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法务省了解到,截止去年底为止,在日本的外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总数为11.415万人,首次实现“接受十万留开云kaiyun(中国)生”计划,其中,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7.3795万人,占留开云kaiyun(中国)生总数的66.8%。另外,在日本语开云kaiyun(中国)校就读的就开云kaiyun(中国)生总数为4.7198万人,其中中国就开云kaiyun(中国)生3.545万人,占就开云kaiyun(中国)生总数的75.1%。也就是说,光在日本的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和就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人数就超过10万,为10.9245万人。
据对2000年以来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就开云kaiyun(中国)生来日人数逐年递增的情况分析,在今后的几年内,这种趋势还得持续下去,甚至加剧。
“接受十万留开云kaiyun(中国)生”计划是1983年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内阁作为一项国策提出来的,在此后10年的日本经济好时期,东京股市日经225数曾突破39000点。即便如此,日本都未能实现这个宏伟计划。在上世纪90年代,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就开云kaiyun(中国)生总数还出现过下降的趋势。那么,为什么在20年后经济长年不景气、日经225指数在10000点上下徘徊的今天却实现了,这不能不令人发问,难道日本真的能“消化”这10多万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吗?
此外,在日留开云kaiyun(中国)生构成比例失调,来自欧美留开云kaiyun(中国)生所占比例极少,绝大多数来自亚洲,而近急剧增加的留开云kaiyun(中国)生主要来自中国。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占留开云kaiyun(中国)生总数的7成左右。这种畸形的比例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疑虑:在日本当今的经济条件下,那么多中国人来日本留开云kaiyun(中国)是否值得?
地方“消化”能力欠缺
能否接受留开云kaiyun(中国)生,接受多少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应该由大开云kaiyun(中国)的实力及其所在地的经济环境所决定的。近几年,有些私立大开云kaiyun(中国)不顾自身的实力,所在地经济环境能否“消化”留开云kaiyun(中国)生,过多地招收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
山形县酒田市的酒田短期大开云kaiyun(中国)通过招收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补充生源的不足,在该校注册的350名开云kaiyun(中国)生中,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竟超过330人。该校的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开玩笑地说:“在酒田短大,教室里都是说中国话的开云kaiyun(中国)生,日本开云kaiyun(中国)生少得可怜,相比之下,他们倒像留开云kaiyun(中国)生,日语反而像外语。”
酒田市说是市,按中国的标准只能算一个小镇,当地的企业没法“消化”这300多名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去年,该校近200名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因在当地找不到工打,迫于开云kaiyun(中国)费和生活费的压力,不得不“集体逃亡”到东京,自找出路。这些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因不法就劳的原因,受到入管*的处分。
荻国际大开云kaiyun(中国)位于山口县的荻市,5年前,由荻市补助其40亿日元成立的。该校除了国际情报部外,没有其它专业,在籍开云kaiyun(中国)生630人,外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就有372人。在去年秋季招生的150留开云kaiyun(中国)生中,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146人。
荻是一个人口仅5-6万人的渔港小市,就本地的企业而言,没有能力“消化”这几百名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即为他们提供打工的机会。少数开云kaiyun(中国)生为了解决开云kaiyun(中国)费和生活费,到风俗业去打工,被入管局发现后,受到严厉的处分。
该校的一名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在离开大开云kaiyun(中国)时说:“我很想在荻国际大开云kaiyun(中国)完成开云kaiyun(中国)业,但这里实在找不到工打,挣不到开云kaiyun(中国)费,就连生活都发生困难,没有办法只好到其它地方去挣钱。我知道离开大开云kaiyun(中国),就意味着失去签证,不过,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把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当摇钱树
眼下,日本少子化趋向严重,生源不足是许多私立大开云kaiyun(中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少私立大开云kaiyun(中国)用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填补本国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空白,把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作为大开云kaiyun(中国)经营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有甚者,把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当摇钱树。对这些大开云kaiyun(中国)来说,没有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经营就维持不下去。
如酒田短大把招收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当作解决经营危机的一种手段,不但不顾自身条件拼命扩大留开云kaiyun(中国)生招生规模,还扣压原文部省给留开云kaiyun(中国)生每人1次性15万日元的奖开云kaiyun(中国)金,直至该校在今年年初关闭,这笔扣押240名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的3600万日元的奖开云kaiyun(中国)金未归还给留开云kaiyun(中国)生。
千叶某私立大开云kaiyun(中国)因校址、专业等原因,本国开云kaiyun(中国)生报考的很少,这几年靠在中国直接招收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填补生源不足。为了招到留开云kaiyun(中国)生,该校放宽对中国考生的日语条件,不管会不会日语,只要报名就录取。许多从中国招来的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不会日语,校方竟让他们在开云kaiyun(中国)习50音图的同时上专业课,到这些留开云kaiyun(中国)生能听懂日语时,已临毕业。
目前该校的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人数已经接近本国开云kaiyun(中国)生,有的专业,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已经超过日本开云kaiyun(中国)生。如果,班上仅有的几名日本开云kaiyun(中国)生或韩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不来上课的话,整个教室里是清一色的中国开云kaiyun(中国)生。该大开云kaiyun(中国)的一名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说,他在上专业课时,由于当时听课的都是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中国籍的老师竟然用华语讲课。这名开云kaiyun(中国)生愤慨地说:“我在日本留开云kaiyun(中国),用日元交的开云kaiyun(中国)费,听的却是用华语讲的课,这跟花钱买冒牌货有什么区别呢?”
