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阅读活动教案(精选10篇)

时间:2023-12-06 16:35: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教案# #幼儿园阅读活动教案(精选10篇)#】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阅读活动教案(精选10篇),欢迎阅读参考。

1.幼儿园阅读活动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阅读第12页图画,观察到太阳公公红彤彤的脸庞和下方的小字点,能大胆猜测小字点旁边红心的含义,

  2.在观察图画的过程中唤起天气变化与冷、暖的感知经验。

  3.开云kaiyun(中国)习主题字“太阳”,练习使用“暖和”。

  活动准备:

  1.《启蒙阅读》第二册太阳公公大范例,录音机,磁带。

  2.图画:晴天、下雨、下雪。

  3.太阳牌子,蜡笔,字卡“太阳”。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一猜。

  教师:天空中有一个圆圆的、亮亮的东西照到人的身上很暖和,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出示太阳牌子)

  二、图画阅读。

  1.教师:你们知道吗?有一幅太阳的画就在我们的书里。”出示幼儿用书第12页。

  2.“老师的大书里也有这一页”出示大范例。

  3.请幼儿观察图画。

  (1)指一指太阳在哪里?(出示字卡“太阳”)

  (2)红彤彤的太阳像谁的脸?我们称太阳是谁?(太阳公公)

  (3)图画中还有谁?小字点在做什么?仔细看看她旁边还有什么?猜猜这几颗红心是什么意思?

  (4)我们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吧!(出示太阳)

  4.请幼儿完整描述图画。

  三、游戏:冷和暖。

  (一)玩法:感受冷和暖。

  1.教师依次出示图画:太阳笑眯眯的出来了、阴天刮大风,下起雨来了、下雪了。

  2.请幼儿说说看了这幅图有什么感觉?

  (二)太阳公公笑了

  1.教师指着图画(晴天、下雨、下雪)问:什么天气我们感觉很暖和?什么天气感觉很冷?

  2.幼儿指着相应的图片说:“太阳出来了,我感觉很暖和。”(不暖或者冷)说的对,出示太阳笑脸以示鼓励。

  四、圈一圈。

  1.幼儿人手一本书,请幼儿用蜡笔把“太阳”字宝宝圈起来,请幼儿数一数你一共圈了几个太阳字宝宝。

  2.结束。

2.幼儿园阅读活动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开云kaiyun(中国)习逐页观察画面,能从封面、图文了解图书内容,较完整地讲述图书内容。

  2、在阅读中发展观察能力和对故事情节发展的预期能力。

  3、感受乌鸦的成长过程,体验乌鸦妈妈为孩子付出的艰辛与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乌鸦的窝》

  “乌鸦反哺”的相关录像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书封面,引出故事。

  1、书的封面上有什么?在什么地方?

  2、猜猜这是谁的窝?

  二、师幼共同阅读大书:

  逐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小乌鸦的变化,理解故事内容。

  图一:图上有什么?

  图二:这是谁?它在干什么?乌鸦妈妈是怎么孵蛋的?

  图三: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乌鸦妈妈的蛋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宝宝是什么样子的?(丰富词汇:光秃秃)

  图四、图五:小乌鸦越长越大,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图六:乌鸦宝宝长大了,一个个从窝里飞了出去,它们会去干什么?

  小乌鸦长大了,它们的爸爸妈妈怎么样了?小乌鸦会怎么做?

  图七:后乌鸦的窝里还剩下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三、借助课件,完整阅读大书。

  引导幼儿完整阅读,帮助幼儿运用“一天天长大”,“越来越大”等短句将图书内容连贯完整地讲述出来。

  四、续编故事,经验迁移。

  1、为什么乌鸦的窝里只剩下一根羽毛和一片枯树叶了?小乌鸦去哪了?

  2、小乌鸦还会再来吗?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大胆预期结局。

  3、欣赏“乌鸦反哺”的录像,让幼儿完整感受乌鸦妈妈与小乌鸦间的爱。

  五、延伸活动。

  小乌鸦这么爱它的妈妈,你们会怎么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呢?你们长大了会怎么做?为爸妈做些什么?

