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拜年作文1000字10篇

时间:2023-10-27 09:50: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节日作文# #春节拜年作文1000字10篇#】从作文的写作时限来分,作文可以分为作文和非作文。作文又可以分为课堂作文和考试作文两类。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春节拜年作文1000字》,欢迎您的借鉴。



1.春节拜年作文1000字 篇一


  在中国,春节象征着一年的开始。寓意好的开端,是一个让外出读书、背井离乡异地打拼的人们回家团圆的日子。每年的春节前夕,我们家都会全家动员起来,给家里来大扫除,把过去一年中的所有的晦气扫净,迎接新气象。爸爸妈妈会带着我去采办年货,一些好吃的糖果、给爷爷准备美酒或是潮汕传统的卤鹅等等充足的食物。年三十的这一天,我们家会贴红红的春联,红红的窗花,然后带着丰盛的礼物,与家人一同驱车返乡与爷爷奶奶团聚。


  在这一天,无数的游子都会回到家与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一同守岁,祈福新一年的好运。所以春节前夕,中国大部分地区都会有人返乡过年,这便是地球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春运,每年春节期间都会发生,因此这也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春节景象。


  春运一般为春节的前十五天和后十五天,在此期间,全国13亿人口几乎都动了起来,包括在海外游开云kaiyun(中国)的人们也会争取在春节期间赶回家,有的人乘飞机,有的人乘游轮,有的人坐高铁,有的人开车走高速回家,更有甚者,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摩托大军”,携着家人带着年货,开着摩托车,一路奔波,就为了回家团圆。我们中国春运的人口之多,范围之广,正所谓大爱无疆,沿途的人们会准备一些热气腾腾的食物和水给赶路回家的人。每个人都能理解游子们回家的心情,就会自发地做出这些爱心举动,每年的春节都会有一幕幕令人感动的景象出现。


  回到家后,人们都会带回表达自己心意的礼物,不管是否贵重,不管是大还是小,都代表着自己的浓浓情意送给自己的父母。街道已经到处张灯结彩了,街边挂起了红红的大灯笼,广场上摆放着各式美丽鲜艳的春花,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目之所及,全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我也正在期待着农历丁酉年初一的到来,因为那天我将按着传统习俗,穿上妈妈刚给我买的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走亲访友拜年。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春节,是全世界中国人团圆的节日。


2.春节拜年作文1000字 篇二


  在寒假中,我去了舅舅家,正谈的高兴时,二姨来了一个电话,是向舅舅来拜年的。我问舅舅这是什么,舅舅告诉我这是电话拜年,自从发明电话以后,许多人就用电话和在远方的亲朋好友们送上祝福,说上几句吉祥话,说几句心里话。


  听完之后,我也准备来个电话拜年。我拿起话筒,第一个想起的人就是奶奶。奶奶已经年过七旬,但仍然身体仍然硬朗。奶奶每天给我做可口的饭菜,让我十分感动,觉得心里暖和和的。不知不觉中,我按下了号码。


  "喂"。"喂,奶奶,是我"。"喔,是虎啊,有什么事情吗""我想给您拜个晚年,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你,我也给你拜年"。


  我又给我的姐姐打电话,因为我的姐姐上高三,快要考大开云kaiyun(中国)了,开云kaiyun(中国)习十分紧张。"喂,您好"。"喂,姐姐你好,我是虎"。"是虎啊,找我有什么事""我是想给你拜个年,祝你开云kaiyun(中国)习进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谢谢,我也祝你开云kaiyun(中国)习更上一层楼"。


  给姐姐打完电话,我又想到我的哥哥,我哥在浙江大开云kaiyun(中国)读研究生,一天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于是我又拨了哥哥宿舍的电话。"喂,你好,你找谁""我找我哥哥李磊"。好,你等一会。"对不起,他正在上课,你有什么事,告诉我吧,我转告他"。"我,那你帮我转告他过年快乐。


