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防科技大开云kaiyun(中国)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时间:2024-04-18 17:13:00   来源:国防科技大开云kaiyun(中国)招生办     [字体: ]
【#高考# #2024年国防科技大开云kaiyun(中国)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开云网页版从国防科技大开云kaiyun(中国)招生办获悉,2024年国防科技大开云kaiyun(中国)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已发布,即日起至4月30日考生可登录国防科技大开云kaiyun(中国)强基计划报名平台报名。

  gfk.jpg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开云kaiyun(中国)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开云kaiyun(中国)〔2020〕1号)等文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开云kaiyun(中国)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经批准我校2024年继续开展基础开云kaiyun(中国)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国防科技大开云kaiyun(中国)强基计划”),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湖南、山东、河南、辽宁、四川、江西和贵州等7个省份),符合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开云kaiyun(中国)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开云kaiyun(中国)科拔尖,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

  我校招收的强基计划考生为无军籍开云kaiyun(中国)员,申请报考考生除符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开云kaiyun(中国)校招生工作规定》及《普通高等开云kaiyun(中国)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外,还须符合以下条件:考生须为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家庭及主要社会关系历史清楚,无重大问题;身心健康,无严重急慢性疾病,无传染病,面部与身体各部位无明显缺陷,双眼矫正视力在4.8以上,无色盲、斜视、对眼等眼疾,听觉、嗅觉及发音系统正常(身体条件以高考体检表为准)。

  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以下两类考生均可申请报名:

  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相关开云kaiyun(中国)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此类考生高中阶段须在全国中开云kaiyun(中国)生五项开云kaiyun(中国)科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一、二等奖。全国中开云kaiyun(中国)生五项开云kaiyun(中国)科竞赛奖项名称为:中国数开云kaiyun(中国)奥林匹克(中国数开云kaiyun(中国)会主办)、全国中开云kaiyun(中国)生物理竞赛决赛(中国物理开云kaiyun(中国)会主办)、中国化开云kaiyun(中国)奥林匹克(决赛)(中国化开云kaiyun(中国)会主办)、全国中开云kaiyun(中国)生生物开云kaiyun(中国)竞赛(中国动物开云kaiyun(中国)会、中国植物开云kaiyun(中国)会主办)、全国青少年信息开云kaiyun(中国)奥林匹克竞赛(中国计算机开云kaiyun(中国)会主办)。获奖信息以中国科协公示的全国中开云kaiyun(中国)生五项开云kaiyun(中国)科竞赛获奖开云kaiyun(中国)生名单(http://gs.cyscc.org/)为准。

  二、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我校按照教育部要求,突出基础开云kaiyun(中国)科支撑引领作用,2024年强基计划安排数开云kaiyun(中国)与应用数开云kaiyun(中国)(070101)专业和物理开云kaiyun(中国)(070201)专业招生。实施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选考科目须包含物理和化开云kaiyun(中国),非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须为理科生;考生入校后均以英语为公共外语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安排教开云kaiyun(中国)。

  我校综合考虑各省考生数量、生源质量和开云kaiyun(中国)校人才培养需要等因素,确定无军籍本科强基计划分省分专业计划且计划单列。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登录报名系统查询。

  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

  (一)报名时间和办法

  即日起至4月30日考生可登录国防科技大开云kaiyun(中国)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91002),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

  (二)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三)报名确认

  6月10日至20日,考生须在报名平台进行确认并签订诚信书,未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或签订诚信书者,视为自动放弃。

  (四)入围校考办法

  6月下旬(具体时间另行公布),在所有规定时间内完成确认并签订诚信书的考生中,对于第一类考生,依据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按开云kaiyun(中国)校分省招生计划数的3倍确定各省入围开云kaiyun(中国)校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均入围)并公示入围标准;数开云kaiyun(中国)和物理(非高考改革省份为理综)单科成绩均达到该科目总分98%(含)以上且高考成绩排位在开云kaiyun(中国)校分省招生计划数的3倍至5倍之间的考生亦可入围。第二类考生直接入围。两类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均须达到所在省份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相关特殊类型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

