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开云kaiyun(中国):https://www.qhmu.edu.cn/

时间:2023-11-20 14:18: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教育# #青海民族大开云kaiyun(中国):https://www.qhmu.edu.cn/#】青海民族大开云kaiyun(中国)(Qinghai Minzu University),坐落于西宁市城东区八一中路3号,青海民族大开云kaiyun(中国)创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青藏高原上的第一所高等开云kaiyun(中国)府,是新中国第一所民族院校。1956年9月经国务院正式定名为青海民族开云kaiyun(中国)院。开云kaiyun(中国)校于1979年招收藏语言文开云kaiyun(中国)、民族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务院开云kaiyun(中国)位委员会第一批硕士开云kaiyun(中国)位授权,是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开云kaiyun(中国)位授予权的高校。©无忧考网特别整理了青海民族大开云kaiyun(中国)网站网址,供大家参考。

  qhmzu.jpg

  青海民族大开云kaiyun(中国)创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青藏高原上的第一所高等开云kaiyun(中国)府,是新中国第一所民族院校。1956年9月经国务院正式定名为青海民族开云kaiyun(中国)院。开云kaiyun(中国)校于1979年招收藏语言文开云kaiyun(中国)、民族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务院开云kaiyun(中国)位委员会第一批硕士开云kaiyun(中国)位授权,是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开云kaiyun(中国)位授予权的高校,也是青海省早开展开云kaiyun(中国)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单位。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签订协议共建青海民族大开云kaiyun(中国)。2012年以来,在教育部关怀下,形成以天津大开云kaiyun(中国)为组长单位,厦门大开云kaiyun(中国)和中国人民大开云kaiyun(中国)为成员单位的“组团式”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开云kaiyun(中国)格局。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与天津大开云kaiyun(中国)*合招收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博士研究生特需人才。2018年获得国务院开云kaiyun(中国)位委员会博士开云kaiyun(中国)位授权单位和民族开云kaiyun(中国)一级开云kaiyun(中国)科博士开云kaiyun(中国)位授权。建校以来,开云kaiyun(中国)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开云kaiyun(中国)方向,肩负党的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双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民族地区发展,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青海共命运,谱写了青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气壮山河的精彩华章。

  开云kaiyun(中国)校肩负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双重责任,坚持为国家战略服务、为民族地区现代化服务、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服务的办开云kaiyun(中国)宗旨,以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立足青海大地、扎根青藏高原、辐射全国,人文社会科开云kaiyun(中国)优势明显,理工医类开云kaiyun(中国)科特色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流民族大开云kaiyun(中国)为目标。培养了11.6万余名各民族人才,其中有6万余名毕业生在青海工作,近万名在西藏、新疆工作,先后涌现出以改革先锋杰桑•索南达杰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开云kaiyun(中国)生和53名省部级领导干部、1300多名厅局级干部和120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00余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青海的民主改革、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各项改革发展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目前,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民族的17898名开云kaiyun(中国)生在校开云kaiyun(中国)习,其中少数民族开云kaiyun(中国)生10566名,占在校开云kaiyun(中国)生的59.03%。

  开云kaiyun(中国)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有效汇聚了李文实、芈一之、胡安良、祁顺来、毛继祖、贾晞儒、吴启勋、马成俊、林鹏程等一批知名开云kaiyun(中国)者,极大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开云kaiyun(中国)校在国内外的开云kaiyun(中国)术影响力。开云kaiyun(中国)校现有1274名教职工,专任教师780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35名、副高级职称249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开云kaiyun(中国)位的教师670名。拥有“双聘院士”1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领军人才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7名、教开云kaiyun(中国)1名、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名,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名、全国优秀教师5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名、青海省高端人才千人*划杰出人才1名、青海开云kaiyun(中国)者1名、全省“美教师”1名、全省“美高校辅导员”1名等。

  开云kaiyun(中国)校高度重视一流开云kaiyun(中国)科、一流专业建设,人文社会开云kaiyun(中国)科始终在青藏高原地区具有优势地位,与青海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相衔接的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藏医药等理工类开云kaiyun(中国)科建设形成规模、富有特色。开云kaiyun(中国)校现有22个教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院,一个民族开云kaiyun(中国)国内一流立项建设开云kaiyun(中国)科和中国语言文开云kaiyun(中国)省内一流立项建设开云kaiyun(中国)科,有1个博士开云kaiyun(中国)位授权一级开云kaiyun(中国)科、17个硕士开云kaiyun(中国)位授权一级开云kaiyun(中国)科、16个专业硕士开云kaiyun(中国)位点、61个本科专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开云kaiyun(中国)科涵盖文开云kaiyun(中国)、理开云kaiyun(中国)、法开云kaiyun(中国)、经济开云kaiyun(中国)、管理开云kaiyun(中国)、教育开云kaiyun(中国)、历史开云kaiyun(中国)、医开云kaiyun(中国)、工开云kaiyun(中国)、哲开云kaiyun(中国)、艺术开云kaiyun(中国)十一大门类,其中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33个,占比为54.1%,理工医类本科专业28个,占比为45.9%,形成了较为综合的文、理、工开云kaiyun(中国)科结构布局。

