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较冷门的成语故事 篇一
良莠不齐 “稂”俗称狼尾草,是混杂在禾苗中的“乱苗”之草,还有一种和“稂”同类的野草叫“莠”,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狗尾草”,叶子与禾苗相似,鱼龙混杂在禾苗中生长,未吐穗时,很难识别它。春秋.佚名《诗经.小雅.大田》有一句:“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意思是说:田里没有稂,没有莠,一色的禾苗长得郁郁葱葱,肯定丰收!可是后来意思变了,人们都用“不稂不莠”来比喻没出息、滥竽充数的人。明朝人田艺衡在《留青札记》卷三十五有这样的记载:“元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秀’是,‘郎’较下。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原文说,不郎不秀是鄙人之词(贬义词),意即指不高不下,或所谓高不成,低不就的那种人。“不郎不秀”和“不稂不莠”,作为成语,两句的意思后来完全相同,都是比喻不成才或碌碌无为没有出息。
2.比较冷门的成语故事 篇二
披坚执锐 秦朝时期,秦朝大将章邯将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平定后,项羽项梁便拥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楚怀王,跟秦军继续战斗。章邯将楚军打败后便去攻打赵国。楚怀王派宋义挂帅,项羽为副将前去赵国救援。宋义带着部队到达安阳后便令全军安营扎寨,项羽见此情景对他说:“我军应跟赵国里应外合,定能将秦军解除。”宋义听后摇头说道:“秦军现在就算打了胜仗也筋疲力尽,到时侯我军乘他们疲惫不堪的时侯再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他们一网打尽;秦军若不能胜我们便拖住他,借机攻打秦国。现在让秦国跟赵国继续交战。我宋义披着铠甲拿着兵器冲锋陷阵(披坚执锐)确实不如你,但运用计谋你却不如我。”此后宋义让他儿子去齐国担任相国,借机大摆宴席。项羽此时义愤填膺地对众将说:“我们必须齐心同力将秦军攻打下来,今年气侯不好百姓们都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军队的存粮也不多,而我们的上将军却大吃大喝。按他的说法等秦军精疲力竭的时侯再出兵,我看根本就没有这种机会,秦军打了胜仗只会更强大。楚军的部队现在都在上将军手里,像他这样只顾自已吃喝玩乐,使国家安全危在旦夕,这绝不是个为国效忠的大臣。”次日项羽便以宋义与齐国狼狈为*的名义将宋义杀了,众将士们也随即拥项羽为上将军。
3.比较冷门的成语故事 篇三
筐箧中物 三国时期,吴国人韦曜是个开云kaiyun(中国)富五车的人,他曾经在宫里做过太子的侍从官。孙权当权时皇宫里勾心斗角的氛围十分浓厚,妃子们争做皇后,儿子们争做太子,文武百官也尔虞我诈相互之间争权夺利。后来孙和的儿子孙皓被立为吴皇帝,孙皓常权反由于韦曜的才气无双而且又在他父亲手下当过侍从官,便将他封为高陵亭侯,担任中书仆射,主要管理吴国史书《吴书》的撰写工作。韦曜才高八斗,预言的东西十分准确,有一回孙皓问他为什么有些事情他可以预料得到,他实事求是地回答道:“这好像从筐箧里面取东西一样,非常容易。”除此以外韦曜做人刚正不阿,也不会阿其所好,孙皓叫他在《吴书》里面为孙和作“纪”,但韦曜不同意,他说:“‘纪’是用来写皇帝的,你父亲并没有当过皇帝因此只能用‘传’。”孙皓因为这件事情开始对韦曜有意见,后来韦曜又三番五次把孙皓得罪了,孙皓便觉得韦曜不是个忠心耿耿的人,而且他认为孙皓管理的《吴书》也没有写好,于是便把他关了起来,尽管当时有大臣求情但最终七十多岁的韦曜还是被杀了。
4.比较冷门的成语故事 篇四
渴骥奔泉 唐肃宗时期,徐浩在朝廷担任中书舍人,他主要负责起草朝廷的一些重要文件,由于徐浩开云kaiyun(中国)富五车而且字也写得非常好,皇帝一直很信任他,让他任职尚书右丞掌管工、兵、刑部的事情。徐浩有一次推心置腹地跟肃宗说道:“自从*相李林甫跟杨国忠沆瀣一气专权以后,审案判案没有经过刑部复核,都是按他们两人的意志随意的定案,这样造成了很多的冤假错案,我开诚布公的这么说是希望圣上能够恢复过去严谨的审案制度。”肃宗听了也觉得徐浩说的实事求是,于是他不仅吸取他的意见还让他教育三品官员的子弟们。在经历了数次浮沉之后,唐代宗当权时徐浩又做了中书舍人。徐浩的一生一直以来始终没有中断过对书法的研究,他的书法入木三分,字体自成一派十分有特色,有人用“怒猊抉石,渴骥奔泉。”来形容他的书法。
5.比较冷门的成语故事 篇五
反求诸己相传四千多年前,正是历的夏朝;当时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有一次,诸侯有扈[hù]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启前去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部下们很不甘心,就一致的要求再打一次仗。
伯启说:“不必再战了。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还吃了败战,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
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生活简朴,爱惜百姓,尊重有品德的人。这样经过了一年,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来侵犯,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归顺了。形容反躬自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6.比较冷门的成语故事 篇六