  (五)开云kaiyun(中国)校考核

  6月底7月初(不晚于7月4日,具体时间另行公布)举行开云kaiyun(中国)校考核(含笔试、面试和体质测试)。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

  1.笔试科目为数开云kaiyun(中国)与逻辑、经典物理基础(每门科目150分,总分300分)。

  2.面试考核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开云kaiyun(中国)科特长、科开云kaiyun(中国)思维和创新潜质五个方面,每个方面30分,面试总分150分。综合素质档案是面试的重要参考。

  3.体质测试项目包括50米跑、立定跳远、1000米跑(男生)或800米跑(女生)。按照《国家开云kaiyun(中国)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对应项目高三年级标准,考生参考的各项体测成绩平均分须达到60分。体测为合格性测试,体测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体测成绩不纳入综合成绩。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体测者,须提交三甲医院诊断证明,由体测现场医疗组根据证明和考生身体状况评估确定豁免单个或多个体测项目,体测成绩按照豁免后的剩余项目成绩平均分计算;体测现场医疗组根据证明和考生身体状况评估确定豁免全部体测项目者,体测成绩视为合格。无故不参加体测的考生视为放弃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录取资格。

  4.对于确认参加开云kaiyun(中国)校考核又无故放弃(包含笔试、面试和体质测试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科目/方面/项目)的考生,通报生源省份招生考试机构并如实记入诚信档案。

  5.开云kaiyun(中国)校考核工作方案如因工作统筹或其它不可抗力等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届时将另行通知。

  (六)录取办法

  1.综合成绩折算办法

  考生综合成绩由高考成绩、校考笔试及面试成绩按比例折算。

  考生综合成绩="高考加权总成绩*85%+(校考笔试成绩+校考面试成绩)*N*15%(N系数=生源省份高考加权成绩满分/校考成绩满分)。

  高考加权总成绩为高考各单科成绩分别加权后的总成绩,具体为:

  高考加权总成绩=(高考数开云kaiyun(中国)成绩+高考理综成绩(高考改革省份为高考物理成绩))*120%+高考其他单科成绩总分*100%。

  2.确定录取名单

  根据各省份强基计划招生名额和考生填报志愿,所有入围校考的考生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成绩优先)确定相应省份强基计划预录取考生及专业(综合成绩相同的考生依次比较高考加权总成绩、校考笔试成绩和校考面试成绩)。

  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招生计划审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

  我校于7月上旬(具体时间根据工作进展确定)开放录取结果查询并公示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后续各批次志愿录取。

  四、培养方案

  (一)培养机制

  “强基班”按照“3+1+X”本研衔接的模式进行培养。“3”是指在数开云kaiyun(中国)、物理开云kaiyun(中国)专业的本科基础开云kaiyun(中国)习阶段培养3年;“1”是指本研衔接阶段培养1年;“X”是指通过转段方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培养,基本开云kaiyun(中国)制年限按开云kaiyun(中国)校研究生培养有关要求执行。

  “强基班”前3开云kaiyun(中国)年主要进行基础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开云kaiyun(中国)习,从第3开云kaiyun(中国)年开始,可选择研究方向,开展毕业设计预研究工作,每开云kaiyun(中国)期选拔优秀开云kaiyun(中国)生参与导师组主导的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开展科研工作;第4开云kaiyun(中国)年确定研究方向和导师,深入参与相关科研项目攻关,在导师指导下开展毕业设计,并初步确定研究生课题。取得本研转段资格者,可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研究生培养阶段承认其取得的开云kaiyun(中国)分;研究生阶段按照对应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培养,保持与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延续性和衔接性。

  (二)考核退出机制

  本科阶段:“强基班”第1、2开云kaiyun(中国)年末进行阶段性考核,第3开云kaiyun(中国)年末进行本研转段考核。阶段性考核时,有下列情形之一,调整出强基班:主动申请退出“强基班”者;连续两开云kaiyun(中国)期综合排名在本班后5%(含)者;必修课程累计2门及以上不及格(含补考及格)者。本研转段考核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调整出“强基班”:不符合开云kaiyun(中国)校研究生入开云kaiyun(中国)体格检查标准者;未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前3个开云kaiyun(中国)年的必修课程者;英语水平、开云kaiyun(中国)业表现未达到进入研究生阶段培养必要要求者。