3.幼儿园阅读活动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开云kaiyun(中国)习按页码有序地翻阅图书,大胆尝试用故事中的语言讲述画面。

  2、关注皮皮鼠的行为和数量,尝试认读汉字一,二,三,四。

  3、对故事的情节感兴趣,乐意阅读图文故事。

  活动准备:

  大图书一本,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阅读故事《皮皮鼠吃跳跳糖》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吃过跳跳糖?吃了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有四只皮皮鼠也吃了跳跳糖,你觉得它们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猜测故事内容,引出主题)下面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这本书《皮皮鼠吃跳跳糖》。教师引导幼儿打开至相应的页码,鼓励幼儿自主阅读故事。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的阅读情况,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说: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教师引导幼儿阅读故事

  初步了解故事内容,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幼儿用书,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提问:故事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几只皮皮鼠?皮皮鼠喜欢吃什么?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教师讲述故事,鼓励幼儿跟述故事中重复的语言。

  三、感知故事的中心线索和重复的结构。

  鼓励幼儿跟述故事中重复的语言。并阅读汉字一二三四。

  师:晚上有几只皮皮鼠吃了跳跳糖?他们在哪里跳?(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汉字四)

  师: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说故事里的语言)

  师:妈妈对剩下的几只皮皮鼠说了什么?皮皮鼠吃了跳跳糖它又在哪里跳?(书写汉字三)

  师: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如此这般依次带领幼儿阅读汉字数字,讲述故事中的语言)

  四、组织幼儿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为什么皮皮鼠会折断手臂,摔破了头?你喜欢皮皮鼠吗?为什么?

  师:小朋友,我们大家一起来想个好办法帮帮皮皮鼠好吗?

  教师小结并教育幼儿在家里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不贪吃不贪玩,教育幼儿不在高处,空间狭小的地方,地面光滑的地方跳动,以防止跌伤。

  五、音乐游戏:

  四只老鼠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边唱边用手指表演《四只老鼠》进一步感知体验有趣的故事情节和重复的结构

4.幼儿园阅读活动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痕迹的含义,尝试用较为连贯、完整、清晰的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画面信息;

  2、能自己选择喜欢的画页,构思画面内容,并在集体面前讲述;

  3、愿意胆猜测想象,对寻找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痕迹产生兴趣;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幼儿人手一本图画书《是谁留下的痕迹》、《是谁留下的痕迹》PPT、完整讲述配乐;

  经验:在有凭借物的情况下,能够在集体面前立讲述,但如何构思讲述内容尚需的指导与辅助。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痕迹的含义,能自己选择喜欢的图片,构思画面内容,并在集体面前讲述;

  难点:尝试用较为连贯、完整、清晰的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画面信息。

  活动过程:

  1、观察图书画面,引入概念“痕迹”。

  提问:小朋友们,来看看屏幕上的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原来叶子上的坑坑洞洞是小虫子在叶子上边爬边咬留下的痕迹。那在生活中我们人会不会留下什么痕迹?

  2、幼儿自主阅读,记住喜欢的一页。

  请幼儿立阅读图画书,初步了解“痕迹”的概念(借此机会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和图画书阅读理解能力)。

  3、幼儿自主讲述,用连贯完整的语言。

  提问:你感兴趣的是哪一页?那你在这一页看到了什么?这是谁留下的痕迹?是怎么留下的?(提醒幼儿分享时有条理地说明:我看到了什么样的痕迹,是谁留下的,怎么留下的。)

  4、教师完整讲述,倾听感受图书内容。

  师:这本书里还讲了哪些有趣的痕迹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5.幼儿园阅读活动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理解画面细节所传递的信息,并尝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翻阅图书,体验自主阅读的快乐。

  3、了解凡事都要看整体而不能只看局部的道理。

  活动准备

  图书每人一本(用回形针夹好相关页数)、拼图每人一份、教师操作图片若干、背景音乐、书名大字卡。

  活动过程

  一、展示封面——引起幼儿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有趣的书,讲的是谁的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根据幼儿回答,出示书名(呈现大字卡)

  3、小结:原来你们有的是从书名知道的,有的是从画面知道的。

  二、教师导读--理解画面细节所传递的信息,并尝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1、教师从第一页讲到第四页”红老鼠觉得这个怪物是什么?