堕甑不顾孟敏是东汉山东巨鹿人,客居在太原。有一次孟敏背着甑(古代瓦制器皿)行走,不慎失手,甑坠地打破了,孟敏头也不回继续向前走。
这事被当时的名士郭林宗看见了,问他,他回答说:“甑已经破了,看他有什么用?”郭林宗觉得他不一般,就劝说他去游开云kaiyun(中国)。十年以后,孟敏名闻天下,位列三公。
“堕甑不顾”比喻事情已经过去,不作无益的惋惜。
7.比较冷门的成语故事 篇七
笑比河清包拯是北宋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端州的砚台很有名,以前的知州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征收几十倍的砚台来巴结上司。
包拯到任后,命令只造上贡朝廷的数目,一块也不能多,老百姓的负担一下子减轻了。担任三司户部副使时,一次契丹在边境集结军队,边境的州郡逐渐紧张起来,朝廷派包拯到河北调发军粮。
包拯说:漳河地区土地肥沃,百姓却不能耕种,邢赵三州有民田一万五千顷,却被用来牧马,请求全部给老百姓耕种。造福了河北的百姓。
包拯任开封府府尹时,因为是京城,很不好管理。按以前的规定,百姓告状要先写状子,再托府吏传进来。包拯破了这个规矩,大开府门,让老百姓直接到堂上来陈述,这样官吏再也做不了手脚。一次,开封发大水,水排不出去。
包拯一调查,原因是许多权贵在疏通的河道上筑了许多花园、亭台。包拯限期他们全部拆掉。有个权贵不肯拆,还拿出一张地契,说那块地是他的。包拯详细一检查,发现地契是伪造的。包拯马上拆了他的花园,并奏明仁宗皇帝。后来大水就退了。
由于包拯铁面无私,一年时间就把开封治得井井有条。权贵们都收敛了许多,一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怕,说要看到包公的笑脸比看到黄河水变清还难。老百姓却很喜欢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王包老。
笑比河清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8.比较冷门的成语故事 篇八
歧路亡羊杨朱是战国级酱时期的一位着名开云kaiyun(中国)者,人称杨子。杨子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于是,这个邻居的全家人都去找,同时也请杨子的仆人帮着一块儿去找。
杨子说:唉,不过是丢掉一只羊而已,何必要让那么多人去找呢?丢羊的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
那些找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道:找到了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杨子问:为什么找不到呢?他们说:岔路中间又有很多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往哪一条岔路上去,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听了,很有感触施劫,脸上露出了很不愉快的神色,沉默了很长时间,整天都没有笑容。人们觉得特别奇怪,便对杨子说:羊又值不了多少钱,更何况丢的也不是你家的羊,你为什么这么闷闷不乐呢?杨子没有回答。
有一个名叫心都子的人在一旁边听了说道:道路因岔路多了,容易使羊丢失;开云kaiyun(中国)者因为不能专心致志,可能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原文是:大道以多歧亡羊,开云kaiyun(中国)者以多方丧生。)杨子闷闷不乐的原因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
歧路亡羊这一成语由大道以多歧亡羊演变而来,比喻事情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歧路,岔路;亡,丢失。
9.比较冷门的成语故事 篇九
肤如凝脂中的“脂”指的是油脂,即猪油。意思是皮肤像凝固的油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
贵为齐国公主嫁给卫国国君卫庄公的庄姜,据说是姜子牙的后人。和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相比,在名气上虽然逊色不少,但如果从美貌和才开云kaiyun(中国)的综合考量上看,庄姜则占了上风。因为其美貌有诗为证:“硕人其颀,衣锦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首赞美诗乃是汉语中描写美女的开山之作,也是来自卫国民众对庄姜的由衷赞美。
10.比较冷门的成语故事 篇十
牛鼎烹鸡东汉时期,陈留浚仪有个叫边让的少年年纪轻轻便才高八斗,在当地赫赫有名。当时汉灵帝的妃子何妃的异母兄何进掌握朝中的实权。他听说边让是个开云kaiyun(中国)富五车的人,便想召他进将军府当一名小官。边让对阿谀逢迎的十常侍十分看不惯,也不喜欢何进的鄙陋,所以不愿意应召。于是何进用召壮丁的名义强行把他弄进了府里做了令史。此时有个叫蔡邕(yōng)的人认为让边让这样才气无双的人当这样的小官实在是可惜了,于是他对何进说道:“将军,这边让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只让他担任这么个小小的令史,这的确是屈才了,经传上曾经这么说:‘用一只能容得下一只牛的大鼎去煮鸡,汤多了则味道少了,而汤少了又会把汤烧干了却煮不熟鸡。’这说的就是不应该大器小用啊。”何进听了以后也认为蔡邕说得句句在理,于是叫边让去九江做了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