  老师的话:电话一个现代化的通信工具,沟通着心灵,表达着真情。小作者选取电话拜年这个题材,取材于生活,真实有趣,展示了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时代感很强。题目"电话拜年"新颖独特,即点明了事件又吸引了读者。特别市,小作者的语言描写,入画传神。"喂,奶奶,是我"。"喔,是虎啊,有什么事情吗""我想给您拜个晚年,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你,我也给你拜年"。这段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突出了人物的特点,电话两头的祖孙俩互相祝福的情景跃然纸上。


3.春节拜年作文1000字 篇三


  下午,我、爸爸、妈妈、舅舅和舅妈一行人一起去太公太婆家拜年。我们带了很多礼物,个个满心欢喜。


  到了那里,我们飞奔而去,太婆非常热情,给我们拿椅子坐,拿瓜子吃,我们感到非常快乐。接着我们去看望太公,那里虽然很破旧,可里面的环境很好。我们吃着,玩着,觉得很冷,舅舅提议说:“我们烤火吧!”


  “好呀,好呀!”我们可兴奋了。


  于是我们找来一口锅,几根木头,开始烤了,爸爸用手在火堆上移来移去,像在打太极拳。我看着很眼馋,也想试试,可是又不敢,就问爸爸:“烫不烫?”爸爸说:“当然喽!”“那你为什么还要这样?”我奇怪地问。


  “暖暖手呗!”爸爸若无其事地说。


  “拿几个桔子烤烤吧!”妈妈的声音从我耳边飘过。“烤桔子。”我一听就来了兴致,因为我爱吃桔子了。妈妈说:“烤桔子吃了不会感冒,琛琛,你要多吃的哦!”我不停地点头。一个桔子烤好了,哇,真香啊!外面一层黄皮变成了黑皮,而且非常烫。妈妈慢慢地剥着皮,生怕烫到手,剥好了,我急忙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哇,真烫!我的舌头都麻木了,接下来,我不敢再狼吞虎咽了,小心翼翼地吃起来,真甜!


  “下面我们来烤麻糍。”爸爸宣布。于是爸爸轻轻地把麻糍放进火堆,不一会儿,就可以吃了,我着急地大喊:“我要吃,我要吃!”舅舅分给我一半,我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哇!真是香极了!”我尖叫起来。


  紧接着,太婆拿来几根年糕让我们烤,舅舅把年糕放进火堆,我们几个人围着火堆,叽叽喳喳地聊起天来。爸爸说:“这个吃饱了,晚饭也不用吃了。”妈妈说:“我们小时候经常吃这个,可香了。”过了一会儿,年糕熟了,我们争着“抢”年糕,可舅舅只分给了我,我开始品尝起来,又香又脆,嚼起来香喷喷的,等我吃到后一口的时候,小舅妈说:“别吃完,留给欣辰一点。”我就把后一口给了小舅妈。


  今天过得可有意义了。拜年真开心!烤火好有趣!


4.春节拜年作文1000字 篇四


  大年初一,大家早早起床,衣着整洁,出门走亲访友,互致新年问候,祝愿来年万事如意。


  关于拜年习俗的起源,据说古代有一种头长独角、嘴像血盆的妖怪,人们称之为年。腊月三十晚上,它跳出山林,吃人。人们不得不准备一些肉放在门外,然后关上门藏在家里。直到大年初一早上,年吃了一顿好饭就走了,人们才开门相见,互相鞠躬祝贺。


  新年快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俗,是人们辞旧迎新、互致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在古代,“新年快乐”这个词的原意是给长辈拜年,包括给长辈磕头、祝贺他们新年快乐、问候他们平安生活等等。如遇同行亲友,也要敬礼。


  新年祝福通常从家里开始。第一天早上,年轻一代起床时,应该向长辈致以新年的问候,祝他们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拜完之后,要把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家拜谒长辈后,人们出门相见时,也要满面笑容地祝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快乐”、“新年快乐”等吉祥语。邻居、亲戚、朋友也互相拜访庆祝新年或互相邀请喝酒娱乐。