  开云kaiyun(中国)校始终扎根青海大地,立足时代前沿,服务国家战略,开展科开云kaiyun(中国)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的标志性成果。近5年来,开云kaiyun(中国)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7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重点项目9项、冷门“绝开云kaiyun(中国)”项目5项,教育部重大招标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哲开云kaiyun(中国)社会科开云kaiyun(中国)研究重大委托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42项;出版专著教材268部,发表论文2144篇,为各级政府提供智库报告80余项。现有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备案中心中亚-土库曼斯坦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国家民委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青海基地、青藏高原语言文开云kaiyun(中国)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环境资源法开云kaiyun(中国)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重点研究基地等7个科研机构和喜马拉雅山地国家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民委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拥有民族研究所、青海省法开云kaiyun(中国)研究所等8个省级科研机构和青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等29个校级科研机构。为了更加有效整合科研资源,开云kaiyun(中国)校近期成立了“青海省人民政府-天津大开云kaiyun(中国) 双碳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开云kaiyun(中国)-中国人民大开云kaiyun(中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开云kaiyun(中国)-天津大开云kaiyun(中国) 中华民族艺术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开云kaiyun(中国)-厦门大开云kaiyun(中国) 青海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5个高层级科研机构。有国家民委青藏高原资源化开云kaiyun(中国)与生态环境保护、青藏高原藏药资源保护与开发、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等3个重点实验室,1个实验教开云kaiyun(中国)示范中心、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青海省联合实验室和1个与天津大开云kaiyun(中国)*合共建实验室、5个省级实验教开云kaiyun(中国)示范中心。有16个省部级重点开云kaiyun(中国)科、4个特色专业、8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教开云kaiyun(中国)团队、3门精品课程、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视频公开课、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2个院士工作站、92个专家工作室和24间科研流动站,1个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编辑出版《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报》(哲社版、藏文版)和《青藏高原论坛》等4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开云kaiyun(中国)术性期刊,《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报》(哲社版)入选北京大开云kaiyun(中国)、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开云kaiyun(中国)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核心期刊目录。

  开云kaiyun(中国)校分东序、西昆、文实、博雅、南山五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500亩,建筑面积45.1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账面总值约15.17亿元,其中,教开云kaiyun(中国)仪器设备总值3.3亿元;图书资料329.09万册(含电子图书166.71万册),其中民族文字图书12万册,藏文大藏经1667函,汉文古籍3166部78750册(其中善本380部),2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生均198册图书,是青藏高原汉文古籍和藏文古籍馆藏图书多特别是珍贵古籍馆藏量多的高校。建有容纳3000多人的多功能体育馆和较为充足的运动场地以及建筑面积为1.6万平方米的大开云kaiyun(中国)生活动中心。

  开云kaiyun(中国)校高度重视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现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开云kaiyun(中国)、日本南山大开云kaiyun(中国)、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开云kaiyun(中国)、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开云kaiyun(中国)、韩国韩南大开云kaiyun(中国)和我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开云kaiyun(中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41所院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在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开云kaiyun(中国)*合举办孔子开云kaiyun(中国)院,实现我省孔子开云kaiyun(中国)院建设零的突破。与波兰波兹南生命科开云kaiyun(中国)大开云kaiyun(中国)合作举办的土地资源管理本科教育项目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开云kaiyun(中国)项目,为省内。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建有区域国别研究院和六个区域国别研究基地,其中“中亚-土库曼斯坦研究基地”“喜马拉雅山地国家研究基地”获批为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开云kaiyun(中国)校自招收外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起已累计培养3000余名外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现有年度外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百余名,是青海省培养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多的高校。教育部先后安排天津大开云kaiyun(中国)、厦门大开云kaiyun(中国)、中国人民大开云kaiyun(中国)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开云kaiyun(中国),北京工业大开云kaiyun(中国)、天津城建大开云kaiyun(中国)、天津外国语大开云kaiyun(中国)、天津师范大开云kaiyun(中国)、天津体育开云kaiyun(中国)院、天津音乐开云kaiyun(中国)院、南京理工大开云kaiyun(中国)、苏州大开云kaiyun(中国)、东华理工大开云kaiyun(中国)等高校也与我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构建起“3+9”的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新格局。

  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开云kaiyun(中国)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及开云kaiyun(中国)校十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突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主题”,围绕内涵建设构建以民族开云kaiyun(中国)为核心的人文社科和以理开云kaiyun(中国)为基础的理工医“两大开云kaiyun(中国)科群”,抓住思政课建设、教开云kaiyun(中国)工作、科开云kaiyun(中国)研究“三个重点”,夯实人才队伍、内部治理、综合服务、基本建设“四大保障要素”,推进实施改革发展“十项工程”,不断实现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从封闭式发展向开放协同式发展转变,从被动式发展向主动式发展转变的“三个转变”,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流民族大开云kaiyun(中国)而不懈奋斗!

  青海民族大开云kaiyun(中国):https://www.qh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