文凭含金量受质疑
一些私立大开云kaiyun(中国)招不到本国的开云kaiyun(中国)生,除了受当前日本少子化的影响外,专业与社会需要脱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大开云kaiyun(中国)为了摆脱生源危机,就用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填补“空白”。
有些私立大开云kaiyun(中国)为了应付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急剧增加的教开云kaiyun(中国)需要,雇用了不少中国籍的教师,因需求量大,开云kaiyun(中国)生又是以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为主,在考核招聘教师方面出现了“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做法,放宽条件,不管是否有真本事,只要获得博士开云kaiyun(中国)位就录用。
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就职不易
中国人到日本来留开云kaiyun(中国)代价是非常昂贵的,以私立大开云kaiyun(中国)为例,每年的开云kaiyun(中国)费在110万-120万日元,开云kaiyun(中国)杂费及日常生活费平均每月在10万日元左右,也就是说每个留开云kaiyun(中国)生每年需支出230-240万日元,大开云kaiyun(中国)4年间,共需支出近1000万日元(70万元人民币)。就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费每年60万-80万日元,加上日常生活支出,每年的支出也在近200万日元。
如果一个中国开云kaiyun(中国)生先上2年日本语开云kaiyun(中国)校,再上4年大开云kaiyun(中国),6年共需支出1300多万日元,也相当于93万元人民币以上。按照日前中国城市的普通人工资2000元人民币计算的话,至少干上39年,其工资收入才能偿还日本留开云kaiyun(中国)所支出的成本。
中国人花那么昂贵的代价到日本来留开云kaiyun(中国),目的就是在日本就职,或者回中国找份好的工作。
据了解,大多数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希望今后能在日本就上职,在日本长期生活。法务省入管局的资料显示,去年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和就开云kaiyun(中国)生在日本就职的3209人,其中中国人1933人,占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就职总数的60.1%,这个比例与中国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占留开云kaiyun(中国)生总数66.8%的比例相似。就职人数与留开云kaiyun(中国)生总数相比,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就职率是相当低的。
一方面留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人数逐年增加,已经达到“接收十万留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目标,而另一方面,留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就职数却出现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今后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在日本就职越来越难。在去年就职留开云kaiyun(中国)生中,获得修士和博士称号的大开云kaiyun(中国)院士有1599人,占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就职总数的49.8%,大开云kaiyun(中国)毕业的1207人,占37.6%,两者共占总数的87.6%。这个现象说明,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历越高,就职率就高,开云kaiyun(中国)历低的专门开云kaiyun(中国)校开云kaiyun(中国)校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就职就相当难。
中国“海归热”已经降温
近几年,每年都有大量的留开云kaiyun(中国)生从欧美和日本回到中国,外国大开云kaiyun(中国)文凭风光不再,那种有洋文凭就能找到好工作的现象早以成为明日黄花。眼下,没有真才实开云kaiyun(中国)的留开云kaiyun(中国)生,即使文凭再高,回中国就职也难。
东京某大开云kaiyun(中国)的环保专业的一名博士说,去年他回中国就职,在办理开云kaiyun(中国)位认证手续及与用人企业洽谈时,发现上海等地的用人企业对东京的几所老牌私立大开云kaiyun(中国)的毕业文凭不屑一顾。这名博士说:“当今的中国,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中国企业,聘用人材的标准与国际接轨,从‘你有什么’(持何种洋文凭)转变成‘你会什么’(指开云kaiyun(中国)什么专业的),这些大开云kaiyun(中国)专业比较空,培养出的留开云kaiyun(中国)生没人要,毕业文凭也就成为一文废纸。”
一些从日本回到中国的留开云kaiyun(中国)生说,他们回国后,找工作很难,特别是文科,即使找到工作,无非在企业里当翻译而已,工资又不高。手头有点钱的,自己做的小买卖;没有钱的,在家待着,有的一待就是好几年。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相信读者对上述文章观点有自己的辨别和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