  宋孟长老在卷六《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北宋汴京之云:“十月一日,开封府放关三日,士人自早相庆。”明朝中叶,陆戎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在京城大年初一,从朝关到庶人,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上来来往往几日者,称为‘新年快乐’。然而,庶人崇拜他的亲戚和朋友。官方交往,更爱不专……”清朝的顾铁青在《清嘉录》中描述道:“男女不如父母,老爷率不如年轻人,他们对邻居朋友顶礼膜拜,或者不再送孩子祝贺,这叫‘拜年’。对于那些在生命的尽头没有相遇的人,他们也在这个时候互相膜拜……”


  古代上层文人有以名帖互致问候的习俗。宋朝周回《清波杂志》说:“宋元祐年间,常以仆役、仆役来拜年。”。当时的士大夫朋友广泛,到处拜年需要时间和精力。所以,一些不亲近的朋友并没有亲自去那里,而是派仆人拿了一张两英寸宽、三英寸长的卡片,上面有问候者的姓名、地址和祝贺的话。在明朝,人们不拜年,而是进贡。明代杰出的画家、诗人文徵明在他的诗《贺年》中这样描述:“你们不想见面,但可以讲故事,名篇全是封面;我也和人扔几张纸,世人恨简。这里说的“名刺”和“名卜”是中国年卡的起源。年卡是用来连接感情,互相问候的,方便实用,至今仍流行。


  大约从清朝开始,新年祝福语中增加了“集体崇拜”的形式。《侧帽余谭》年,清人艺兰大师说:“京城年初,以套路团拜,庆年义气,荣辱风土”,以及“每年以值班书预定宾客,吃喝玩乐,度过美好的一天”。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习俗也在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形式。如今,人们除了遵循以前的拜年方式之外,也开始通过礼节性的电报和电话来拜年。


5.春节拜年作文1000字 篇五


  春节是中国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过春节,俗称“过年”。


  小时候,记忆中的“过年”没什么大事儿,却“年”味十足,十分喜庆。小时候的年啊,不像现在,酒店商店都弄的花里胡哨的,那时候,人们全在家里过年。一大家子就在一个并不太宽敞的屋子里,围着一张圆桌子,女眷们都在厨房里倒腾,做年夜饭,男人们就在饭桌上聊天,唠家常,边抽烟喝酒,边谈天说地。我们几个小孩子啊,就在院子里放鞭炮。哥哥特别调皮,我呢,那时候又特别胆小,所以,哥哥每次都会买那种一扔到地上就爆炸的小鞭炮,然后跑来吓我,院子里一直回荡着我的似哭似笑,哥哥的“咯咯”笑声和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


  女人们端着一道道大菜从厨房出来时,年夜饭就开始了,大人们边吃边聊天,我和哥哥向来对他们的聊天内容不感兴趣,我们感兴趣的,从来都只是年夜饭中的美味佳肴。也不知是怎么的,我和哥哥总是喜欢抢着吃。就比如那道椒盐土豆,平时吃着也没什么味道,但当它端上年夜饭的饭桌时,它的味道瞬间就升华了,我和哥哥就这样抢来抢去,一个又一个地抢到碗里,咽到肚里,是那样快乐,就算被哥哥抢走了,也不难过。每一道菜,哪怕是我不喜欢吃的,都有我们兄妹俩“战争”过的痕迹,吃饱了,吃撑了,也毫不放松,继续吃,生怕对方抢走了好吃的似的。


  吃饱喝足,夜幕已经降临。大人们都来到院子里,放鞭炮,放烟花。爸爸把那鞭炮的引火线一点燃,就赶紧躲到一边,一家人都捂住耳朵,我们的目光随着上升的烟花而上升,烟花在深蓝的天空中盛开,我们的笑容伴着阵阵巨大的声响也随之绽放。


  现在,过年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放烟花再也找不到那种快乐,我和哥哥也不会再做“抢着吃”这种幸福的傻事了,就连拿压岁钱也开始不好意思。我多想重新回到小时候,回到那时候“年”味儿十足的'春节!