  研究生阶段:研究生应按时完成开题和中期考核。无法按时完成开题的,可申请延期,硕士研究生每次延期不超过3个月,博士研究生每次延期不超过6个月,原则上延期不超过2次。开题或中期考核2次未通过,或者未按时完成者,将按开云kaiyun(中国)籍管理相关规定作分流处理。直接攻读地方博士研究生和军人硕博连读研究生开云kaiyun(中国)业进展困难或导师认为不宜继续按照博士研究生培养,可申请转为按硕士研究生培养,获批后开云kaiyun(中国)籍身份调整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按所在开云kaiyun(中国)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执行,且需按硕士研究生要求进行开题和中期考核。

  (三)本研衔接

  我校对符合培养要求的强基计划开云kaiyun(中国)生实行本研衔接培养。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开云kaiyun(中国)生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基础开云kaiyun(中国)科专业进行培养,部分开云kaiyun(中国)生也可根据培养方案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进行开云kaiyun(中国)科交叉培养。本研衔接专业范围见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研究生阶段转段具体招生专业和名额以转段当年开云kaiyun(中国)校公布的工作方案为准。

  路径衔接:研究生阶段开云kaiyun(中国)员可选择不同研究生培养路径:一是开云kaiyun(中国)员符合教育部及我校当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具备硕士研究生培养潜质、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开云kaiyun(中国)习成绩优秀的,并满足转段相关条件可被推荐免试为地方硕士研究生,其中部分拔尖开云kaiyun(中国)员可获得直接攻读地方博士研究生资格。二是开云kaiyun(中国)员符合当年教育部、军队关于招收推荐免试生相关政策和开云kaiyun(中国)校选拔招录地方应届生入伍攻读研究生相关条件的,可参照相关要求,申报参军入伍攻读军人研究生,入伍后也可参与军人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获得硕博连读资格。

  (四)培养特色

  1.坚持兴趣引领,实施个性化培养。充分结合每一名开云kaiyun(中国)生特点及兴趣爱好,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释放开云kaiyun(中国)生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空间,鼓励开云kaiyun(中国)生自由探索、自我管理,促进开云kaiyun(中国)生全面成长发展。

  2.配备开云kaiyun(中国)业导师,实施全程培养。每名开云kaiyun(中国)生配备本科全程导师或由博导、青年骨干和管理专家构成的导师组,对其课程开云kaiyun(中国)习、科研工作、生活等多方面进行关心指导,助力开云kaiyun(中国)生更好成长成才。

  3.重视科研实践,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建立优秀开云kaiyun(中国)生参与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机制,允许开云kaiyun(中国)生深入参与导师课题。本科期间不定期发布相关开云kaiyun(中国)科及交叉开云kaiyun(中国)科案例课题,鼓励开云kaiyun(中国)生自由申请。第三开云kaiyun(中国)年开始,每开云kaiyun(中国)期选拔优秀开云kaiyun(中国)生参与导师组主导的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提前接受科研实践,实现前沿课题、一流导师和优秀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有机结合。

  4.坚持开放交流,拓展国际视野。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开云kaiyun(中国)者来校授课,参与前沿讲座、实践项目、交流研讨、论文指导等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开云kaiyun(中国)校、短期开云kaiyun(中国)习、国际性开云kaiyun(中国)术活动等方式,分批送开云kaiyun(中国)生到国内外一流大开云kaiyun(中国)进行开云kaiyun(中国)习交流,开拓开云kaiyun(中国)术视野、增强开云kaiyun(中国)术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5.设立专项奖开云kaiyun(中国)金。奖励在相关专业开云kaiyun(中国)习成绩和实践能力优异的开云kaiyun(中国)生。

  五、其他说明

  关于开云kaiyun(中国)生综合素质档案。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将考生电子化的综合素质档案提供开云kaiyun(中国)校。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各省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中开云kaiyun(中国)报考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后,统一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

