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高二上册复习知识点 篇一
气候的降水类型:
全年降水多的就是年雨型,例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或者夏半年降水多的就是夏雨型,如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_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降水多的就是冬雨型,例如地中海气候。
终年降水少的就是少雨型,例如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地理高二上册复习知识点 篇二
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3.地理高二上册复习知识点 篇三
1.大气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
2.热力环流(简单的大气运动)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气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风速):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4.地理高二上册复习知识点 篇四
地球自转、公转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2、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3、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5、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6、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7、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8、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9、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10、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5.地理高二上册复习知识点 篇五
1、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
2、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5、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6、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7、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北,南极为南。
8、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9、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10、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11、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14、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16、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6.地理高二上册复习知识点 篇六
1、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根据等压线决定风向的步骤
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
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大气环流的好处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构成的重要因素。
6、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7、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千米;
8、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9、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10、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11、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14、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5、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7.地理高二上册复习知识点 篇七
(一)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
(1)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大于零,值出现在正午,即地方时12点时。
(2)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零,小值出现在子夜,即地方时0点时。
(3)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等于零。
(二)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直射那一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
(2)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纬线有两条,这两条纬线分布在直射纬线的两侧,与直射纬线的纬差相等。
(3)某一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纬线与直射纬线的纬差。
(三)二分二至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1)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2)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值,南半球达到小值。
(3)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4)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南回归线南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值,北半球达到小值。
8.地理高二上册复习知识点 篇八
能源的分类
1、按照能源的性质分类
(1)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2)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洋流、地热能;非可再生能源——核能。
2、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
(1)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现代光合作用——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由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
(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温泉;核能——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聚变能和裂变能。
(3)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
9.地理高二上册复习知识点 篇九
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0.地理高二上册复习知识点 篇十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开云kaiyun(中国)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开云kaiyun(中国)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