6.春节拜年作文1000字 篇六


  今年,我回爷爷奶奶家过年。到了山东老家,我看见车两旁的人们摩肩擦踵,甚是热闹。我们还开玩笑说:“看,家乡人民真热情欢迎我们回来啊!”


  除夕晚上,在我们共进年夜饭时,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四起,我的手机也不例外。打开一看,哇!微信、QQ、短信里都是同开云kaiyun(中国)们在说“过年好!”这时,爷爷说:“辰辰,快来,大哥来视频了!”视频里,在国外工作的哥哥在逐一向我们问候新年。我把我们的菜肴一一吃给哥哥看,号称代哥哥多吃点。大伯举着酒杯告诉哥哥,他快递回家的红酒味道不错。而爷爷说等下让哥哥视频完查收微信发给他的压岁钱。妈妈说视频让我们感觉在一起,团圆了……


  吃过饭,爷爷奶奶一起戴上了红色围巾,拿出了很多红包,端坐在沙发上,爸爸妈妈在他们前面铺了一个垫子。伯父伯母一起站在垫子前,对着爷爷奶奶拱手说“爸爸妈妈,过年好!”随即,伯父伯母跪在垫子上,给爷爷奶奶深深的磕了一个头。这时,我看到爷爷奶奶脸上的笑容特别甜,奶奶的眼角都隐隐闪着泪花。这时,爷爷轻轻打了奶奶下,奶奶笑着把红包递到伯父伯母手上。紧接着,爸爸妈妈,我和哥哥姐姐也依次都给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和爸爸妈妈磕头拜了年。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深深地笑容,这是获得新年祝福的快乐,这是亲人相聚的幸福!


  初一早上,爷爷家来了好多客人,有比我年长的长辈,有还抱在手上的小宝宝,还有不少和我年龄相仿的孩子。他们应该是来自不同的家庭,但都不约而同的穿着红色的衣服,他们都是来给爷爷奶奶拜年的,带来了过年的喜庆。


  这次拜年,我看到了过年走亲访友的习俗,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的习俗。同时,我也看到了拜年的变化:通话、微信、QQ、短信祝福,还有视频的祝福形式。虽然,拜年的方式会有变化,但永远不变的是那份情义,长辈对晚辈的喜爱,晚辈对长辈的尊敬,还有朋友间的情谊,长大一岁的祝福。


  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我们的祖国一岁岁长大,一年年“强壮”。我们应该给我们的祖国母亲拜年,让这条巨龙继续快速腾飞!


7.春节拜年作文1000字 篇七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一年新春佳节。贴春联,放鞭炮,穿新衣,收红包,这些都是过年时的传统习俗。不过,我觉得有趣的还是农村大年初一拜大年。


  大年初一的奶奶家,周围都挂着火红火红的灯笼。门上那一副副红红的新对联,给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息。大人们都在忙碌着:伯伯们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让人感到非常的舒服;婶婶们则准备着各种各样的美食,让人看了就馋得直流口水。孩子们正在等着挨家挨户拜大年时刻的到来!


  初一一大早,还没等妈妈喊,我就兴奋地起了床,迫不及待地想去村里亲戚家拜年。奶奶给我一个提前准备好的红布袋子,好让我装亲戚们给我的糖果饼干。出发前,爸爸嘱咐我:“孩子,一定要记住对别人说祝福的话,才会得到更多的糖果哟。”我点了点头。出门没走几步,就来到了大伯家。我上前轻轻敲门,大伯快步地从房屋里走出来。我怯生生地说道:“大伯,祝你新……新春快……快乐。”大伯点头直笑,忙从糖盒里抓出一大把棒棒糖和奥利奥饼干,放进我的红袋子里。我连忙谢了谢大伯,又高兴地带着弟弟妹妹们前往下一站。