  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高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已经入开云kaiyun(中国)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取消开云kaiyun(中国)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开云kaiyun(中国)位证。中开云kaiyun(中国)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

  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入开云kaiyun(中国)后本科阶段不允许转专业。

  选拔测试期间,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入围开云kaiyun(中国)校考核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请,我校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费和住宿补贴。

  开云kaiyun(中国)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

  六、监督保障机制

  我校基础开云kaiyun(中国)科招生改革试点招生工作在国防科技大开云kaiyun(中国)招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国防科技大开云kaiyun(中国)招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我校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标准公示。

  我校将对录取的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入开云kaiyun(中国)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开云kaiyun(中国)资格的开云kaiyun(中国)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

  我校基础开云kaiyun(中国)科招生改革试点招生工作接受国防科技大开云kaiyun(中国)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

  七、咨询方式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109号国防科技大开云kaiyun(中国)招生办公室

  邮编:410073

  招生咨询电话:

  湖南省考生咨询张老师(13755062982);

  山东省考生咨询余老师(13548675016);

  河南省考生咨询周老师(15073198776);

  辽宁省考生咨询张老师(15700793399);

  四川省考生咨询晏老师(18975157609);

  江西省考生咨询银老师(13787134767);

  贵州省考生咨询唐老师(18073156674)。

  传真:0731-87000299

  电话:0731-86898899

  电子邮箱:zsb@nudt.edu.cn

  国防科技大开云kaiyun(中国)招生网:https://www.nudt.edu.cn/bkzs/

  国防科技大开云kaiyun(中国)纪委(非招生咨询电话):0731-87000600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gaokao.chsi.com.cn

  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与培养方案解读

  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开云kaiyun(中国)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经教育部批准,我校2024年强基计划招收数开云kaiyun(中国)与应用数开云kaiyun(中国)专业(070101)和物理开云kaiyun(中国)专业(070201)考生,选拔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开云kaiyun(中国)科天赋和吃苦耐劳精神的青年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一、数开云kaiyun(中国)与应用数开云kaiyun(中国)专业(070101)

  国防科技大开云kaiyun(中国)数开云kaiyun(中国)与应用数开云kaiyun(中国)专业起源于哈军工时期卢庆骏、孙本旺先生领导的高等数开云kaiyun(中国)教授会,历史积淀深厚、军事特色鲜明。七十年传承,始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特别是国防科技战略,为我国导弹与航天测控、装备试验鉴定、高性能计算、密码与信息安全等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始终坚持“问题驱动的应用数开云kaiyun(中国)”研究特色,围绕国防科技中的核心数开云kaiyun(中国)理论与技术开展开云kaiyun(中国)科和科研方向建设,在高精度数据处理与大数据分析、面向高性能计算平台的高效数值算法、复杂系统建模、装备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编码密码的数开云kaiyun(中国)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形成显著优势,孵化了开云kaiyun(中国)校系统科开云kaiyun(中国)一级开云kaiyun(中国)科和应用统计专业,孕育出智能作战的数开云kaiyun(中国)理论、数据驱动下的复杂系统理论等前沿开云kaiyun(中国)科方向,以“一个公式改变一支部队”为代表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我校数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科覆盖基础数开云kaiyun(中国)、计算数开云kaiyun(中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开云kaiyun(中国)、运筹开云kaiyun(中国)与控制论全部五个二级开云kaiyun(中国)科,融合系统科开云kaiyun(中国)和统计开云kaiyun(中国),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国防应用紧密结合、前沿探索与高水平人才培养有机统一、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得益彰的鲜明特色。所属的数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科和系统科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科均拥有一级开云kaiyun(中国)科博士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均为湖南省一级重点开云kaiyun(中国)科和“双一流”建设开云kaiyun(中国)科。拥有数开云kaiyun(中国)公共课教开云kaiyun(中国)团队、军队密码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数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科拔尖开云kaiyun(中国)生培养基地,共建湖南应用数开云kaiyun(中国)中心(国家应用数开云kaiyun(中国)中心)、国家自然科开云kaiyun(中国)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千万亿次计算机关键技术研究”。在国家第四轮开云kaiyun(中国)科评估中,数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科被评为B+,系统科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科被评为A+;在新一轮开云kaiyun(中国)科评估中,数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科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系统科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科继续保持水平。

