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周记400字四年级(10篇)

时间:2023-12-11 16:20: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腊八节# #腊八节周记400字四年级(10篇)#】小豆红豆,豆豆传情;桂圆肉白果肉,肉肉见味;大米粘黄米,米米传香;白粥腊八粥,粥粥祝福:腊八节快乐!下面是©忧考网分享的腊八节周记400字四年级(10篇)。欢迎阅读参考!



1.腊八节周记400字四年级 篇一

  腊八节就要到了,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家乡的腊八节。那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节日,家乡有很多关于腊八节的习俗,让我现在都还念念不忘。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因为进了腊月门,天气也就真正的到了"数九寒天"了,所以,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饭,"沾沾下巴"。

  腊八节,在我国历也算得上就是悠久绵长了,各地的习俗不同,过法也就不同,饮食的差异也很大。但是,它的受重视程度可不比其他的传统节日差。因为过了腊八,就离过年不远,年味也就越来越浓了。

  小的时候,过腊八这一天,总能让我们吃上一碗又粘又香的黄米干饭。每人再给那么一小勺白糖,吃得那个香啊!就觉得老过这样的腊八多好。可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腊八吃粘米饭,其实就是很奢侈的事情,粮店里定量供应的粮食中没有黄米。有的人家农村有亲戚种的或者有什么其它门道搞到的,否则,所谓的腊八饭,就只能用带粘性的其它米来充当了。不管怎样,人们对腊八的盼望值还是很高的,因为能吃上一顿饱饭啊。

  我开始怀念家乡的腊八节,真希望可以回老家过腊八节,再吃上一碗香香的粘米饭,那该有多惬意啊!

2.腊八节周记400字四年级 篇二

  农历十二月初八,也就是俗称的“腊八节”。我问姥姥什么是腊八节,姥姥也不太清楚,看来我只有自己找答案了。

  原来腊八节是来自于印度,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称为“法宝节”。后来吃腊八粥成为一种民间习俗,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到现在,腊八粥又叫“七宝五味粥”,要用许多种材料制成,而且在腊八节这一天做出来的才吃。

  今天姥姥也给我做了腊八粥,姥姥的腊八粥是用江米、花生、核桃仁、葡萄干、空心枣、干梅果、红豆、红果、青果条、红枣、小红豆精制而成的,我给它起名为“爱心腊八粥”。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因为姥姥早上六点钟就开始做了,等我睁开眼睛,就闻到一股香喷喷的味道。我赶紧洗漱完毕,盛了一碗腊八粥,唔……好香!甜中带酸、回味无穷。我又盛了一大勺送到姥姥的嘴边,说:“姥姥,尝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吧。”姥姥边吃边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其实我应该感谢姥姥,如果没有姥姥的辛勤付出,我也吃不到这么香甜的腊八粥。在假期我一定要开云kaiyun(中国)会做一道菜,让姥姥也尝尝我的手艺。

3.腊八节周记400字四年级 篇三

  我天生就是个节日狂,就算是西方的节日我也要插手,更别提我国的节日了。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我们家是怎么过腊八节的吧。

  腊八这天,许多地方都要吃腊八粥,象征五谷丰登。我们家当然也不能不吃啦!一般过其他节,我们一大家子,20多个人就回姥姥家过节。但是腊八那天,我们上班的上班,上开云kaiyun(中国)的上开云kaiyun(中国),没时间,姥姥就做一大锅腊八粥,分成六份,由六家人分别去取,这样,我们就都能吃上腊八粥啦。腊八粥里有红枣、江米、红豆、桂圆、核桃、莲子、葡萄干、黄豆、绿豆、软黄米等。做法是:首先要把各种豆子和米泡一星期,然后烧开一锅水,把豆子和米放入,煮熟后再放其他东西,熬制时还要一边熬一边搅,熬到一定时间后再放糖。香喷喷的腊八粥就做好了!