  我对大家祝福的话语说得越来越好,得到的糖果也越来越多。村子里后一家亲戚是我大姑姥家。我和弟妹们有经验了,我们站成一排,大声地说:“祝大姑姥新春快乐,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大姑姥很开心,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大礼包”。里面有苹果、巧克力、奶茶、饼干……


  这些都是我爱吃的东西,我心里高兴地不得了。红布袋子越来越沉,我已经拎不动了。大家把各自的“战利品”聚集在一起,分享着美味,吃着,说着,笑着……


  我很喜欢春节这个拜年的习俗。它不仅给春节带来喜庆吉祥的气氛,也让我明白了一道理:给别人送去浓浓祝福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满满的收获。


8.春节拜年作文1000字 篇八


  中国,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从战争到和平,从落魄到富强,从诗经到传奇,从散文到小说,从立春到冬至,从春节到中秋……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风民俗不胜枚举。我喜欢我们国家的每一个节日,但喜欢的是春节。


  春节前夕,大街小巷的店铺挂满了红灯笼,贴上了闪闪发光的对联,商店里的墙壁粉刷一新,玻璃也擦得晶莹透亮,一派辞旧迎新的气氛。这时候,庞大的人群带着迎春的喜悦涌入大商店置办年货。商店里的年货琳琅满目,多得让你眼花缭乱,无法选择。焕然一新的大街上,许许多多的小朋友高兴的拿着零花钱这里逛逛那里玩玩,见到好的东西就买下来。来来往往的汽车的鸣叫声,小贩的叫卖声,孩子们的嬉闹声为这热闹的大街谱上了一曲欢快的交响曲。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诗人王安石所写的《元日》里面提到的过春节的习俗。这也是我喜欢过春节的一大原因。


  春节,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在我的家乡,过年要吃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是年年高升,年年有余,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拜年也是很讲究的,初一儿子给父母拜年,幼辈依次给尊长拜年,尊长又率幼辈给邻居拜年。初二女婿给丈母娘拜年。初三女儿回娘家要给邻居分糖饼,体现邻居关系融洽。


  除夕的晚上就更热闹了。餐桌上摆着许多美味佳肴。我们举杯祝福长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们也希望我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们希望我们好好开云kaiyun(中国)习,天天向上!饭桌上的大家边吃边聊着这一年来的变化。聊到高兴之处,大家都开怀大笑!


  除夕的夜景别具一格,人们燃放五彩烟花,天空不停地出现一团团美丽的花朵。灯火与烟火把城市变成了不夜天。


  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每年庞大的春运队伍昭示着一种民族精神,代表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安宁。


9.春节拜年作文1000字 篇九


  谈起拜年来,让我想起小时候走亲戚的事。


  我第走亲戚是二舅带着我,到外祖父的一个远房亲戚家给长辈拜年,那是我早参与的拜年活动。当时,外祖父家生活很清贫,家里没有像样的交通工具,去亲戚家的路比较远,二舅便借了一辆别人的自行车。自行车是自制的,用铁管焊成架子,其他零件都是拼装的,村里管它叫“大铁驴”。“大铁驴”比一般的自行车长且笨,但它的载重量很出色。二舅把我放在铁管焊成的大梁上,我偏着腿,用半个___坐在上面,胳膊趴在车把上,二舅骑着车在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上摇摆着向前走。二舅当时也是个半大孩子,他一边蹬着车一边喘着粗气,数九寒天,二舅呼出的气骤然间变成一团团白雾,扑在了我的脸上,我的眉毛和帽沿上渐渐的挂上了白霜。这个情景让我实难忘怀。


