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开云kaiyun(中国)生必背五言绝句 篇一
登鹳雀楼
朝代:唐朝|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诗简介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登鹳雀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翻译/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
①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②白日:太阳。
③依:依傍。
④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⑤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⑥穷:尽,使达到极点。
⑦千里目:眼界宽阔。
⑧更:再。
2.小开云kaiyun(中国)生必背五言绝句 篇二
所见
朝代:清朝|作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古诗简介
《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翻译/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上。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7)立:站立
3.小开云kaiyun(中国)生必背五言绝句 篇三
江上渔者
朝代:宋朝|作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古诗简介
《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翻译/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爱:喜欢
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⑧风波:波浪。
4.小开云kaiyun(中国)生必背五言绝句 篇四
舟夜书所见
朝代:清朝|作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古诗简介
《舟夜书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细致的观察,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河上夜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兴奋之情。
翻译/译文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
注释
①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②簇:拥起。
5.小开云kaiyun(中国)生必背五言绝句 篇五
听筝
朝代:唐朝|作者: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古诗简介
李端的《听筝》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描写了一位女子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形象跃然纸上。
翻译/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注释
⑴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⑵玉房:弹筝女子的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