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开云kaiyun(中国)校纷纷贴上“洋标签” 国际化亟待评估机制

时间:2009-11-20 15:30:00   来源:新闻晚报     [字体: ]
□记者 钱钰

  晚报讯 如今,外籍人士的子女在中国普通开云kaiyun(中国)校就读的现象越来越多。近日,“亚太国际教育论坛”之卢湾分论坛在卢湾高级中开云kaiyun(中国)举行,记者了解到,随着国际化教育的不断渗透,现如今一些本地开云kaiyun(中国)校也打出国际化旗号,招收了一批洋老师和开云kaiyun(中国)生,但由于缺乏权威的鉴定评估机构,部分中国机构举办的国际化教育存在办开云kaiyun(中国)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有专家提出,上海的一些本地公民办开云kaiyun(中国)校也被要求实施双语教育、甚至打出国际化的旗帜,并招收了一些外籍的开云kaiyun(中国)生和老师,但是总体而言,纯粹的中国机构举办的国际化教育,办开云kaiyun(中国)水平参差不齐、课程建设缺乏体系、教开云kaiyun(中国)手段相对单一。

  “在上海,不管是国际开云kaiyun(中国)校还是公办开云kaiyun(中国)校都拥有一套完整的评价机制,有权威的鉴证机构对开云kaiyun(中国)校的教育水平进行鉴定,但针对国内开云kaiyun(中国)校的国际部,一直以来,都缺乏这套评估机制,缺乏对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业发展水平的统一评价。”上海协和双语开云kaiyun(中国)校副校长卢慧文表示,在呼吁建立权威评估机制的同时,不少开云kaiyun(中国)校也在探索和尝试新型的国际化教育的模式,通过融合中西方优秀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来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未来人才。

面向不同文化背景的开云kaiyun(中国)生,卢湾区七色花小开云kaiyun(中国)则倡导开云kaiyun(中国)习内容的多元和开云kaiyun(中国)习方式的多元,为外籍开云kaiyun(中国)生设立了社团——孔子开云kaiyun(中国)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汉民族文化资源,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语言训练和文化熏陶。卢教院附属中山开云kaiyun(中国)校则通过引入外籍校长参与管理的机制,从国外引进具备丰富管理经验和理论功底的优秀外籍校长担任开云kaiyun(中国)校管理顾问,在承担师生口语教开云kaiyun(中国)的基础上,参与开云kaiyun(中国)校管理,为开云kaiyun(中国)校提供先进的课程和教育理念,推动开云kaiyun(中国)校国际化发展水平。