  腊八节那天,我们家还要腌制腊八蒜,我们去市场挑一些好蒜,然后回去自家腌蒜,腌好后,还给姥姥送过去一两罐,记得刚开始接触腊八蒜,我碰都不敢碰,我不爱吃蒜,怕辣。有一回,终于在妈妈的哄骗下吃了一个,于是,我从此就爱上了腊八蒜,为啥?好吃呗。

  我们家就是这样过腊八节的,我喜欢这个节日,而且,腊八节是春节准备工作的开始,我也非常盼望春节的到来。

4.腊八节周记400字四年级 篇四

  农历12月初八,人们将迎来传统节日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也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繁多。其中以北京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腊八粥吃几天还有剩下的,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在民间,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祭祖敬神外,也有在这一天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5.腊八节周记400字四年级 篇五

  腊八节可谓是中国的传统了。腊八节到了,春节也就不远了。可是大家有关腊八节的事情你们知道多少呢?如果不知道的话,就让我帮你普及一下吧!

  《说文》曾经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

  过腊八节当然最重要的是吃腊八粥啦。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作文/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关于腊八粥的传说可有不少。相传,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民工们长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粮全靠家里人送。家里粮食送不到的,就有可能饿死在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一些少粮的民工们把各自剩下的五谷杂粮熬成稀粥,每人喝一碗抵御饥寒。为了悼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腊八节可是多姿多彩。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节日。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喜欢呢?

6.腊八节周记400字四年级 篇六

  马上又要到腊八节了,每到这个时候我都想起自己小时候喝腊八粥的情景。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初八,母亲都会给全家人熬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没有太多的东西用于做粥的'配料,可是母亲却总会想尽办法给我们做上热腾腾的腊八粥。母亲把事先煮熟的红豆、绿豆、花生和淘净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一起倒入大锅中,盖上锅盖,在灶里架好火。待开锅后,母亲隔一段时间用饭勺搅几下,防止粘锅,随着锅里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腊八粥的香味顿时溢满了整个土屋。

  手捧着盛满香喷喷腊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觉幸福极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觉让我爱不释手。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和温馨,给全家人平添了一种过年前的节日气氛。那时我只是觉得腊八粥好吃,而没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后离开了家,才越发感受到这其中承载着母亲太多的辛劳,太多对子女的美好祝愿。

  腊八喝腊八粥已经成为了千古不变的一种风俗。

7.腊八节周记400字四年级 篇七

  腊八节的民间传说甚多,特别是很多老人会讲听来的、自己编故事跟下一代讲,这样一来,有关腊八节的传说就更多了,这些传说中大多有一定寓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关于一个败家子悔过的传说。

  从前有个户人家,老两口和一个儿子。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可是儿子却很不争气,长得身强力壮,却是懒得出奇。从小到大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吃懒做。

  后来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猴子叫到床前,嘱咐再三:“鸡叫三遍离床铺。男当勤耕作……”话没说完,老俩口就去世了。

  儿子照旧过着懒散的日子,什么活也不干,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把两老人留下的家产都败光了。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别人都开始准备年货,而他家却粮仓见了底,宝娃羞愧难当。乡邻们闻讯东家一碗米,西家一碗豆,送来了各种粮、菜。宝娃将乡亲们送来的粮菜合到一起,熬了一锅粥,解决了一时的困难。

  从此,这个儿子变了不仅勤奋劳动,而且生活节俭,很快富裕起来。后来他为了让自己以及后辈们永远记住这个教训,每年腊月初八时就熬腊八粥。人们用这个故事教育子女,也在这天吃腊八粥,渐成风俗。

8.腊八节周记400字四年级 篇八

  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又到了,今天中午,妈妈拎着一大袋东西回家,刚走进家门,便兴致勃勃地说:“今天晚饭,我们就喝腊八粥!”我和爸爸一听,饿狼扑食般地跑到袋子旁看看里面有什么,结果把妈妈吓了一跳。

