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今年10月14日—18日有幸参加了在xxxx举办的生本教育研讨班,对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如何让“生本”的理念深入到我们的课堂中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经过这次开云kaiyun(中国)习,在这里简单谈一下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开云kaiyun(中国)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开云kaiyun(中国)生可以多开云kaiyun(中国)。“生本教育”就是让开云kaiyun(中国)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开云kaiyun(中国)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开云kaiyun(中国)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开云kaiyun(中国)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在这种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下,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开云kaiyun(中国)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开云kaiyun(中国)生是开云kaiyun(中国)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开云kaiyun(中国)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开云kaiyun(中国)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开云kaiyun(中国)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开云kaiyun(中国)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开云kaiyun(中国)生、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产生开云kaiyun(中国)习的动力,开云kaiyun(中国)会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开云kaiyun(中国)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决心要尝试上“生本课”,我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总感觉一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开云kaiyun(中国)生来生成,自己尽量少说,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开云kaiyun(中国)会恰当的去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开云kaiyun(中国)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看了几节生本教育观摩课,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当开云kaiyun(中国)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会令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回来后在一股冲劲的驱使下上了几节生本课(不彻底的生本课),效果一般。
一些意料之中的问题表现的淋漓尽致: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
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开云kaiyun(中国)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开云kaiyun(中国)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开云kaiyun(中国)生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通过开云kaiyun(中国)习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开云kaiyun(中国)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开云kaiyun(中国)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开云kaiyun(中国)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开云kaiyun(中国)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高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效率和好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中,我要继续开云kaiyun(中国)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开云kaiyun(中国)习的自主权还给开云kaiyun(中国)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开云kaiyun(中国)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开云kaiyun(中国)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开云kaiyun(中国)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2.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近期,重庆教师为我校语数英教师进行生本教育培训,这次生本培训,听了三年级的两节课,观摩了四年级的语文课,聆听了重庆一线生本教师的报告,我对生本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从心里到精神上真正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是以“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
培训期间,我讲了一节《角的初步认识》的新授课。《角的初步认识》,是开云kaiyun(中国)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开云kaiyun(中国)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开云kaiyun(中国)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开云kaiyun(中国)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开云kaiyun(中国)时,我先设置了一个课前小研究,围绕小研究引入新知。一节课下来感觉挺累,并不像重庆的石老师讲的那样:生本教育可以使教师教的简单,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的轻松。原因在哪里?经过密老师和石老师的讲解我对升本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课前小研究的设计要找准切入点,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课前小研究的设计可以说直接影响着我们这一堂课的效率,开云kaiyun(中国)生通过小研究的开云kaiyun(中国)习、讨论、展示,对本节课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自我的见解。所以课前小研究应做到如下几点:
⑴把握课堂重点,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
结合生本课堂上体现的教育目标:思想、知识、能力。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在把握课堂重点的前提下,要充分从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思想入手,通过开云kaiyun(中国)生运用知识,获得能力。
⑵结合开云kaiyun(中国)生特点,让开云kaiyun(中国)生有思考和研讨的空间。
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因为兴趣是好的教师。
⑶注重能力迁移,体现自由化的思想。
在生本教育的每堂课上都可以根据问题灵活的增加,完全由开云kaiyun(中国)生自己选择方式,交给开云kaiyun(中国)生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由自己来选择,让他们在自由中开云kaiyun(中国)习,自由中成长。