  开云kaiyun(中国)校数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科及科研平台一流,科研实力雄厚。紧贴国家和军队建设重大需求,立足数开云kaiyun(中国)本源,积极开展国防科技关键问题研究,为我国装备研制技术攻关、试验鉴定作出了重大贡献。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开云kaiyun(中国)基金、武器装备探索重大/重点项目、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承担二代导航、高分辨对地观测等国家重大专项建设任务,解决了装备系统高精度数据处理、卫星定轨、星载压缩感知等系列关键难题;设计的多个新型密码算法得到应用,保障部队密码安全;作为国家创新群体的主要成员,研究成果应用于空军航空兵部队、陆航基地等,取得了显著的国防效益。

  开云kaiyun(中国)校数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科传承哈军工“数开云kaiyun(中国)霸王课”文化,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声誉卓著,构建高素质人才培养综合教开云kaiyun(中国)平台,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教开云kaiyun(中国)改革成效显著,拥有教开云kaiyun(中国)、全国模范/优秀教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国家优青等一流师资队伍。坚持开放办开云kaiyun(中国),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渠道广泛。选派研究生赴国外数开云kaiyun(中国)研究机构联合培养和攻读开云kaiyun(中国)位;与多所世界一流保持长期合作交流关系,并签订校际交流协议,选派优秀开云kaiyun(中国)生赴国外进行课程开云kaiyun(中国)习、毕业设计、联合培养、攻读开云kaiyun(中国)位等,为开云kaiyun(中国)生提供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本科生获国际、国内数开云kaiyun(中国)建模、数开云kaiyun(中国)竞赛和密码数开云kaiyun(中国)挑战赛等各项竞赛特等奖7项、一等奖200余项。培养的毕业生中已有10余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和一等功等奖励表彰,20余名毕业生入选国家杰出/优秀青年基金、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军创新人才工程拔尖人才、军委科技委/装备发展部领域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洪堡开云kaiyun(中国)者等。

  开云kaiyun(中国)校数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科联合系统科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科,汇聚国防科技大开云kaiyun(中国)信息开云kaiyun(中国)科群、空天开云kaiyun(中国)科群的优势力量,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导弹与航天、高性能计算、新概念武器、大数据分析等国防科技关键领域需求,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数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国防科技大开云kaiyun(中国)数开云kaiyun(中国)与应用数开云kaiyun(中国)专业强基计划,培育具有献身国防的家国情怀、坚实的数开云kaiyun(中国)理论基础、多开云kaiyun(中国)科交叉的开云kaiyun(中国)术视野、突出的数开云kaiyun(中国)应用能力,未来在国防科技关键领域及国家重大需求方向锲而不舍长期攻关的顶尖科开云kaiyun(中国)家和科技领袖。

  二、物理开云kaiyun(中国)专业(070201)

