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2023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我国的传统佳节#】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有关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涉及经济、法律、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为了方便考生及时有效的备考,下面©无忧考网为您精心整理了2023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我国的传统佳节,供大家的参考。

1.简介: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将春节称为元旦。民国元年决定采用公历,遂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1.简介:据道教的“三元说”,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1.简介:寒食节起源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去往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成为晋文公后,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1.简介: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从节气来讲,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小节气,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由节气演变为节日的只有清明。从节日来讲,清明节也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1.春节
1.简介: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将春节称为元旦。民国元年决定采用公历,遂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2.别称:“元正”、“元辰”、“元朔”、“元春”。
3.习俗:挂桃符、屠苏酒。
4.诗句展示:
(1)令月归馀届早春,羲舒相望协元辰。——晏殊《辛春日词·御阁》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
2.元宵节
1.简介:据道教的“三元说”,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2.别称:“上元节”、“灯节”、“灯夕”。
3.习俗: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4.诗词展示: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冉冉年华过上元,梅花如雪照江村。——陆游《春寒》
3.寒食节
1.简介:寒食节起源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去往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成为晋文公后,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2.别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3.习俗:禁火寒食。
4.诗词展示: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翊《寒食》
(2)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杨万里《寒食上冢》
4.清明节
1.简介: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从节气来讲,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小节气,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由节气演变为节日的只有清明。从节日来讲,清明节也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2.别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
3.习俗:扫墓踏青、插柳带花、荡秋千、蹴鞠、放风筝等。
诗词展示: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