1)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0℃(或15℃-有分_热带沙漠划分时)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①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②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③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形成。主要分布在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④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重点区别: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

  ①前者年雨量1500-2000mm而后者750-100mm;

  ②前者的雨季是突变的,而后者的雨季是渐变的;

  ③前者月降水量超过3个月,而后者的月降水量不超过3个月。

  (2)_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10℃,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①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40o大陆的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②_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o--35o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偏南风--高温多雨。

  重点区别:_热带季风气候是雨热同期而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3)温带与亚寒带、寒带气候类型: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