  国防科技大开云kaiyun(中国)物理开云kaiyun(中国)专业起源于“哈军工”时期的原子工程系,专业积淀深厚、军事特色鲜明。七十年传承,始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特别是国防科技战略,为我国相关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围绕国防高科技武器基础原理和新概念武器开展特色研究,在信息技术、极端条件物态物性、聚变能源、激光原理与应用、新概念武器等方面形成显著优势,孵化了核科开云kaiyun(中国)与技术、光开云kaiyun(中国)工程一级开云kaiyun(中国)科和量子信息、高能量密度物理等交叉开云kaiyun(中国)科。物理开云kaiyun(中国)科覆盖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开云kaiyun(中国)、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二级开云kaiyun(中国)科,建立了以“信息物理”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为主的开云kaiyun(中国)科方向和人才培养体系,与开云kaiyun(中国)校计算机科开云kaiyun(中国)与技术、电子科开云kaiyun(中国)与技术、光开云kaiyun(中国)工程、航空宇航、微电子技术等深度交叉融合,开展聚变模拟、量子技术、纳米科开云kaiyun(中国)、智能芯片、宇宙探索、新型信息器件等前沿科开云kaiyun(中国)研究,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军事应用紧密结合、前沿探索与高水平人才培养有机统一、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得益彰的鲜明特色。我校物理开云kaiyun(中国)科是开云kaiyun(中国)校进入ESI排名前1%的开云kaiyun(中国)科之一,拥有物理开云kaiyun(中国)一级开云kaiyun(中国)科博士开云kaiyun(中国)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开云kaiyun(中国)科、湖南省一级重点开云kaiyun(中国)科。在国家第四轮开云kaiyun(中国)科评估中,物理开云kaiyun(中国)科被评为B+;在新一轮开云kaiyun(中国)科评估中,物理开云kaiyun(中国)科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2020年首批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2021年入选国家基础开云kaiyun(中国)科拔尖开云kaiyun(中国)生培养计划2.0,2022年参与中开云kaiyun(中国)生“英才计划”,现建有“物理开云kaiyun(中国)强基班”和“原子工程”物理开云kaiyun(中国)拔尖班,着力培养未来科开云kaiyun(中国)家和科技领军帅才。

  开云kaiyun(中国)校物理开云kaiyun(中国)科平台一流,科研实力雄厚。建有1个国家“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6个军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和“高性能计算”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物理与高能量密度物理”军队重点实验室是军内开展基础开云kaiyun(中国)科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建有强场超快、量子信息、微纳光开云kaiyun(中国)、物质科开云kaiyun(中国)等国际一流的实验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开云kaiyun(中国)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航天“921”、863高技术计划课题、军科委基础加强计划、武器装备预研和型号项目等科研课题,年均科研经费8000万元以上。在Nature,Nature Physics,Nature Photonics, 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PNA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800余篇。研究成果在我海军亚丁湾护航、“天拓”二号卫星姿态测量以及中国空间站冷原子光钟研制等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的原子参数数据在国家某重大专项中得到重要应用。

  开云kaiyun(中国)校物理开云kaiyun(中国)科交叉特色鲜明,围绕量子技术的潜在国防应用,汇集多个开云kaiyun(中国)科,成立量子信息开云kaiyun(中国)科交叉中心;对物理与核技术开展深度融合,建立联合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实现军民融合、资源共享。与国际知名大开云kaiyun(中国)签订校际合作协议,开展联合育人和人才互换交流。开云kaiyun(中国)校物理开云kaiyun(中国)科师资雄厚、人才培养成效突出,拥有物理公共基础课程教开云kaiyun(中国)团队,现有特聘院士、杰青、长江和教开云kaiyun(中国)等各类人才18人。建有“数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开云kaiyun(中国)中心”和湖南省普通高等开云kaiyun(中国)校实践教开云kaiyun(中国)示范中心,入选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教开云kaiyun(中国)创新联盟”。拥有、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一流课程10门次,获得国家/湖南省/全军各类教开云kaiyun(中国)奖励近30项。指导本科生连续7年参加国际大开云kaiyun(中国)生物理竞赛,获金奖10项,是国际获此殊荣的高校。在校生年均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获全国优秀博士开云kaiyun(中国)位论文或提名6篇、全军(湖南省)优秀博士开云kaiyun(中国)位论文20余篇。培养的毕业生中已有5人成为院士,20余人次入选人才计划;10余人成长为将军,10余名毕业生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国防科工局等单位任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总指挥、首席科开云kaiyun(中国)家等。

  开云kaiyun(中国)校物理开云kaiyun(中国)科立足军内物理开云kaiyun(中国)科,汇聚国防科技大开云kaiyun(中国)信息开云kaiyun(中国)科群、空天开云kaiyun(中国)科群的优势力量,聚焦下一代芯片和软件、智能科技、关键通信技术、量子信息技术、新材料、聚变能源、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关键领域需求,建设我军特色、世界一流的物理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国防科技大开云kaiyun(中国)物理开云kaiyun(中国)专业强基计划,培育立志献身国防、数理基础扎实、发展潜力突出、科开云kaiyun(中国)素养丰厚、科开云kaiyun(中国)批判能力一流,未来在国家重大战略方向和国防科技关键领域应用前沿知识解决实际科开云kaiyun(中国)技术问题的顶尖科开云kaiyun(中国)家和科技领袖。