  2、“红老鼠觉得怪东西是根红红的大柱子”(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边操作图片边小结)

  三、幼儿自主阅读并翻阅图书,理解画面细节所传递的信息,并尝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体验自主阅读的快乐。

  1、教师“星期一,红老鼠说这个怪东西是一根柱子,其他老鼠都不相信,接下来的几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自己来看书,从星期二开始看到星期六。把有趣的事,记在心里,待会说给大家听。”

  2、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交流“除了红老鼠,还有些什么颜色的老鼠?它是怎么说的?”(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或请幼儿自己寻找出看到的图片)

  4、教师根据板书梳理一遍老鼠们说的话。

  “当蓝老鼠说怪物是一根绳子时,大家都不同意,开始争吵了起来,红老鼠说……”

  5、知道星期天,白老鼠出发了,教师讲述白老鼠的发现“这个怪东西硬得像柱子、软得像条蛇、宽得像峭壁、尖得像只矛,薄的像扇子,粗的像绳子,不过嘛,合起来的话,这个怪东西就是……。

  四、拼大象——了解凡事都要看整体而不能只看局部的道理。

  1、“今天,这个怪东西就在这个小篮子里面,请你们把它变出来。”

  2、幼儿操作拼图,教师巡回指导。

  3、“小朋友拼出来的怪东西是大象,我们一起来看看白老鼠发现得是不是大象。”

  4、师生一起完成黑板上的大拼图。(引导幼儿边拼边说完整的句子)

  5、“白老鼠看到的是头大象,为什么其它老鼠没看出来呢?”

  6、教师小结:原来白老鼠说得才是对的,因为它是从大象的左边跑到右边,从上边跑到下边的,了解到的是大象的整体,而其它的老鼠们看到的只是大象一个部分,当然就不对了。

  五、完整阅读——体验自主阅读的快乐现在我们一起把书从头到尾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讲故事。

  六、活动结束。

6.幼儿园阅读活动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记忆画面中动物的位置和神情,并大胆清楚地表达。

  2、喜欢集体阅读,体验阅读的快乐。

  【活动准备】

  书、ppt。

  【活动过程】

  一、介绍动物,幼儿熟悉动物的位置。

  1、出示p1,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看本书,看看这本书里有谁?

  2、出示p2:这些动物朋友都住在一幢房子里,看看,他们都住在几零几?

  二、阅读游戏:谁藏起来了?

  1、出示p3:你发现谁藏起来了?你怎么知道是河马躲起来了?

  2、出示p4:这次有几个动物藏起来了?分别是谁?住在几零几?

  3、出示p5:这回让我们找谁?为什么要找小猪呢?原来不光要找躲起来的朋友,有时候还要找谁转过身的。

  4、出示p6:接着又有几个朋友转身呢?这回要说几零几的谁转过身了,会说吗?

  5、出示p7:这下全藏起来了,那你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找找?

  6、出示p8:看看,这回我们要找什么样的朋友?

  活动延伸:

  出示图书,今天我们看的就是这本书,书里捉迷藏的动物更多,看看有几个?有兴趣的孩子可以去看一看。

7.幼儿园阅读活动教案 篇七

  教案目标:

  1、通过阅读画面,理解内容,并大胆地讲述袋鼠的大口袋。

  2、通过开展给动物匹配汉字的,初步认读汉字:妈妈和娃娃,喜欢阅读图书,引起幼儿对阅读汉字的兴趣。

  3、体会父母劳动的辛苦,知道体贴父母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案准备:

  1、配套课件,音乐《小袋鼠》。

  2、袋鼠头饰和有口袋的围裙一个。

  教案过程:

  一、教师打扮成袋鼠妈妈,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看看我是谁?(袋鼠妈妈)

  谁愿意做我的袋鼠娃娃呢?我有这么多的袋鼠娃娃真开心,我们一起唱歌吧!