  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可是我的好奇心却把我带到了厨房,来看看腊八粥是怎么做的,只见妈妈先把不易煮烂的米和豆类下锅,等到豆软汤红的时候,再把果仁下锅,并用勺子不断搅动……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浓浓的香味开始从锅沿四溢,并飘到了我的鼻子里。“喝粥了!”我迫不及待地端起把香喷喷的腊八粥,闻一下就垂涎三尺,再轻轻抿一口,黏黏的、稠稠的、还有点甜甜的,味道好极了。我一边喝一边举起大拇指念叨着:“好喝,好喝,真好喝!还是妈妈厨艺高!”爸爸又突然说:“笨蛋!哪有人能比过厨艺啊!”妈妈笑了。

  很快,一碗粥喝完了,我用小舌头舔着粥碗,心想:可不能浪费呀!“扑通”一声,原来是我一不小心变成了“腊八猫”(因为我全嘴都染上了腊八粥),有一阵笑声响起……

  看来腊八节的趣事真是大浪推小浪,一浪接一浪啊!

  同开云kaiyun(中国)们,这天(腊八节)你们有没有变成“腊八猫”呀?

9.腊八节周记400字四年级 篇九

  迎面而来的是阵阵凉爽的轻风,映入眼帘的是铜陵永泉的士兵——威风凛凛的峻山。这次我去了美轮美奂、古色古香的农庄,去那里踏年采风。

  走过一条小径,就看到了一个蕴含丰富徽派建筑的亭子,穿过这个亭儿,就来到游玩正地。最引起我注意的是那个挂满红灯笼的树。高高的,红艳艳的。但不过一会儿,引起我注意的是那阵阵香味,是从一窝拥挤的人群中飘散而来,是腊八粥。我舀了一碗,尝了一口,甜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好吃。里头有些米、有栗子,还有各种材料,构成了这美味佳肴。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的风俗。

  不仅有腊八粥,还有各种各样的舌尖美食:米粉粑粑,生姜,麻酥糖,年糕……它们都非常美味。

  别被美食馋晕了,这儿可不止这些东西。微波粼粼的小溪前,高大挺拔的树后,有一排徽派建筑。这儿的建筑,就好似承德的避暑山庄。手拎一袋铜钱,就像穿越到古代。房梁边的四个角,向上微微翘起,有细数精致的纹理。房顶上,竖起两个挺拔的角儿,好似展翅欲飞的雄鹰。

  身后黑白相间的砖瓦,映着河面上荡漾的波纹,真是“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腊八,美好新年的开始!

10.腊八节周记400字四年级 篇十

  相传“腊八节”起源于远古时的“腊祭”,传说每年腊日,古人要举行祭祖,祭诸神活动。另据宗教界所传,农历十二月初八又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最初称为“成道节”。自周代将农历十二月定为腊月,南北朝时此月要举行重大祭祀活动,以祈求五谷丰登,吉祥平安。据说“腊祭”有八种神,于是便将初八确定为固定祭日,后来相沿成俗。

  有关“腊八粥”的来历,民间有多种说法,也演绎出许多有趣的典故。据传为了感念佛祖腊月初八成道之日,各寺院僧侣在这一天集会纪念、诵经演法。并把从八方化缘来的米、麦、豆、谷杂粮,及采集的枣、栗、核桃等干果汇集在一起,用大锅熬成粥做供品,祭祀佛祖,然后众僧共享修道成果。遇有进香者,寺院以粥施舍。后来此举逐渐成为善事,被流传至今。随着佛教的`不断传播,这种活动由寺院传到世俗民间,熬“腊八粥”渐渐演变成民俗习惯。到了宋代,“腊八粥”广泛盛行。不论是朝廷、官府、平民百姓乃至寺院,必在此日熬粥祭佛敬祖,并合家团聚共用,或馈赠友人,以此祈求吉利平安。“腊八节”不仅成为民间重要传统节日,喝“腊八粥”民俗也被世代相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