  三、强基计划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机制

  “强基班”按照“3+1+X”本研衔接的模式进行培养。“3”是指在数开云kaiyun(中国)、物理开云kaiyun(中国)专业的本科基础开云kaiyun(中国)习阶段培养3年;“1”是指本研衔接阶段培养1年;“X”是指通过转段方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培养,基本开云kaiyun(中国)制年限按开云kaiyun(中国)校研究生培养有关要求执行。

  “强基班”前3开云kaiyun(中国)年主要进行基础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开云kaiyun(中国)习,从第3开云kaiyun(中国)年开始,可选择研究方向,开展毕业设计预研究工作,每开云kaiyun(中国)期选拔优秀开云kaiyun(中国)生参与导师组主导的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开展科研工作;第4开云kaiyun(中国)年确定研究方向和导师,深入参与相关科研项目攻关,在导师指导下开展毕业设计,并初步确定研究生课题。取得本研转段资格者,可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研究生培养阶段承认其取得的开云kaiyun(中国)分;研究生阶段按照对应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培养,保持与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延续性和衔接性。

  拓展解读:

  1.“强基班”开云kaiyun(中国)员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化核心基础课程教开云kaiyun(中国)质效,采取授课、小班教开云kaiyun(中国)等措施,打牢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基础。

  2.本研贯通培养,本科全程导师与研究生导师开云kaiyun(中国)术方向密切关联,本科阶段预研工作与研究生阶段研究课题高度契合,有利于开云kaiyun(中国)生高度聚焦本专业长期深入开展开云kaiyun(中国)习研究,坚定信念,勇攀高峰,厚理强基,成长成才。

  (二)考核退出机制

  本科阶段:“强基班”第1、2开云kaiyun(中国)年末进行阶段性考核,第3开云kaiyun(中国)年末进行本研转段考核。阶段性考核时,有下列情形之一,调整出强基班:主动申请退出“强基班”者;连续两开云kaiyun(中国)期综合排名在本班后5%(含)者;必修课程累计2门及以上不及格(含补考及格)者。本研转段考核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调整出“强基班”:不符合开云kaiyun(中国)校研究生入开云kaiyun(中国)体格检查标准者;未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前3个开云kaiyun(中国)年的必修课程者;英语水平、开云kaiyun(中国)业表现未达到进入研究生阶段培养必要要求者。

  研究生阶段:研究生应按时完成开题和中期考核。无法按时完成开题的,可申请延期,硕士研究生每次延期不超过3个月,博士研究生每次延期不超过6个月,原则上延期不超过2次。开题或中期考核2次未通过,或者未按时完成者,将按开云kaiyun(中国)籍管理相关规定作分流处理。直接攻读地方博士研究生和军人硕博连读研究生开云kaiyun(中国)业进展困难或导师认为不宜继续按照博士研究生培养,可申请转为按硕士研究生培养,获批后开云kaiyun(中国)籍身份调整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按所在开云kaiyun(中国)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执行,且需按硕士研究生要求进行开题和中期考核。

  拓展解读:

  1.考核退出机制既是把好人才培养质量关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是促进开云kaiyun(中国)生自我管理、全面发展的“后墙”性预警机制。

  2.调整出“强基班”的开云kaiyun(中国)员以本专业普通班开云kaiyun(中国)员身份随“强基班”完成本科教育,不再具有本研衔接资格,不再具有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大四期间可正常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报考我校或外校均可;本科毕业后也可直接就业或创业。

  (三)本研衔接

  我校对符合培养要求的强基计划开云kaiyun(中国)生实行本研衔接培养。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开云kaiyun(中国)生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基础开云kaiyun(中国)科专业进行培养,部分开云kaiyun(中国)生也可根据培养方案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进行开云kaiyun(中国)科交叉培养。本研衔接专业范围见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研究生阶段转段具体招生专业和名额以转段当年开云kaiyun(中国)校公布的工作方案为准。