  (音乐起,师生边唱歌边表演《小袋鼠》)

  师:袋鼠娃娃,你知道妈妈身上有一个什么吗?(大口袋)

  袋鼠妈妈的大口袋里可以装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本书,名字叫《大口袋》。

  二、看课件阅读并理解。

  1、幼儿自由阅读画面。

  师:这本书总共有几页?看看这本书里有什么?猜猜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看到的画面依次讲述)

  2、看动画课件理解。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怎么回事!(完整欣赏动画课件一遍)

  提问:A、袋鼠妈妈的大口袋里装了什么?袋鼠妈妈买了哪些东西?

  B、袋鼠妈妈的口袋装不下了,怎么办呢?

  C、袋鼠娃娃看到袋鼠妈妈拿不下东西了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呢?(引导幼儿笑嘻嘻地对妈妈说:别急,我们也有大口袋。)

  他们是怎么回家的?一个跟着一个像什么?

  3、教师带领幼儿重点开云kaiyun(中国)习认读汉字:妈妈、娃娃。

  师:在看动画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老师害怕小朋友把袋鼠妈妈和袋鼠娃娃搞错了,就给它们做了个标记,你有没有发现啊?哪个是娃娃,哪个是妈妈呢?(通过课件中的文字和图片匹配认读“妈妈”、“娃娃”。

  师:“妈妈”和“娃娃”这几个字中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它们都有一个“女”字旁。

  (继续看课件中的图文匹配)

  师:小朋友看这是谁?谁是妈妈?谁是娃娃?(分别有猫妈妈,猫娃娃、鸡妈妈)

8.幼儿园阅读活动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通过同伴阅读,初步感知不同职业人的工作特点。

  2、开云kaiyun(中国)会观察画面,并能胆的表述故事内容。

  3、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胆讲述。

  5、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冲动,体验人物的个性特征。

  活动重点:

  通过同伴之间的阅读,感知不同职业人的工作特点。

  活动难点:

  能胆的表述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活动准备:

  不同职业人的图片、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每天很晚的时候在做什么呢?

  2、那有人是晚上不睡觉的吗?

  3、出示故事封面,引出故事名称。

  二、同伴阅读。

  引导幼儿自由与同伴阅读,教师适时指导。

  三、分享交流。

  1、故事中哪些人夜里不睡觉?

  2、根据幼儿答案张贴图片并引导幼儿说出他们的职业名称。

  四、播放课件,师生共读。

  引导幼儿胆的表述故事内容。

  五、结束活动。

  1、师:正是有了这些人忙忙碌碌地在为我们服务,才让我们有了现在这样美好的生活,那我们应该跟他们说什么呢?

  2、除了故事中的这些人不睡觉,小朋友再去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什么人夜里不睡觉?为什么不睡觉?下节课告诉老师!

9.幼儿园阅读活动教案 篇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了解“边界”的含义。

  2、激发幼儿阅读绘本图书“边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头饰:野兽5个,小兔、小马等各种动物45个。

  2、呼啦圈45个,分散摆放在活动室外的平顶上。

  3、“野兽来了”的游戏图片(各种颜色的圆圈,分别住着一只小动物。)

  4、一本大图画书《边界》。

  5、电子图书中的一个画面(表现门是人类家的边界。)

  活动过程

  一、游戏“野兽来了”。

  1、每幼儿戴一动物头饰,其中5人戴“野兽”头饰。

  2、美丽的森林。

  在一座美丽的森林里,住着小兔、小猫、小马和许多的动物,它们互相关心、相互帮助,过着非常安详的日子。可是,有一天,突然来了几只野兽,小动物们在外面玩时,都会相互问问:“野兽来了吗?”当听到野兽来了,小动物们只有逃回家才能获得安全。

  3、讲解游戏“野兽来了”玩法。

  小朋友看,这里有许多呼啦圈,这些呼啦圈就是小动物的家,一个呼啦圈是一只小动物的家。我们都戴上了动物头饰,下面我们就来扮演小动物玩“野兽来了”的游戏,记住你扮演的是什么动物,你的家是什么颜色的呼啦圈,在外面玩时要问问别的动物,“野兽来了吗?”当听到“野兽来了”就要赶紧回家,这样才安全。

  4、进行游戏“野兽来了”。

  5、带领幼儿回活动室。

  二、谈话,帮助幼儿理解“边界”的含义。

  1、刚才我们玩的是什么游戏?你扮演的是什么动物?你的家是什么颜色的呼啦圈?

