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上开云kaiyun(中国)期知识点

时间:2024-03-20 14:43: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高二# #人教版高二地理上开云kaiyun(中国)期知识点#】人教版高二地理上开云kaiyun(中国)期知识点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在现实开云kaiyun(中国)习生活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1.人教版高二地理上开云kaiyun(中国)期知识点 篇一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

  ⑴、指示南北方向;

  ⑵、长度都相等;

  ⑶、自成半圆。

  2、经度:

  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度数为180°。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2.人教版高二地理上开云kaiyun(中国)期知识点 篇二


  1.大气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

  2.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气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风速):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3.人教版高二地理上开云kaiyun(中国)期知识点 篇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5)直射问题:一年之中,有两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纬回归线。没有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分别到达南北极的纬度。

  (6)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日出变早,日落同程度变晚。(7)影子问题: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

4.人教版高二地理上开云kaiyun(中国)期知识点 篇四


  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

  (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5.人教版高二地理上开云kaiyun(中国)期知识点 篇五


  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6.人教版高二地理上开云kaiyun(中国)期知识点 篇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7.人教版高二地理上开云kaiyun(中国)期知识点 篇七


  能源的分类

  1、按照能源的性质分类

  (1)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2)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洋流、地热能;非可再生能源——核能。

  2、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

  (1)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现代光合作用——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由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

  (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温泉;核能——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聚变能和裂变能。

  (3)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

8.人教版高二地理上开云kaiyun(中国)期知识点 篇八


  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外部结构的分层由里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太阳活动:黑子(温度比其他区域低)、耀斑、日珥和太阳风

  (光球层、周期11年)(色球层)(日冕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

  扰动电离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两极地区产生美丽的极光;

  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9.人教版高二地理上开云kaiyun(中国)期知识点 篇九


  1.时间、时刻、时段、时区、区时和地方时:时间即时段又叫时间间隔,指时间的久暂,通常是用开始和终了的时刻来表示;时刻是指时间的迟早即时段图像中的某一点,时刻因适用经度的不同分地方时和标准时(区时);地方时是地球自转的效应,为克服其在使用中的诸多不便,人类建立了时区和区时的概念,前者指空间,后者指时刻。

  2.断流、季节河和时令河:断流是河流缺水最明显的标志,有自然原因如塔里木河一二月份断流,也有人为原因如黄河从断流到续流;季节性积水的河流叫季节河,也叫时令河。好比时令病就是指一定季节流行的病。

  3.理论时区和现实时区:某一种标准时适用的地区范围叫时区,分理论时区和现实时区,理论时区是按经度把全球分成24区,每区跨经度15度,各区中央经线都是15的整倍数分别为各区统一使用的时间,每一个时区的空间范围很严格;现实时区指某标准时适用的范围突破了理论时区的局限,如中国统一使用东八区的区时。

  4.径流、径流量和流量:径流指大气降水除去损耗后沿地面或地下运动的水流,按径流途径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按形成的水源条件可分为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径流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某一河流断面的水量,有年径流量、月径流量、日径流量等;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流体积,单位为每秒立方米,是反映径流资源和江湖水库水量变化的基本指标。

  5.降水、降雨和降水量: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主要有雨、雪、冰雹等,其中的雨水部分叫降雨;降水量指一定时段内,降入到平地上未经渗漏、蒸发、流失的降水所积成的水层深度(固态降水折合成液态水计算)单位为毫米。

  6.阵风、盛行风和焚风:阵风指短时间内风向变动不定,风速强弱变化剧烈的风;盛行风即某一时期广泛流行某一种风向的风如季风,也叫主导风;焚风指沿山坡向下吹的热而干的风,空气比较干燥,受其影响易发生森林火灾。

  7.冲积平原、三角洲和冲积扇:冲积平原指河流携带泥沙进入低平地区堆积而成的平原;由三角洲发展而成的平原叫三角洲平原,常位于河流注入海洋或大湖地区;山地河流出口处的扇形堆积地貌为冲积扇。

  8.地形、地势和地质构造:地形指地表形态,一般看作地貌的同义词,表现为五种不同的地形种类;地势为地表起伏大势,如我国地势大致西高东低;地质构造指地壳及组成它的地质体(岩层、岩体)的空间展布和形态特征,如褶皱、断层。

  9.汛期和凌讯:汛期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雨或冰川积雪融化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现象,因发生时期及原因不同,可分为春汛、伏讯、秋讯、凌讯等。凌讯比较特殊,一般出现在化冻期,河道里的冰凌对水流的阻力作用而引起的涨水现象,常发生在温带从纬度较低流向较高的河段上。

  10.阴历、阳历和阴阳历:阴历是根据朔望月的长度安排历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阳历根据回归年的长度安排历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原则上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均历月为回归年的十二分之一,其季节含义较明显;阴阳历其性质介于阴历和阳历之间,我国的农历(夏历)是一种阴阳历。

10.人教版高二地理上开云kaiyun(中国)期知识点 篇十


  1、向东增加的是东经,向西增加的是西经。

  2、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

  3、根据经纬网判方向,先看纬线南北方,在在劣弧范围内看地球自转方向。

  4、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是6:00,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是18:00。

  5、太阳直射经线是12:00所在经线。

  6、上午等于下午,丄半夜等于下半夜,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7、极昼和极夜出现和消失的时间以6月22日或12月22日对称。

  8、太阳直射X.,则(90-X.)~90.出现极昼或极夜。

  9、黄赤交角的度数就是北半球热带的度数,也就是回归线的度数,是北半球出现极昼或极夜的度数,也是北极圈度数的余角。

  10、今天范围:0:00经线—(向东)—180.。昨天范围:180.—0:00经线。

  1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从东北升,西北落:冬半年,从东南升,西南落;春秋分,正东升,正西落。

  12、赤道上永远6:00升,18:00落,昼夜等长。太阳直射北半球,则北半球昼>夜,越向北,昼越长。

  13、北极点或南极点的太阳高度一天中无变化,其值的大小就是太阳直射的纬度。

  14、如果某两点在太阳直射点同一方向,则这两点的纬度差=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差。

  15、南北回归线间某点的纬度=│夏至日高度-冬至日高度│÷2

  16、晨昏线与纬度相切点的纬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余角,此切点所在经线为12:00或0:00,此切点如果有极昼,则0:00日出,24:00日落。

  17、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晨昏线向西移,太阳直射点也向西移。

  18、大圆航线:经线圈、赤道、晨昏圈。同一半球两点的最短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

  19、东边地点总比西边地点早(时间上要加),也就是先看到日出(要在同一纬线上)。

  20、过180.时向东加一天,但钟点不变,向西减一天,钟点不变。

  21、国际标准时是指0.经线地方时。

  22、时区数=经度数÷15.(四舍五入)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23、正午太阳高度角=90度-(当地纬度+或-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用“+”时表示,当地与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用“-”时表示,当地与太阳直射点位于不同一半球。

  24、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2日。秋分,9月23日。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

  25、地图任意两点相对高度:(n-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