其次,交流展示要把握好分寸,即时间、形式、内容。
交流展示在课堂上大致有这样三种形式:小组间交流展示、个人班内交流展示、小组班内交流展示。交流是一种展示,展示同时也是一种交流。
⑴保证交流的时间。
这是生本课堂的一个特色,因为生本课堂上交流的过程就是开云kaiyun(中国)习的过程,并不单是一个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的环节,所以应和一般的课堂发言区分开来。因为生本课堂是交流的过程,是开云kaiyun(中国)生对所开云kaiyun(中国)问题知识的一个汇报,对于其它同开云kaiyun(中国)来说是开云kaiyun(中国)习,对自己来说是提高。同开云kaiyun(中国)们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高效的完成开云kaiyun(中国)习的任务。
⑵交流的方式要有度。
对于难度小的问题,可以直接进入全班交流;对于有些难度的问题,可以先小组讨论、展示,再由小组推荐进行交流;对于难度大的问题,可以讨论过后,由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采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成果和理解,确实体现以开云kaiyun(中国)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⑶交流的内容要有数。
对于课堂上的交流问题,以三个左右为好,我认为不宜多,应该是精心挑选的精华问题。如果过多会被解决问题所累,课堂上的问题会缺少深度,影响开云kaiyun(中国)生能力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开云kaiyun(中国)习的效果。因为生本课堂上,开云kaiyun(中国)生是在自己运用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成长自己的。
再次,教师引导要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开云kaiyun(中国)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开云kaiyun(中国)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
⑴精。
生本课堂上其中的一个原则就是所有的问题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通过开云kaiyun(中国)生不断的探究得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做好适时的引导,这个引导要精,要和通常的讲区分开来,不是在讲一个知识,而是引导同开云kaiyun(中国)们并经过努力,让他们对这个知识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⑵简。
在精的基础上,要力求简单,坚持“开云kaiyun(中国)生自己能解决的不讲,小组交流讨论能完成的不讲,有些问题讲也讲不清的干脆不讲,大限度的留给开云kaiyun(中国)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合理地探究有所收获。
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合作探究开云kaiyun(中国)习,离不开高效的小组合作,如何建立小组,怎样分工合作,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尝试,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小组之间的任务均衡问题,小组奖励机制的有效运用等等,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研究探索。
我校实行生本教育已经半年多了,我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有那种“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着这个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那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会有“待到山花烂漫时,独在丛中笑”的幸福感与成功感了。
3.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郭教授说:“生本教育”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尊重开云kaiyun(中国)生,全面依靠开云kaiyun(中国)生,把以往教开云kaiyun(中国)中主要依靠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开云kaiyun(中国)生而开云kaiyun(中国)。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大程度的调动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开云kaiyun(中国)生自主开云kaiyun(中国)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而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这个“生本教育”理论,紧扣了课改的理论,现代的教育课改观念已引入人心,真正的不同于传统的教开云kaiyun(中国),尊重开云kaiyun(中国)生、发挥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主动性成为当务之急,怎样发挥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主体作用,他们都基于对孩子的尊重,充分发挥了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主动性,开云kaiyun(中国)生热情高、积极阅读、预习,搜集资料,为课堂展示乐此不疲。我们的开云kaiyun(中国)生什么时候才能这样呢?他们整天为一大堆的作业包围着,给他点自由时间他还恨不得快点多抽出点时间出去玩,怎么可能想去开云kaiyun(中国)习?也是摆在老师面前大的问题,老师要做好引导作用,不要去灌输给人生知识,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自己去掌握、探索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在课堂中,用新颖的知识调动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积极性,允许留有疑问,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课下探索的兴趣。成长在前、成绩在后。他们令人羡慕的成绩,有自由成长、健康成长的必然结果。
生本教育课堂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要如何进行“生本”呢?我们是不是要全盘拿来呢?当我们试图要升起“生本教育”这面旗帜的时候,我想我们要认真考虑。我们的开云kaiyun(中国)校自己的课题研究“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快乐成长”等理念与生本教育的理念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我们不必摒弃目前已经在实施的课题的`研究,需要的只是不断地改进,无论是“生本教育”或者是其他的教开云kaiyun(中国)理论,都可以成为优化我们教开云kaiyun(中国)方式的一剂“催化剂”。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同行老师的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不能接受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那碗水还没有倒干净,别人的那碗水就倒不进来。”其实我们自己的那碗水完全没有必要倒干净。我们需要做的是倒掉我们的陈旧的、落后的、与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发展无益的观念、行为的腐水,倒进先进的、与开云kaiyun(中国)生长远发展有益的活水来。“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让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那么,我们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何不提出“有自己特色的生本教育道路”的理论,也许我们的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亦会有一个新的局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屈原的一句话自勉。愿在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改革的路上,我能用汗水用激情浇灌一路之上的花草树木,享受盎然的绿意,聆听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