  2、出示游戏图。

  这些动物也在玩“野兽来了”的游戏,看,这些动物的家是什么颜色的呼啦圈?

  3、讨论:为什么小动物回家了,就安全了?

  4、原来游戏中呼啦圈就是“小动物”家的边界,野兽不能越过边界去抓小动物。

  三、人类的边界。

  1、小动物的家有边界,那我们人类的家有边界吗?

  2、我们的家的边界是什么?

  3、出示电子图书中的一个画面(表现门是人类家的边界。)

  这里有谁?他在干什么?

  4、原来我们的家的边界是门和围墙。

  四、阅读图书封面。

  1、出示图书封面。

  这里有本书,叫“边界”,我们来看看书的封面上有什么?

  2、小结:古时候用城墙作为一个城市与一个城市之间的边界,现在城墙没有了,但是高速公路的收费站也可以算是城市的边界。

  五、自主阅读。

  1、这本图画书中还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边界,有动物的边界,也有人类的边界,等会儿,我们来看看吧。

  2、强调阅读要求。

  仔细观察、安静看书,看看书上有哪些动物?它们是用什么做自己家的边界?

  3、幼儿自主阅读,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看书姿势。

  4、请个别幼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它是用什么做家的边界的?

  六、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下课后老师会把《边界》的图书放在图书角,小朋友可以到图书角去看看除了我们讲的,还有什么边界,下节课再告诉大家。

10.幼儿园阅读活动教案 篇十

  活动目标

  1、在层层递进的阅读方式中,获得前阅读核心经验。

  2、尝试用不同的阅读方式理解故事,为有效衔接中良好的阅读能力做准备。

  3、感受生命循环更替的历程,体会无字书的趣味。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根据画面信息推测出故事内容的先后顺序,感受生命循环更替的历程。

  活动难点:通过层层递进的阅读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感知阅读带来的趣味。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喜欢阅读,能够根据画面信息猜测故事内容。

  2、物质准备:绘本PPT、幼儿人手一本绘本、故事中主要线索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出示PPT)今天宋老师给家带来了一本很特别的书,带领幼儿快速浏览,解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没有文字,是一本无字绘本。

  二、基本部分

  (一)、幼儿整体阅读,初步感受绘本的特点。

  1、教师提出阅读要求,请幼儿自主阅读,进一步感受无字绘本的特点。

  2、幼儿自由进行阅读,观察阅读习惯,指导个别幼儿的阅读方法。

  (二)、用不同的阅读形式了解故事内容,感受生命循环的过程,体会不同的阅读方法带来的乐趣。

  1、幼儿自由讲述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将幼儿讲到的重要信息,逐一粘在白板上。

  2、请幼儿根据出示的图片,将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元素进行排序。

  3、教师完整阅读绘本,请幼儿验证自己对主要信息的排列顺序是否和故事内容的发展顺序一样。

  4、教师读绘本中第一部分:关于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故事,引导幼儿发现毛毛虫变成蝴蝶的奇妙。

  5、继续以苹果树为主线观察,引发幼儿思考、理解故事第二部分的内容。

  请幼儿翻到毛毛虫变成蝴蝶的一页,自主阅读,当毛毛虫变成蝴蝶后发生又发生了什么?

  6、幼儿再次完整阅读,进一步了解苹果的生长过程。

  小结:我们的故事又讲回来了,这个绘本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可以复阅读,没有结尾。这个绘本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它没有页码,绘本中的每一页即可以作为故事的开始,也可以作为故事的结尾。

  (三)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感受无字绘本的特点。

  1、鼓励幼儿任选一页作为故事的开始,进行阅读,感受无字回绘本的神奇。

  2、请一名幼儿读故事,鼓励幼儿胆讲述故事内容。

  3、请幼儿找一位客人老师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自主阅读。

  三、延伸活动:

  给幼儿提供绘本中重要信息的图片,请幼儿制作成一本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