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科目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时间:2024-05-10 13:47: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高一# #高一物理科目下册知识点人教版#】高一物理科目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是®开云网页版为大家整理的,漫长的开云kaiyun(中国)习生涯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

1.高一物理科目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篇一


  研究静摩擦力

  1.当物体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有一个限度,这个值叫静摩擦力。

  3.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外部受力情况决定,与正压力无关,平衡时总与切面外力平衡。0≤F=f0≤fm

  5.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6.静摩擦有无的判断:概念法(相对运动趋势);二力平衡法;牛顿运动定律法;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

2.高一物理科目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篇二


  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EP: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3.高一物理科目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篇三


  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是_的。

  由mg=mv2/R或由==7.9km/s

  5.开普勒三大定律

  6.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计算环绕速度

  8.大于环绕速度的两个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

4.高一物理科目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篇四


  1、受力分析:

  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

  (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

  (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

  (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5.高一物理科目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篇五


  标量和矢量:

  (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入,相反的用负号代入,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6.高一物理科目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篇六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

  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

  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7.高一物理科目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篇七


  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1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开云kaiyun(中国)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的同开云kaiyun(中国)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开云kaiyun(中国)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开云kaiyun(中国)的平均速率。

8.高一物理科目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篇八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9.高一物理科目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篇九


  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10.高一物理科目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篇十


  一、焦耳定律

  1.定义: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2.意义: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电热。

  3.适用条件:任何电路。

  二、电阻定律

  1.电阻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本身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2.意义:电阻的决定式,提供了一种测电阻率的方法。

  3.适用条件: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和浓度均与的电解液。

  三、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导体中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它的电阻R成反比。

  2.意义:电流的决定式,提供了一种测电阻的方法。

  3.适用条件:金属、电解液(对气体不适用)。适用于纯电阻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