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幼儿唐诗三百首(10篇)

时间:2024-01-16 16:41: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婴幼儿# #2-6岁幼儿唐诗三百首(10篇)#】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2-6岁幼儿唐诗三百首(10篇),欢迎阅读参考。

1.2-6岁幼儿唐诗三百首 篇一

  村居

  郑燮〔清代〕

  雾树溟潆叫乱鸦,湿云初变早来霞。

  东风已绿先春草,细雨犹寒后夜花。

  村艇隔烟呼鸭鹜,酒家依岸扎篱笆。

  深居久矣忘尘世,莫遣江声入远沙。

  译文

  树木笼罩在迷朦的烟雾之中,乌鸦在鸣叫,宿雨初霁,残云旭日辉映成霞。

  东风已经吹绿了早春的春草,小雨天气早晨仍然感觉到寒意。

  村里小船上的人隔着烟雾在呼唤自家的鸭子,酒家沿着河岸扎着篱笆。

  长久以来远离尘嚣,不要让江涛之声传入遥远的水村。

  注释

  溟潆:模糊不清。湿云:雨后云。

  先春:早春。后夜:指早晨。

  深居:谓远离尘嚣之世。远沙:远村。江南水村多以“沙”命名。

2.2-6岁幼儿唐诗三百首 篇二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注释

  鹳(guàn)雀(què)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创作背景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县的主簿,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这首诗是作者三十五岁时写下的。也有说法是这首诗乃朱斌所作。

3.2-6岁幼儿唐诗三百首 篇三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①鬓毛衰(cui):指人老鬓发稀疏脱落。

  ②何:什么。

  ③处:地方。

  【诗大意】年轻时离开家,年老了才回来。鬓发已经斑白疏落,家乡的口音还没有改变。路上碰到的儿童看见我都不认识,他们笑着问我从哪里来。

4.2-6岁幼儿唐诗三百首 篇四

  绝句

  贾岛〔唐代〕

  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

  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译文

  海底的明月,比悬挂夜空的明月还要圆。

  能得到它的一寸光华,就可以得到无际的春天。

  注释

  轮:月亮。

5.2-6岁幼儿唐诗三百首 篇五

  元日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6.2-6岁幼儿唐诗三百首 篇六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7.2-6岁幼儿唐诗三百首 篇七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8.2-6岁幼儿唐诗三百首 篇八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①明月光:明亮的月光。一作“看月光”。“地上霜”,语袭梁简文帝诗:“夜月似秋霜。”②举头:抬头。望明月:一作“望山月”。晋乐府“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似以“明月”为佳。低头:形容沉思的神态。

  【原诗今译】

  我床前是一片明亮的月光,

  却疑心地上撒着一层冰霜。

  抬头看到一轮圆月高空挂,

  低头又思念我远别的故乡。

  【鉴赏】

  本诗写的是在寂静的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夜深寒气袭人,月光照在床前十分明亮。因思乡而难以入眠的诗人看到床前一片水银似的白色,骤然间以为是秋霜降落。这一“霜”字用得很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暗示了思乡的情感。如果不是大半夜还未入睡,怎会在床上感觉寒冷。诗人索性起来,抬头隔窗而望,夜空上一轮孤光。这孤寂的寒月自然引起无限惆怅,使诗人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而黯然神伤。望月思乡,是古人旅居外地时所常有的感情。

  此诗即景生情,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以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将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首诗寥寥数语便将如此一个千人吟、万人唱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痕,一切均从心底自然流出,宛如天籁,以致千年以来脍炙人口,流传不衰!

9.2-6岁幼儿唐诗三百首 篇九

  江雪

  柳宗元〔唐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10.2-6岁幼儿唐诗三百首 篇十

  问刘十九

  白居易〔唐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韵译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将至,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意译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注释

  刘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但提到刘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刘十九乃其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

  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醅(pēi):酿造。

  绿蚁新醅酒:酒是新酿的酒。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

  雪:下雪,这里作动词用。

  无: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么”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