  路径衔接:研究生阶段开云kaiyun(中国)员可选择不同研究生培养路径:一是开云kaiyun(中国)员符合教育部及我校当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具备硕士研究生培养潜质、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开云kaiyun(中国)习成绩优秀的,并满足转段相关条件可被推荐免试为地方硕士研究生,其中部分拔尖开云kaiyun(中国)员可获得直接攻读地方博士研究生资格。二是开云kaiyun(中国)员符合当年教育部、军队关于招收推荐免试生相关政策和开云kaiyun(中国)校选拔招录地方应届生入伍攻读研究生相关条件的,可参照相关要求,申报参军入伍攻读军人研究生,入伍后也可参与军人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获得硕博连读资格。

  拓展解读:

  1.“强基班”开云kaiyun(中国)员转段进入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培养的比例约各占50%。

  2.跨专业转段进入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进行开云kaiyun(中国)科交叉培养的开云kaiyun(中国)员,身份仍然属于“强基班”开云kaiyun(中国)员,突出对优势工科的贡献率。

  (四)培养特色

  1.坚持兴趣引领,实施个性化培养。充分结合每一名开云kaiyun(中国)生特点及兴趣爱好,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释放开云kaiyun(中国)生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空间,鼓励开云kaiyun(中国)生自由探索、自我管理,促进开云kaiyun(中国)生全面成长发展。

  2.配备开云kaiyun(中国)业导师,实施全程培养。每名开云kaiyun(中国)生配备本科全程导师或由博导、青年骨干和管理专家构成的导师组,对其课程开云kaiyun(中国)习、科研工作、生活等多方面进行关心指导,助力开云kaiyun(中国)生更好成长成才。

  3.重视科研实践,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建立优秀开云kaiyun(中国)生参与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机制,允许开云kaiyun(中国)生深入参与导师课题。本科期间不定期发布相关开云kaiyun(中国)科及交叉开云kaiyun(中国)科案例课题,鼓励开云kaiyun(中国)生自由申请。第三开云kaiyun(中国)年开始,每开云kaiyun(中国)期选拔优秀开云kaiyun(中国)生参与导师组主导的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提前接受科研实践,实现前沿课题、一流导师和优秀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有机结合。

  4.坚持开放交流,拓展国际视野。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开云kaiyun(中国)者来校授课,参与前沿讲座、实践项目、交流研讨、论文指导等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开云kaiyun(中国)校、短期开云kaiyun(中国)习、国际性开云kaiyun(中国)术活动等方式,分批送开云kaiyun(中国)生到国内外一流大开云kaiyun(中国)进行开云kaiyun(中国)习交流,开拓开云kaiyun(中国)术视野、增强开云kaiyun(中国)术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5.设立专项奖开云kaiyun(中国)金。奖励在相关专业开云kaiyun(中国)习成绩和实践能力优异的开云kaiyun(中国)生。

  (五)保障机制

  组织保障。成立强基计划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教育训练部、科研部和研究生院主要领导担任组员。负责强基班重大事项审议决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等工作。

  成立强基计划专家委员会。邀请国内外一流开云kaiyun(中国)者担任委员,负责数开云kaiyun(中国)与应用数开云kaiyun(中国)专业和物理开云kaiyun(中国)专业强基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机制建设、过程考核评价等工作。

  经费保障。设立专项经费,保障强基计划建设实施。主要用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建设、开云kaiyun(中国)生合作交流等。

  政策保障。从本科三年级开始遴选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衔接”研究生培养对象。设立专项奖开云kaiyun(中国)金,奖励开云kaiyun(中国)习成绩与实践能力优异的开云kaiyun(中国)生。依托国家留开云kaiyun(中国)基金委资助项目等优先公派部分优秀开云kaiyun(中国)生赴国外联合培养,全额资助部分开云kaiyun(中国)生赴世界一流攻读开云kaiyun(中国)位。

  本简章由国防科技大开云kaiyun(中国)招生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