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全短篇

时间:2023-11-30 12:09: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婴幼儿# #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全短篇#】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的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全短篇。欢迎阅读参考!



1.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全短篇 篇一

  杞人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一个人,常常看着天空发呆,吃饭不香,睡觉不着,站着不是,坐着也不是,不知不觉就消瘦了许多。朋友问他怎么啦,他说:“要是天掉下来怎么办?”朋友开导他,天是空的,掉不下来。他又担心太阳、月亮和星星岂不是要掉下来了吗?

  [注释]杞:地名。

  [提示]比喻不必要或无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2.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全短篇 篇二

  掩耳盗铃

  古时候,有个人想偷别人家大门上挂着的门铃,又怕门铃响起来。他想出一个办法来。他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然后去把门铃偷下来。结果被主人当场捉住了。他惊奇地问主人:“你怎么听到了铃声?”主人说:“你掩住了自己的耳朵,可是没有掩住我的耳朵啊!”

  [注释]掩:遮盖,捂。盗:偷。

  [提示]比喻所做的事情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3.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全短篇 篇三

  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释读】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4.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全短篇 篇四

  画蛇添足

  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人多酒少,不够喝。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大家赞同,画了起来。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说完就把酒喝了。

  [注释]足:脚。

  [提示]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5.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全短篇 篇五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

  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转了一圈之后,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势欺人的人,我们应当开云kaiyun(中国)会识破他们的伎俩。

6.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全短篇 篇六

  自相矛盾

  从前,楚国有个人在街上卖兵器。他拿着矛说:“这支矛,是天下第一锋利的,它能击穿坚固的盾牌。”他又拿起盾说:“这个盾牌,是天下第一坚固的,世界上没有一支长矛能够刺得穿它。”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回答不出来了。

  [注释]矛:长矛。盾:盾牌。

  [提示]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7.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全短篇 篇七

  买椟还珠

  据说,楚国有位珠宝商人,为了把一颗贵重的珍珠卖个好价钱,请人做了一只非常精致的珠宝盒来盛放这颗珍珠。一位郑国人出高价把它买了回去。谁知,过了没几天,这位买主竟然拿着珍珠来找商人,对他说:“你把这珍珠遗留在盒子里了,我买的是盒子,这珍珠还给你吧。”

  [注释]椟:盒子。

  [提示]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8.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全短篇 篇八

  杯水车薪

  从前,有一个樵夫,每日靠砍柴卖钱的微薄收入来养家糊口。一天,天气非常炎热,樵夫像往常一样推着一车满满的柴到街市上卖。他把那些砍来的柴捆成一把一把的,一部分放到了地上,一部分仍然放在柴车上,因为累了一整天,又饥又渴,就找了个地方坐下喝口茶吃些干粮,谁知才歇息了片刻,就突然闻到一股浓烟的味道,回头一瞧,原来是自己车上的柴着火了。柴夫急忙放下水杯,连滚带爬地跑过去。可是柴车上的火苗已经蹿得很高了。这可怎么办啊,这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救火呢?他急得满头大汗,突然他看到了地上的水杯,正是他刚才休息时准备喝的水。就连忙抓起水杯把水浇到一车柴上。可是,这小小的一杯水,怎么能扑灭那熊熊燃烧的大火呢?就一会的功夫,那辆柴车和他辛辛苦苦砍下的柴便化为一堆灰烬。

9.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全短篇 篇九

  朝三暮四

  宋朝有一个人在他家养了一大批的猴子,大家都叫他狙公。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了解他的话,因此,他更加的疼爱这些能通人语的小动物,经常缩减家中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

  有一年,村子里闹了饥荒,狙公不得不缩减猴子的食粮,但他怕猴子们不高兴,就先和猴子们商量,他说:“从明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果子,晚上再给你们四颗,好吗?”猴子们听说他们的食粮减少,都咧嘴露牙的站了起来,表现出非常生气的样子。

  狙公看了,马上就改口说:“这样好了,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够吃了吧!”猴子们听说早上己经从三颗变成了四颗,以为食粮已经增加了,都高兴的一起趴在地上,不再闹了。以后的人就从这则的寓言说,狙公所说的话,加以引申,凡是见到有人反复不定,刚才说过的话不算数;或是做事的时候常变更,刚决定的事情,不一会儿又改变了,我们就说他是“朝三暮四”。

10.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全短篇 篇十

  囫囵吞枣

  从前,有个人买了一堆水果,有梨儿,也有枣儿,坐在路边上吃。有个老头儿看见了,对他说:“小伙子,梨儿可不能多吃呀。它虽然对牙齿有好处,可是吃多了对身体不好。”青年人就问:“枣儿吃多了呢?”老头儿说:“枣儿对身体是好的,可吃多了对牙齿不好,也不能多吃。”青年人看了看梨儿,又看了看枣儿,想了一会儿,说:“哈哈,我想出了个好办法!我吃梨儿就只用牙齿嚼,不吞到肚子里去。吃枣儿,我就把它整个儿吞下去,不用牙齿嚼。”说完话,他就拿起一个枣儿放在嘴里,直接吞了下去。没想到,他一下子就被枣儿噎住了。

  “囫囵吞枣”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囫囵”就是完整的,整个儿的意思。有人念书只顾死记硬背,或者含糊了事,不去理解书里所说的内容,可以说他是“囫囵吞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