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3~6岁幼儿古诗词10首

时间:2023-12-15 15:00: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婴幼儿# #适合3~6岁幼儿古诗词10首#】想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文化,不妨从古诗词开始。古诗词不仅具有优美的语言,更能传达深刻的人生哲理。但是,有些古诗词对于孩子来说难度较大,需要挑选适合儿童的古诗词。©无忧考网为大家推荐适合3~6岁幼儿古诗词10首,让孩子们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开云kaiyun(中国)到中华文化的精髓。



1.适合3~6岁幼儿古诗词 篇一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代〕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2.适合3~6岁幼儿古诗词 篇二

  绝句

  杜甫〔唐代〕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河山川是如此秀丽,春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

  泥土已经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3.适合3~6岁幼儿古诗词 篇三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唐代〕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4.适合3~6岁幼儿古诗词 篇四

  元日

  王安石〔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5.适合3~6岁幼儿古诗词 篇五

  悯农二首·其二

  李绅〔唐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注释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6.适合3~6岁幼儿古诗词 篇六

  游子吟

  孟郊〔唐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注释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将要。

  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7.适合3~6岁幼儿古诗词 篇七

  竹石

  郑燮〔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注释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8.适合3~6岁幼儿古诗词 篇八

  小池

  杨万里〔宋代〕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阴一作:荫)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9.适合3~6岁幼儿古诗词 篇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宋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一作:溪头)

  译文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10.适合3~6岁幼儿古诗词 篇十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宋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同:无)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注释

  清平乐(yuè):词牌名。村居:题目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卧: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