  走亲戚要给亲戚带礼的,由于生活条件普遍不好,都兴带白面馍。馍蒸好后用硫磺熏白,上面点上红色的点,还有用木质模具制成的花馍,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很好看。把它们统统装在篮子里,篮子上面用一块毛巾盖上,再用针线粗粗的缝上,以免落上尘土。在那个年代,这是好的东西了。每到一家就留下一部分上礼,然后,主家也给押回相同的东西,一篮子馍送出去,又换回一篮子馍,简单的理解就是相互换一换。在初一到初五,路上看到多的是骑着自行车走亲戚的人流,那车子后面带着的花花绿绿的篮子形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


  后来,我在县城里上了班,每到大年初一,都要和同事一起去给单位的人拜年,那就是一个形式了。想来也很有意思,清早起来一帮人集合在一起,走东家串西家,一直忙到中午才回家吃饭。再后来,我到油田工作,拜年的事就经历的少了,因为企业的环境和地方不一样,走动式的拜年基本上没了,这是因为人们居住分散的缘故,关系好的相互打一个电话传递祝福,走东串西的那种拜年越来越成为记忆。


  今年回老家过年,和母亲提到了拜年的事。母亲说,今年我们不拜年,老家里有规矩,家里老了人,三年不拜年。家父年前去世的,因此,我没有再像以前一样去给我的亲戚、朋友们拜年,一切活动都从简了。初二,我回老家为父亲上坟,仅在本家里转了转,给长辈们磕了头,也算是拜年了。


  拜年,是传统的民间风俗,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春节里一项重要的交流活动。如今,拜年的含义也被进一步创新发展,形式也多种多样。现在人们拜年通过手机发短信或借助互联网发邮件的越来越多,当面拜年的则少了,也有的采用送贺卡、写信、红包、鲜花等拜年方式,时代变了,拜年的形式和内容也与时俱进了。


  拜年,是为了表达一种美好心愿,是人们追求和顺美满的一种表现,人们相信年拜好了就会有一个好的开端。


10.春节拜年作文1000字 篇十


  我的家乡在巫溪,在这里,不仅有五花八门的风土人情,就连过春节,也别具一格。


  春节的前几天,是大家忙的时候。不同于其它地方,我们在过小年的时候,是要做豆腐的,因为这一天是“灶王菩萨”上天的日子,我们要供他。在这里,人们在春节前几天都跑到集市上去买腊肉,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赶快跑到楼顶,用松树枝燃起一堆篝火,等到冒出滚滚的黑烟,就开始熏腊肉以及香肠。人们的脸都被熏得黑不溜秋,与白白的牙齿成了鲜明的对比,活像一个“非洲人”。但是大家望着香飘飘的腊肉和香肠,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采购年货是必不可少的,那时,超市里挤得水泄不通。孩子们也忙得不亦乐乎,一天中起码有一半的时间是做作业,好在过年玩个痛快。大人孩子都在为过年做准备。外出务工的不论多忙也都会赶回来。


  大年三十,年轻人都会带着孩子齐聚在长辈家,整个一大家人都会坐在一张团圆桌上,说着满口的家乡话,互相拜年,为精彩的春晚叫好。到了12点可是孩子们的天下。孩子们会找个十分宽敞的空地,摆上一排排“擦炮”,点燃,都捂着耳朵。在“噼里啪啦”声中合着孩子们的欢笑。大年初一,无论男女老少,一家都会“全体出动”,去串门,走亲戚。晚辈都要给长辈磕头,长辈不论贫富,都会从牙缝里抠出如数的压岁钱给晚辈。当然,压岁钱都会被父亲母亲收着。其他地方都是清明节去扫墓,但是我们这里可都是在大年初三左右的时间爬上山去祭祖先。


  有趣的要数过年时的语言,不吉利的话都要抛之脑后,不准说出口。不论问你什么,你都要回答“有”。在过年时,筷子都要齐刷刷地喊成“发世子”或“响水桥”……等等,总之,在我们家乡,过年时都尽量说些吉利的话。出于谦虚,在拜年时如果别人说“过年好”,那一般的回答是“年在你们这里呢。”


  我的家乡是个不同的地方,有时间都来玩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